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96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王勃诗歌风格刍议

    作者:朱泉辉 刊期:2009年第26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王勃诗歌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在分析研究王勃诗作的基础上,否定了前人认为王勃承袭粱陈浮靡文风及单一雄放刚健的说法,提出了根据其人生历程将他的诗歌风格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前期雄放刚健,后期苍凉沉郁。

  • 从徐灿的作品看其品格美

    作者:陈俊陵 王素萍 刊期:2009年第26期

    翻开中国文学史,女性文学往往经验化、故事化、边缘化、客体化。但徐灿作为“蕉园七子”之一,她的创作除了离别之恨、遗弃之怨、寡居之悲、相思之苦之外,也涉及了一些社会重大题材,表现了其非同一般的高尚人品j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试论老舍小说中的风尘女子形象

    作者:罗惜春 刊期:2009年第26期

    老舍小说中的风尘女子,都保持着心灵的纯洁和善良,身上具有传统女性的忍耐和牺牲精神,老舍对她们除了同情还有欣赏与肯定,但是他仍然没有摆脱以传统的男性眼光来审视对待这类女性。

  • 《茶馆》思想层面现代意识微探

    作者:赵静 刊期:2009年第26期

    《茶馆》以其民族特色而著称于文学界,但本文作者认为这部剧作所表现出的现代性更值得探究。《茶馆》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想层面上的现代意识和形式技巧层面上的现代手法。本文从作家主题精神凸现和国民劣根性批判两个方面对该剧作的现代性意识进行剖析。

  • 论丁玲的倔强

    作者:涂文晖 刊期:2009年第26期

    作为20世纪最为杰出的女作家,丁玲的一生坎坷多难,她性格中的核心部分是“倔强”。本文回顾了她的创作历程,从作品的角度分析了其倔强的内涵,并指出新世纪丁玲对我们的意义。

  • 质文并重的诗美—吴奔星旧诗论

    作者:苗珍虎 刊期:2009年第26期

    本文着重对现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吴奔星的旧诗及其诗美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从生命意识与生命的诗化;人格抒写与时代精神;诗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弥补学界对这方面关注的不足。

  • 人性矛盾的冲突—小说《蜗居》中郭海藻形象分析

    作者:管婷婷 刊期:2009年第26期

    小说《蜗居》中展现的人间百态让人唏嘘。海藻向人们展示了善的一面,也暴露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她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求和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自身悲剧的主要原因,残酷的现实世界让海藻不断挣扎在人性善恶的边缘,苍凉凄美,却又无可奈何。

  • 悲剧的人生,美好的人性—简析福贵和玛蒂尔德的命运

    作者:郭言霞 刊期:2009年第26期

    福贵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代表作《活着》中的男主人公,玛蒂尔德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两个人物形象所属的国别不同,产生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遇不同:面对无边的人生苦难,二人的人性遭受锤炼,从而使人性的光辉得到最大限度的绽放。

  • 《哈姆雷特》中人物的喜剧性成分探析

    作者:李茹 刊期:2009年第26期

    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中,有机敏聪慧的正面人物、伪善攻奸的反面人物、痴情善感的女性,以及幽默风趣的小丑等,这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出他们性格的喜剧性一面,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他们性格的真实性,更显示出莎士比亚卓越的写作技巧。

  • 论《第十二夜》的狂欢化特征

    作者:刘晓飞 刊期:2009年第26期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比较成熟的喜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浪漫喜剧之一。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第十二夜》是一部充满狂欢化特征的喜剧。本文探讨了《第十二夜》具有的内在和外在狂欢化特征,以及该剧狂欢化的语言,从而指出了该剧对旧的价值观念进行重审,...

  • 人物与人名—浅析《恋爱中的女人》的人名渊源

    作者:李静 刊期:2009年第26期

    英国伟大作家劳伦斯的名著《恋爱中的女人》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密码书,在它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玄机,就连主人公名字的选取也各有其特殊含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姓名的溯源,发掘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隐藏译码,从而引领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 性与政治—奈保尔小说里的白人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侯守松 刊期:2009年第26期

    奈保尔的小说具有“主题”重复的特点,不仅如此,形象也有重复的特点,单是英国中产阶级白种女人这一形象便随处可见,比如《模仿者》里的桑德拉、《游击队员》里的简及《河湾》里的耶菲特等。本文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批评,通过性与政治的视角来分析奈保尔小说里的这些白种女人形象,试图从中挖掘她们背后所隐含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容...

  • 由《一桶亚蒙蒂拉多酒》看爱伦·坡的创作风格

    作者:胡颖 刊期:2009年第26期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批评家.他的短篇小说以哥特式恐怖居多。本文通过对《一桶亚蒙蒂拉多酒》(The Cask of Amontillado)这篇短篇小说的赏析,展示了坡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 解构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契合—谈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张冰 刊期:2009年第26期

    本文以解构主义视角,分析了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指出美国南方妇女被压迫、扭曲乃至毁灭的社会根源在于美国南方的父权社会、清教妇道观和种族奴隶制度等。

  • 《智血》中的哥特艺术分析

    作者:孙丛 刊期:2009年第26期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继福克纳之后最具独创性和引人注目的美国南方女作家之一。受南方哥特写作传统的影响,其作品中不乏哥特艺术的体现。本文旨在深入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智血》,从场景、情节和氛围三个方面对作者在小说中的哥特艺术的巧妙运用进行探索,在领略作者写作风格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其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