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文教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语言学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 、哲学史学研究 、思想理论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 、高教高职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8359
国内刊号:32-1032/C
全年订价:¥ 676.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1775
总被引量:26981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3.7141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0.7105
平均引文率:2.0914
  • 对潘岳人品及文品再思考

    作者:肖进红 刊期:2008年第33期

    潘岳的人品与文品一致与否一直备受关注和探讨,至今无一定论.有"文人无行"全贬之说,也有为其全盘翻案之说.本文试图通过展示其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以还原潘岳作品内容之实貌,给潘岳其人其文一个客观的评价.

  • 论辛弃疾归隐时期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赵洪义 刊期:2008年第33期

    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生活、创作中流露出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是对陶渊明思想的表象认同,瓢泉时期对陶渊明的认识则深刻多了.但陶渊明的真隐境界,辛弃疾并没有完全达到.辛弃疾的田园词作也没有真正反映出田园生活的辛劳,其审美情趣带有较多的士大夫文人气息.

  • 李清照与埃米丽·迪金森的女性视角之比

    作者:胡艳秋 刊期:2008年第33期

    李清照与埃米丽·迪金森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身处不同时代和国度,各自为诗,两人却都以独到的女性视角表情达意.本文试从两人作品中女性自我形象的观照、爱情生活的描写、社会关怀意识以及其艺术特征着手进行比较.以探求其女性视角的共性.

  • 人生何得一双卿——论清代女词人贺双卿

    作者:郑雅匀 刊期:2008年第33期

    细数中国历代才女,无不命运多舛,这其中能够有幸将诗文流传下来的只能是少数,所谓封建礼教吃人,其实最深受其害的还是要算女人.女性天赋感觉敏锐,善于捕捉微妙的情感,其作品最能直指灵魂深处,理应占得艺术领域一半江山,可惜在古代,封建礼教无情地压制了一个个天才女性,在古代某些特别保守的地方,禁止女人学习一切文化,但是中国古代那些勇敢的敏...

  • 舒位诗歌研究述评

    作者:卞波 刊期:2008年第33期

  • 中国抗战时期文人的流亡体验与流亡话语

    作者:于丹丹 姚雅丽 刊期:2008年第33期

    流亡话语是人们体验流亡生活的文化表现,因此,在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上,可以分析出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结构:同时.流亡话语虽然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有其普遍性,但在文化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它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由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入手,探索抗战时期中国文人独特的流亡体验.

  • 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价值意识

    作者:隋爱国 刊期:2008年第33期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价值意识上的复杂关系,本文作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无疑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中言情小说之以个人价值为导向的价值观念支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以家国等社会集群为导向的价值观念主潮的...

  • 悲哀中探究生命底蕴——谈庐隐小说的创作动机

    作者:万谊 乔建中 刊期:2008年第33期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风格独具的"感伤派女作家".她的小说中充满感伤情调和悲哀色彩,是时代文化心理和作家独特经历的综合产物.庐隐通过对悲哀的叹美来寻觅人类生命的底蕴.

  • 秦牧散文艺术特点探析

    作者:巩占龙 刊期:2008年第33期

    秦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高昂、立意深刻,没有固定格式、尽情挥洒、语言流畅、哲理性强,善于联想、想象丰富,给人以新奇之感.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新生活,鞭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

  • 浅析路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作者:罗惜春 刊期:2008年第33期

    路翎在塑造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时,注重挖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和原始的强力,两者互相纠结错杂,共同推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演进.

  • 从世外桃源到阴冷荒原——莎士比亚喜剧、悲剧自然场景之比较

    作者:郭欣 刊期:2008年第33期

    自然场景是戏剧创作的重要因素,它赋予戏剧文本特定的情感内涵与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悲剧中自然场景的比较,探讨莎翁戏剧创作的艺术手法及人文主义思想的转变.

  • 自毁的巨人

    作者:董莉莉 刊期:2008年第33期

    童话和其创作者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王尔德三部童话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尔德在创作观念方面的转变.

  • 自私性:《呼啸山庄》中的悲剧根源

    作者:高飞 刘洋 刊期:2008年第33期

  • 一个现代人的人生幻灭——《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之探讨

    作者:施薇 刊期:2008年第33期

  • "罪"与"兽性":《红字》与《蝇王》人性恶主题的比较

    作者:吴桂金 邢雪晶 刊期:2008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