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史资料

武汉文史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Wuhan Cultural & Historical Data

杂志简介:《武汉文史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56/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城市之根、扶贫路上、精工匠心、山有黉门、委员天地、往事漫忆、史海钩沉、都市史话、楚风汉韵

主管单位:政协武汉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4-1737
国内刊号:42-1056/K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被引量:838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青莲庵桥

    作者:祁金刚; 刘桂英; 王运良(图) 刊期:2019年第07期

    青莲庵桥,清代古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位于江夏区郑店街青年庵四组西北部约150米处的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港上,是江夏区唯一一座体型较大、保存较好的双孔平梁桥。青莲庵桥主要用花岗麻石砌建,间有少许红砂石。桥面全长17.2米,残宽1.75米,单孔间距2.8米,总跨度8.7米。

  • 《烟岚清音图》

    作者:明媚 刊期:2019年第07期

  • 长风破浪会有时——“工业强市”与新世纪武汉城市地位的提升

    作者:涂文学 刊期:2019年第07期

    如果说,武汉城市圈建设及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是通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升武汉城市的整体竞争力,那么,'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及其实施则是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武汉跨越式发展。现代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 屐齿印痕诉当年——武汉大学新闻教育发展点滴回顾

    作者:樊凡 刊期:2019年第07期

    对于武汉大学的新闻教育,人们通常都把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新闻系1983年成立作为起点。而实际上,如果要细说从前,全面总结我校新闻教育的经验教训,则应把时间前移7年,从1976年中文系新闻专业成立算起。因为,如果说新闻系的工作为新闻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此前中文系新闻专业的摸索,则从另外的角度丰富了我们对教育改革、对新闻...

  • 回顾1958年“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往事

    作者:黄载禄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一)1957年,我考入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当时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专业都归属电机系。入校后正是'反右'时期,但这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影响较小。因而,大一的课程,如:数学、物理、电工基础及机械制图等,学得还不错。但到了大学二年级,情况就变了。

  • 从小山村走向大武汉

    作者:李敏娟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一)我的求学过程,也是视野不断开阔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每升一次学,也意味着离家又更远了。1974年,我出生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小学老师,对我和弟弟的教育十分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免费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行,农村孩子没有经历学前教育阶段,入学年龄也普遍较晚,多数8岁、9岁甚至10岁才进入小学一年级。

  • 我的人生进化论

    作者:张珺 刊期:2019年第07期

    校园创业:学生时代我就买了'大哥大'1990~1993年,我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读书。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当时我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用实实在在的作品,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在课余,我会把时间安排得很满,为自己寻找真刀真枪的写作机会。

  • 我的父亲李蕤与《长江文艺》

    作者:宋致新 刊期:2019年第07期

    2019年是《长江文艺》创刊70周年。《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18日,比新中国成立的国庆日还要早上几个月。它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经历了漫长的70年岁月,仍屹立文坛,确是值得庆贺的事。与此同时,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创刊初期筚路蓝缕的艰辛。

  • 一个武汉人在巴格达的工作经历

    作者:张智海 刊期:2019年第07期

    我是个地道的武汉人(祖籍黄陂),改革开放初期,有幸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去',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工作了一段时间。其时,两伊正在酣战。在那里,我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还经历过几次险境),领略了中国企业初闯国际承包市场的不易,见证了中国派出的第一支石油钻井队在伊艰苦工作为国争光的英雄壮举,感受了工作在异国之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巴...

  • 我的民国故事——刘绪贻回忆录(十七)

    作者:刘绪贻(口诉); 余坦坦(整理) 刊期:2019年第07期

    除美国师长外,还有两位关心过我的师长也应提一提。一位是当时在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的清华教授陈梦家。由于他夫人赵萝蕤当时也在芝加哥大学进修,他们在当地有个家。他虽是位著名诗人和考古学家,但为人热情,不时邀请我们这些在芝加哥大学的清华同学到他家聚会,因而相识。1947年上半年,他了解到我因未按照陈达教授要求重点攻读社会统...

  • 汉口民革组织的建立及其地下活动略记

    作者:张梦圆 刊期:2019年第07期

    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追梦的领导核心和带头人,民革作为参政党之一,自始至终扮演着'助梦人'的角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包括武汉市民革在内的民革前辈先贤不懈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将回望的是汉口民革地下组织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 鄂东名医刘楚樵

    作者:王腊波 刊期:2019年第07期

    刘楚樵(1881~1972年),字昌楹,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刘集刘三屋湾人,出生世代伤科医家。清乾隆年间,居住在刘集刘三屋湾的刘本祥,收留了河南来的江湖郎中戴金花。戴将自己的绝技正骨医术传授给刘本祥。刘开始正骨行医,创'刘三屋刘氏骨伤疗法'。传至第六代刘楚樵,擅长以杉树皮制作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脱臼复位、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以及推拿按摩...

  • 沈云陔先生艺术传承往事

    作者:易俗 刊期:2019年第07期

    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说过: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被誉为'楚剧梅兰芳'的沈云陔先生在传承方面是卓有成就的。之所以如此,盖因他除了是响当当的楚剧表演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楚剧艺术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沈云陔曾任武汉市戏曲学校副校长、武汉市楚剧团团长、...

  • 《云绕青山秀》

    作者:李静姝 刊期:201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