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史资料

武汉文史资料杂志 省级期刊

Wuhan Cultural & Historical Data

杂志简介:《武汉文史资料》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56/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城市之根、扶贫路上、精工匠心、山有黉门、委员天地、往事漫忆、史海钩沉、都市史话、楚风汉韵

主管单位:政协武汉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4-1737
国内刊号:42-1056/K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被引量:838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一路走来的铁四院

    作者:刘时运 刊期:2018年第08期

    元帅曾题词盛赞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也是铁四院勘察设计工作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四院人不惧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团结一心,一往无前,走过了创业发展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为建设中国现代化铁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谱写了壮丽篇章。建国初期的铁四院为适应"一五"计...

  • 武汉海关复关前后

    作者:甘胜禄(口述); 张川蕾(整理) 刊期:2018年第08期

    武汉海关前身为江汉关,是一个饱经沧桑的百年雄关,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增辟通商口岸,开放长江。位于长江腹地的重要商埠汉口,于1861年开辟为通商口岸,1862年成立江汉关,1863年外轮径直进入汉口。在旧江汉关存续的80多年里,海关行政管理权、关税自主权、收支保管权一直为洋人所把持。

  • 饮食变迁见证改革开放40年巨变

    作者:杨德孝(口述); 马振华(整理) 刊期:2018年第08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尽快富裕起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恢复生产,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稳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粮食及各种物资供应,制止和打击投机,从1953年11月起,全国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从1954年起,全国粮食、布、棉等物资全部实行计划供应,所有商品一律凭证、凭票购买。十...

  • 洪山区有线电视村村通纪实

    作者:胡兴武 刊期:2018年第08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洪山区的有线电视从无到有,从一根细铁丝串起的大喇叭到无线黑白电视,再从有线电视的铜轴电缆传输到光纤传输,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1978年,当时的洪山区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区,是一个"比武汉市小,比城区大"的大郊区。当年的洪山区,除了种菜,就是养鱼,汉口渔场、南湖渔场、李桥渔场、东湖渔场等,分别依托塔子湖、后湖、南...

  • 我的委员生涯第一课——学写提案

    作者:蒋明 刊期:2018年第08期

    2017年1月,经过武汉市、武汉大学层层审核之后,我正式成为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成为市政协委员群体中的一名"新兵",从而作为武汉大学的一名少数民族中层干部,有幸代表武汉市少数民族群众为武汉市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同年2月14日,我参加了在武汉剧院举行的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政协大会正式召开之前,我一直在想提...

  • 为美好生活献绵薄之力 圆科技工作者报国之梦

    作者:郭兵 刊期:2018年第08期

    1967年,我出生在武汉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在武汉长大,在武汉学习、工作、生活了半辈子,见证了武汉近五十年的发展和变迁。小时候,我们一家六口人最初挤住在一个砖木结构的黑布瓦房里,每次大雨来临时,总会发生屋顶漏水的现象,大雨过后父亲总要搭着木梯上房顶检修。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大家每天都要拿着水桶去提水。到了夏天的傍晚,每家每户...

  • “湖北联中”恩施考察行

    作者:李霞 刊期:2018年第08期

    2018年是武汉会战80周年和湖北联中创建80周年纪念年,借此之际,武汉市老教授协会和闻一多基金会"抗战时期湖北联中教育及当代价值研究"课题组一行12人通过"重走联中路,寻访联中人,征集联中物",弘扬联中精神,到恩施进行了一次重温历史、面向未来的实地调研考察。

  • 我的民国故事——刘绪贻回忆录(八)

    作者:刘绪贻(口述); 余坦坦(整理) 刊期:2018年第08期

    我已有3年没有回家,没有见到母亲和弟妹。1938年1月31日是大年初一,于是我找到一位在武大认识的、姓鲍的黄陂同学作伴,于1月中下旬之间,徒步回罗家冲。我在家过春节虽然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心里总也忘不了前途的问题。我虽然无力带着一家人逃往大后方,但我自己是决不愿意留在将要被日寇占领的沦陷区的。元宵一过,我便离家回武汉。

  • 武汉: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二)——武汉早期工人的产业贡献

    作者:刘秋阳 刊期:2018年第08期

    武汉与上海、天津、广州等同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武汉后来居上,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成为仅次于上海,与天津、广州、青岛、南京、苏州、无锡等并驾齐驱的近代工业城市。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初期撰著的《建国方略》中,论述了武汉工业成就:"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

  • 武汉抗战时期汉口劳军义务演出

    作者:涂文学; 闵晏清 刊期:2018年第08期

    汉口,江汉交汇,九省通衢,明清时期被誉为"天下四聚"之一,不仅是商品交易的"船码头",也是文化交流、戏曲荟萃的"戏码头"。汉口剧院众多,民国时期,仅中山路从六渡桥到一元路,不到5公里的地段,就有常年坚持营业演出的戏院、茶楼40多家,另有断断续续的季节性演出场所45家。据《武汉市志·文化志》列表统计,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汉口登记在册的...

  • 汉口繁盛和楚剧诞生的源点

    作者:张垠 刊期:2018年第08期

    从汉口中山大道进入民生路,第一个路口右拐,即统一街,再向前行百余米,便是土垱巷了(历史上曾被称作"土荡"或"土档")。土垱巷不足百米,前窄后宽,不像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巷子,其房屋外观不老不新,乏善可陈,非常寻常。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19世纪末之前曾是著名的土垱码头,当年黄陂、孝感人源源不断地从这里登陆汉口,成为汉口最初的建...

  • 武汉市文史研究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馆员书画作品欣赏

    作者:钟孺乾 刊期:2018年第08期

  • 武汉历史文化村落

    刊期:2018年第08期

    长岭岗村位于黄陂区蔡家榨街道.相传600年前,在此定居的第一户姓田,为江西移民,以经营药铺起家,由此确立了长岭岗村商业集镇的职能定位.长岭岗村历史上以布匹、染坊、屠宰、米店等尤为出名,目前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条古街.由于当地石头资源十分丰富,古街建筑多为石头所砌,历史悠久,风格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