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 英国18世纪文学伪作历史之辩 【正文】

英国18世纪文学伪作历史之辩

作者:徐晓东 浙江财经大学
伪作   文学伦理   伪经  

摘要:英国18世纪文学伪作绝非对文学的伦理背叛,亦非所谓道德沦丧的文学个案;在文学史中,萨曼纳扎、麦克弗森以及查特顿等炮制的伪作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为他们辩护的不仅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济慈,更有欧洲大陆的歌德和赫尔德。伪作固然一度饱受诟病,然而这些假托台湾土著、奥西恩以及三百前僧侣罗利的作品对浪漫主义创作方式影响巨大,其文学成就毋庸置疑。“托名”的技巧并非伪作家原创,而是植根于欧洲文学创作的集体无意识。古希腊认为诗人是占卜者或者神的代言人,代言人恰恰就是伪作的根源之一;同时圣经也存在大量冒名性的伪经和次经。因此重新认定伪作的创作根源,对其历史价值进行辩雪,这对后期英国浪漫主义作品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