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 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正文】

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作者:邹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比较文学   第三阶段   跨学科研究   平行研究   三大功能  

摘要:乐黛云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比较文学学者之一。2007年9月,她与其先生汤-介教授受华中师范大学的邀请,来到美丽的桂子山上讲学,本刊记者邹岳奇就有关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道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对世界比较文学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在世界比较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关系、跨学科研究的特性、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比较文学的三大功能等问题,向乐黛云教授作了一次访谈。乐黛云教授就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答。首先,乐黛云教授指出,我们所说的比较文学具有特定的内容,不是任何用比较方法从事的文学研究都是比较文学,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跨文化或跨学科,另一个是文学研究。其次,她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既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品,而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正因如此,它才成为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集中体现。再次,她认为比较文学的功能与目标在于实现有关不同文化体系中即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识”、“互补”和“互证”。如果说“互识”只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解读和欣赏,那么“互证”则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认识或不同的应和,以达成共识。“互补”,首先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同时也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第四,她指出中国学者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收获;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与文学研究之间的整合,必将为世界文学理论的发展翻开全新的一页。第五,她认为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开拓出了一些新的领域:一是学科理论的新探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