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土壤 甘肃太统-崆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正文】

甘肃太统-崆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作者:马雄; 马正学; 张亚莉; 鲍双玲; 吴利华; 马建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甘肃合作747000;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730070; 甘肃太统-崆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平凉744000
湿地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摘要: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无脊椎动物7门130类185033只。节肢动物fq(Arthropoda)和线虫动物门(Nemat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7.50%和26.08%;环节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为常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4.95%和9.26%;扁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缓步动物门为罕见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25%、0.66%和O.30%。节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构成了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16个湿地斑块中,2“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最多;7“样地的类群数量最多,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4.4967)最高;14“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都最少。各样点土壤动物问的相似性指数在O.5946~1之间,表明16个湿地斑块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为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这反映了甘肃太统-崆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16个湿地斑块保护状况良好,受外来影响较少;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斑块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干扰有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