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

杂志简介:《土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18/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国际刊号:0253-9829
国内刊号:32-1118/P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2
复合影响因子:1.9
总发文量:2072
总被引量:38688
H指数:76
引用半衰期:6.7077
立即指数:0.05
期刊他引率:0.9439
平均引文率:26.9875
  • 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作者:赵其国 刊期:2010年第06期

    生态高值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其宗旨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值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生态高值农业是包括生态农业及环境与农产品高产...

  • 新西兰北岛土壤及其农业利用——第国际土壤学大会土壤考察介绍

    作者:王德建; 周健民; 杨林章 刊期:2010年第06期

    文章介绍了新西兰北岛地区火山灰与海相沉积物发育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农业利用,讨论了几种典型土壤的集约化蔬菜、果品、畜牧生产中的高产与环境协调的养分管理,以及广泛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 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纪念前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80周年

    作者:龚子同; 王浩清; 张甘霖 刊期:2010年第06期

    本文追朔了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从1930年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到195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立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第一代土壤学家艰苦创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从我国现代土壤科学起源的背景,成立经过,主要业绩,干部培养和学风5个方面来阐述。80年前成立的土壤研究室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应该珍惜。

  •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唐婷婷; 金卫根 刊期:2010年第06期

    主要阐述了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理,比较了典型微生物种类芽孢杆菌(Bacillus)和分支杆菌(M.vanbaalenii PYR-1)对同种PAHs菲的代谢过程不同之处,并分析了分支杆菌(M.vanbaalenii PYR-1)对菲和芘的代谢机理,指出微生物氧化降解PAHs主要从其K区和湾区开始,而K区氧化是有毒PAHs降解的主要可能途径,资料显示真菌比细菌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更强...

  • 土壤风化速率研究及其应用

    作者:杨金玲; 张甘霖 刊期:2010年第06期

    土壤矿物风化是土壤、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无机矿质养分的最重要来源,不仅为植物长期提供养分和保持土壤的化学平衡稳定性,并缓冲土壤和地表水的酸化,还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风化速率在全球碳循环、酸临界负荷和土壤侵蚀等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土壤化学风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自然释放过程,气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而矿物本身的稳定性也影响了风...

  • 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短期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和苗苗; 田光明; 梁新强; 徐向红; 周根娣 刊期:2010年第06期

    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供肥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短期风险,但目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重点就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生源要素周转、以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短期影响进行综述,并将土壤生态系统的短期响应与土壤健康联系,以期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引起的短期环境效应得到关注,进而在机理上深入...

  • 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_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

    作者:张广斌; 张晓艳; 纪洋; 马静; 李小平; 徐华; 蔡祖聪 刊期:2010年第06期

    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水分管理是影响稻田CH4排放最重要的2个因素。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混施处理CH4产生潜力在水稻移栽后35和51天显著大于淹水不施肥处理(p〈0.05),其余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秸秆还田对CH4氧化潜力无显著影响(p〉0.05),水...

  • 三峡库首地区移民安置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调查

    作者:马力; 李运东; 夏立忠; 杨林章; 吴电明; 程训强; 刘国华 刊期:2010年第06期

    三峡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将对库首地区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长期潜在影响。本研究对移民安置期间三峡库首地区秭归、兴山、巴东和夷陵等县区农田、果园和茶园3种利用方式的85个样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当地土地生产力和移民经济收入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库首...

  • 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作者:耿瑞霖; 郁红艳; 丁维新; 蔡祖聪 刊期:2010年第06期

    用湿筛法和密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区分为不同粒径团聚体,并进一步把团聚体细分成不同组分,系统比较了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及其团聚体中有机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团聚体以53~250μm为主,有机肥长期施用显著提高了250~2000μm团聚体数量,降低了53~250μm团聚体的比例。无机肥施用增加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C含量,但没有改变团聚体的...

  •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品质与氮肥利用及玉米地氮流失的影响①

    作者:黄涛; 荣湘民; 刘强; 张玉平; 谢桂先; 彭建伟 刊期:2010年第06期

    为了寻找一种既能使作物高产、优质又环境友好的施肥模式,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洞庭湖地区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棒长、单株质量、百粒重、产量、粗蛋白含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玉米地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20%的沼肥和30%的堆肥2种施肥模式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农艺...

  • 一种环保型人工浮岛的制作方法及其对农业集水区中氮磷的净化效果

    作者:李伟; 王建国; 王岩; 薄录吉; 杨林章 刊期:2010年第06期

    针对目前人工浮岛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选材局限性等)以及农业集水区N、P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稻秸秆、毛竹和煤渣等廉价或废弃物为原料,制作人工浮岛,并将其运用于农业集水区。结果表明,本人工浮岛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当人工浮岛覆盖率为8%时,对水体N、P的净化率分别达到60.1%和54.9%;黑...

  • 皖南宣城市广德县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演变

    作者:李贤胜 刊期:2010年第06期

    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属性。本文对比分析了皖南宣城市广德县1980s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8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其变化的机制,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20多年来广德县农业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升高了1.48g/kg,升幅为6.10%。县南部和中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提高的趋势,而北部地区呈降...

  • 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作者:王济; 张浩; 曾希柏; 白玲玉 刊期:2010年第06期

    调查了贵阳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基线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Hg、Cd、As、Pb、Cr、Cu、Ni、Zn)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以及燃煤等活动,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108、0.320、20.53、22.17、35.71、64.87、48.65、217.90mg/kg,除Cr外,均...

  • 磷酸一钙施用模式对水稻有效性及土壤中有效磷分布的影响

    作者:王涛; 周健民; 王火焰 刊期:2010年第06期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一钙不同施用模式对水稻的有效性及土壤中有效磷(P)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田中P肥的施用模式。结果表明:P肥撒施时,表层水中总P浓度最高,达4.8mg/L,而其他施肥模式下表层水中总P浓度可满足GB3838-2002Ⅲ类水水质要求;混施可为水稻提供立体的吸收空间,有效性高;沟施时,肥料P主要集中在施肥带上下约3cm的范围内;在水...

  • 滴施磷酸二氢钾后土壤中磷的移动和分布

    作者:邓兰生; 毛丰伟; 涂攀峰; 龚林; 黄兰芬; 张承林 刊期:2010年第06期

    在室内采用土柱模拟滴灌施P肥,研究了P在土壤中的移动和分布。试验结果表明:①滴施含P量200mg/L的KH2PO4后P在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中分别纵向移动了22、16、14cm。横向和纵向移动的距离基本相同。②随着滴施P浓度的增加,P的移动距离增大,P的主要累积层加深。赤红壤中滴施P浓度200、400、800、1000mg/L时,P分别移动了12、16、20、22cm,而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