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62/G,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法学、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国学研究、文学、陇右文化研究、教育教学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1-1351
国内刊号:62-1162/G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2085
总被引量:3218
H指数:15
引用半衰期:5.9043
立即指数:0.004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3.8694
  • 高品化育 身教引领——霍松林先生古代文学教育思想探幽

    作者:汪聚应 刊期:2017年第03期

    霍松林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人文学者,在长达7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以'品学兼优、知能并重'为旨归,积累了丰富的古代文学教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古代文学高层次通才型人才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理念,丰富并影响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他的古代文学教育观,核心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通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知能并...

  • 基于霍松林文艺学及其理论基础的文化考察

    作者:郭昭第 刊期:2017年第03期

    霍松林文艺学集中体现在其《文艺学概论》特别是《文艺学简论》之中。大体存在以中国文化为肌肤,马克思主义为骨骼,西方文化为骨髓的特点,并以此构成了其基本材料来源、基本理论构架、基本理论内核,也折射出基于中国文化的材料来源、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架,以及基于西方文化的理论内核等特点。这几乎体现了20世纪中国文艺学理论基础和体系构...

  • 论霍松林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

    作者:霍志军 刊期:2017年第03期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霍松林先生以文艺理论和古典文学研究最有成就和特色。在长达七十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中,霍先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品格,表现为:其一,求是求真、注重创新;其二,独特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其三,关注陇右乡邦文献,做'接地气'的学问;其四,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在古典文学研究、古典诗词创作等多方面留下了丰富而宝贵...

  • 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珍藏于右任书《〈呻吟语〉序》霍松林跋手卷价值探析

    作者:吴卫东 刊期:2017年第03期

    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珍藏有一件长约7米、宽53厘米的精美影印手卷,荟萃了于右任先生手书《〈呻吟语〉序》及纪念黄花岗72烈士五首诗歌、霍松林先生题跋与钟明善先生题记。吕坤《呻吟语》、于右任序、霍松林题跋均体现了关学'躬行实践'、'崇尚气节'的精神。这件集序、诗歌、跋、记等多种文体的手卷,融汇了吕坤、髯翁、霍松林等秦陇翘楚的文...

  • 雄迈兼俊逸 国学培根基——霍松林先生书法管窥

    作者:杨皓 刊期:2017年第03期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学者、诗人,书法不过是其'余事'而已,然而他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品其书法、读其诗作,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丽、自然冲和,典雅俊逸中时时透出浑厚、豪放,刚健、雄迈之气,学者风骨、书卷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其随意所如的仙逸笔姿,正是他诗意、文心的笔墨流露与迹化,是他文化学养和书法艺术...

  • 黄河纳百川,浩瀚谁与敌——评霍松林先生诗词创作

    作者:张文静 刊期:2017年第03期

    霍松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霍先生的诗词创作,关乎万物,生动地记录了时代风云,呈现了时代精神与文人意识完美结合的独特气韵,展示了独立高标的人格精神,思想内涵十分丰富。霍先生既是学者又是诗人,诗歌创作与文学鉴赏、学问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诗歌韵律格调方面进行积极创新,倡导新声新韵,形成了...

  • 陇南金器铭文与古代历史文化

    作者:赵逵夫 刊期:2017年第03期

    礼县等地出土大量金器铭文使我们对秦早期历史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天水家马鼎'铭文对了解当时度量及行政设置有一定意义。所出土氐、羌部族首领之金印、铜印共八枚,'军司马印''荆王之印'等对认识先秦至魏晋陇南一带部族与中原以至西南一带之交往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青阳寺钟》对于了解杜甫诗背后隐藏的一些行程细节也有一定价值。还有些反映...

  • 三国西城今地考

    作者:张希仁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三国西城,即秦、汉西县。它的前身是秦先祖最早都邑'西垂'、'西犬丘'、'西新邑'。对于西县的地理方位自古就有不同说法,《括地志》云:西县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方舆纪要》云:'在秦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两种不同说法皆被杨守敬、熊会贞师徒二人吸纳于《水经注疏》中,杨引注了《方舆纪要》,熊引注了《括地志》。西县今地到底位于何处?梳理...

  • 甘青地区青铜时代人种与文化关系探讨

    作者:王太职 刊期:2017年第03期

    甘青地区青铜时代人种基本一致,以东亚蒙古人种为主。人种的结构与考古学文化的分布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从齐家文化、四坝文化的来源及去向、寺洼文化的分布以及嬴秦族的来源分析,人种结构不随着文化的演变而变化。人群迁徙是文化演变的重要动因,而考古学文化的演变是研究古代人群的迁徙的主要途径。

  • 齐家文化玉器研究综述

    作者:陈东东 刊期:2017年第03期

    玉器是齐家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才开始了对其基于考古发现基础上的认知和研究,这一过程距今已历时数十年。在这期间,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是,受限于目前系统性考古发掘成果的欠缺,对于齐家文化玉器源流和分期这两大主要问题的研究方面仍有很大不足。

  • 中亚东干文学语言论纲

    作者:常文昌 刊期:2017年第03期

    将西北方言作为文学语言尤其书面语言是东干文学最显著的特点,以此作为参照系,同中国现当代书面文学比较,发现中国最受推崇的俗白文学,同东干文学的口语化相比,都有距离。由此对中国作家的口语化无疑要打一个折扣。论文对东干拼音文字、对东干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语言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鲁迅民俗文化表现的意义措置

    作者:王元忠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国现作者对于民俗文化普遍保持了浓烈的兴趣,但在民俗文化内容的意义措置上,鲁迅却明显比他人主动,思考也更深广。鲁迅的成功在于他很少把民俗文化看作是人物外在的存在,相反却总是把具体的民俗文化事项和人物的命运连接起来,在将民俗文化材料内心化、精神化之时,赋予其超出原本所指的复杂意义。鲁迅的处置凸显于他对'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流社...

  • 北宋的文、道分统与“文以载道”观

    作者:赵鲲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唐代韩愈倡导'文以明道'、到北宋周敦颐主张所谓'文以载道',现代以来的文学史叙述往往把'古文运动'历程中的文、道关系简化了。其实,在唐代即已萌芽的'文、道分疏'至北宋则正式演为'文、道分统',一方面,'文以载道'的观念不断加强,另一方面,重文和重道的谱系日益分化,两种倾向相悖而又无可避免地纠葛在一起。

  • 宝黛之情新论

    作者:方莉玫; 熊畅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作者的写作命意、贾宝玉的女性化和贾宝玉的儿女纯情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可知:虽然林黛玉把贾宝玉当作情爱对象,但是贾宝玉并非如此,他对林黛玉的感情不是爱情,而是关心体贴之情。这种感情与贾宝玉对待其他美丽智慧女性的感情相比,只有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

  • 雅猿与猴行者——唐五代传奇中的雅猿故事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作者:陈媛 刊期:2017年第03期

    梳理唐五代的猿猴故事,我们发现保存在《太平广记》中的雅猿故事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貌。雅猿能言善辩,能工辞赋,具有仁义之美,同时也保留了善啸、族类相亲、栖居山林等动物之性。雅猿故事承载了文人对还乡和隐逸的渴望,因而雅猿在'物性'与'人性'之间徘徊良久,最终选择回归山林。《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一部宗教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