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论丛

唐史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唐史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治与民族、家族与碑志、典籍与文化

主管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中国唐史学会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中国唐史学会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499
总被引量:423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091
  • 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前因与后果

    作者:赖瑞和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一、载与不载凡研究唐史的研究生和学者,应当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常常在唐代文献中见到一些官名,想多了解此官的官品和职掌等细节,而去翻检唐代的职官书,结果却遍寻不获,感到很挫折。例如,唐开成五年(840)的《唐故知盐铁转运盐城监事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范阳卢府君墓铭并序》,有一段话写唐后期一位盐官卢伯卿(774—840)的仕历如下:

  • 唐大明宫内的几处建筑物的方位与职能——以殿中内省、翰林院、学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观为中心

    作者:杜文玉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关于唐长安大明宫内建筑物的方位,历代学者均有不少研究,如宋敏求《长安志》、程大昌《雍录》、李好文《长安志图》、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等。近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涉及过这方面的问题,然未尽之处尚多,本文拟对殿中内省、翰林院、学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观等建筑的方位与职能,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 关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部落使的几个问题

    作者:陆离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吐蕃统治敦煌的部落使,学界曾有所研究[1],部落使随部落而设,吐蕃人与敦煌汉人都可以担任,一般吐蕃人为正职,汉人为副职,主管部落各项军事民政事务,如率领部落成员出征作战、征收赋税、征发劳役等。兹据汉藏史料对吐蕃统治敦煌的部落使设置沿革再做一些探讨,以期能够将对该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 唐代宣徽院位置小考

    作者:王孙盈政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宦官集团权势不断增长,庞大的内诸司体系形成,给唐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带来巨大影响。宣徽院是内诸司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宣徽院人吏积极活跃于唐代后期的历史舞台上。目前,已经有学者对唐代宣徽院长官宣徽使进行过详细探讨Ⅲ,但尚无论著论及宣徽院位置所在。而各类史料对宣徽院位置的记载又完全不同,故有必要对其进行...

  • “家传”与“师承”:唐五代翰林待诏的选任

    作者:王溪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翰林"的本义指文学之林,自唐中期起成为官职、官署、制度的名称。唐开元初建立的翰林院云集了以文学、琴、棋、书、画、天文、医学、方术等特长供奉内廷的各类待诏,其身份有高官文士,也有伎术杂流。此后,最受推重的文学待诏与伎术待诏逐步分途。从唐玄宗‘‘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1]",到开元二十六年...

  • 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借鉴——唐武惠妃石椁“胡人驯兽图”再探讨

    作者:韩香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2010年,陕西省公安、文物部门从美国追索回被盗卖境外数年的唐敬陵武惠妃(贞顺皇后)彩绘石棺,交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该棺四周刻满了浮雕及线刻画,精彩绝伦,多元文化色彩浓厚,引起学界很大关注。武惠妃作为唐玄宗宠妃,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终于兴庆宫,死后被玄宗赠为贞顺皇后,葬于敬陵(今陕西西安长安区大兆镇)。为了安抚这位命运多...

  • 唐宋射礼的性质及其变迁——以唐宋射礼为中心

    作者:王博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前言"射"作为六艺之一,是古代贵族必备的基本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目前射礼研究已有诸多积累,但视角多集中于三代。不容忽视的是,自秦汉以降,随着儒家思想的渗入及礼仪制度的更新完善,确立了五礼(吉、凶、宾、军、嘉)的制度化这一礼制史上的重要进程。梁满仓提出,五礼制度发端于东汉末、三国,

  • 唐玄宗奔蜀路线考述

    作者:王兴锋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当时,唐廷安于懈怠,兵疏于战,连吃败仗,致使安史叛军长驱直人。在短短数月之间,叛军就控制了河北、河南的诸多郡县。此后,随着潼关的失守,都城长安危在旦夕。就在此时,唐玄宗丢下京城长安百姓安全而不顾,仓皇...

  • 唐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研究

    作者:金荣洲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管子》在2000多年前曾就明确指出:"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1]可见农业生产对于国家长治久安之重要。因此,自秦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之后,历代均在法律上赋予农业以最...

  • 李华流寓南方及其与天台学的关系

    作者:季爱民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李华(715—774)在安史乱后离开中原,长期流寓南方。留存至今的李华文章,多撰写于他的晚年。这些文章,是观察李华宗教信仰、晚年心境和生活经历的窗口。学界对于其中的情感因素和李华的宗教立场,讨论还不充分。这一问题攸关古文运动作家群体思想的传承与变迁,因而不得不辨明。就台、禅关系而言,一般认为南宗禅在中唐时期已在南方取得独...

  • 唐长松山马禅师考

    作者:国威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马祖道一(709—788)是有唐一代,也是中国禅宗史上的著名僧人,虽然一直是禅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和相互抵牾,关于道一早期经历的研究却争议颇多,难以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马祖道一与‘长松山马禅师’的身份之争,这个问题在解决道一早期行迹的过程中意义重大,但迄今未有定论。笔者在充分参考前贤时彦研...

  • 洛阳龙门新出《唐东都临坛大德(萧行严)玄堂铭》考释

    作者:高慎涛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洛阳龙门新近出土《有唐东都临坛大德(行严)玄堂铭并序》,志石现藏于私人之手,笔者于洛阳豫深文博城购得拓片一张[1],志文正书,24行,满行25字。志长56.5厘米,宽55厘米。塔铭提供了志主萧行严的生平事迹以及龙门地区寺庙情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兹对墓志录文并对志主相关问题加以考证。

  • 石刻文献中新见的唐人著述辑考

    作者:霍志军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唐代石刻文献中保存有大量唐代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真实史料,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证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学者利用唐代石刻资料从事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如程章灿《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文献》1996年第1期),张固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补正》(《文献》1996年第4期),潘明福《唐代墓志中...

  • 唐宋变革期的列女认知变迁——以两《唐书·列女传》为中心

    作者:付婷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妇女文化史如今已经成为新史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有关唐代妇女史的研究更是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与深厚的学术积累。[1]但在查阅了相关成果后,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研究大多偏重单一朝代,特别是对有关古代列女问题的研究,更是少有在长时段和宏观视野下的探索。但列女问题往往涉及到政治、道德与社会的诸多层面...

  • 史、诗中的唐代孝亲观念:以两《唐书·孝友传》与唐代孝亲诗为中心的解读

    作者:赵小华 刊期:2014年第02期

    <正>孝,是用于规范子女与父母关系的伦理范畴,其作为儒家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社会获得了空前发展。唐统治者普及《孝经》,旌表孝行,奉行尊老国策,以孝举人选官以及制订严密的法律条文,对各种不孝犯罪行为予以惩处遏制等一系列措施,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和塑造了唐人的孝亲观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