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土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d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土壤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19/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视角与前沿、综述与评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国际刊号:0564-3929
国内刊号:32-1119/P
全年订价:¥ 768.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61
复合影响因子:3
总发文量:1828
总被引量:66333
H指数:104
引用半衰期:5.9764
立即指数:0.1152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19.4909
  • 近30年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作者:杨帆; 徐洋; 崔勇; 孟远夺; 董燕; 李荣; 马义兵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科学施肥工作的基础。利用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30年来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目前,全国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4.65gkg^-1,较全国第...

  • 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壤水分反演及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作者:蔡亮红; 建丽; 魏阳 刊期:2017年第05期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一种通过反演土壤水分来反映土壤干旱状况的重要方法。在TVDI的基础上引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地表温度进行校正,能够减少地形起伏对能量二次分配的影响。用阈值将研究区分割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结合野外同步实测数据,用分段反演模型反演渭一库绿洲土壤水分分布图,并对渭一库绿洲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和分异...

  • 基于EPO算法去除水分影响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算

    作者:洪永胜; 于雷; 朱亚星; 吴红霞; 聂艳; 周勇; QI; Feng; 夏天 刊期:2017年第05期

    野外进行土壤有机质的光谱快速预测时需考虑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人工加湿实验分别获取9个土壤含水量梯度(0—32%,间隔4%)的土壤光谱数据,分析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光谱的影响,再利用外部参数正交化法(external parameter orthogonalization,EPO)进行湿土光谱校正,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分别建立土壤有机质预测模...

  • 基于分融策略的土壤采样设计方法

    作者:张磊; 朱阿兴; 杨琳; 秦承志; 刘军志; 刘雪琦 刊期:2017年第05期

    采样设计方法在地理要素空间分布推测中起着关键作用。采集的样点数量尽可能少且推测精度较高通常是采样设计的目标。此外,高效合理的采样方案应保证较高的推测可信度,同时尽可能避免冗余样点。传统的采样方法大多依靠增加样点个数来提高推测精度,且对样点集内部的冗余情况考虑较少。为获取更加高效合理的样点集,在环境条件越相似、地理要素...

  • 河南省典型含有人工制品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作者:吴克宁; 高晓晨; 查理思; 李方鸣; 鞠兵; 李玲; 刘欢 刊期:2017年第05期

    选取河南省10个典型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剖面和3个自然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WRB中关于人工扰动的前缀修饰词或后缀修饰词不能完全适宜于中国地区的含有人工制品的土壤,而在ST中,含有人...

  • 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研究

    作者:曲潇琳; 龙怀玉; 谢平; 曹祥会; 王佳佳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在研究区内挖掘5个典型土壤剖面,经过剖面形态观测和分层取样分析,发现灌淤土主要的成土过程是人为耕作引起的土壤熟化过程、灌溉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灌溉水泥沙沉降引起的地表物理堆垫过程,有些地方还有盐渍化过程。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检...

  • 利用土壤颗粒的沉降粒级研究泥沙的迁移与分布规律

    作者:胡亚鲜; Nikolaus; J.; Kuhn 刊期:2017年第05期

    了解不同粒径泥沙迁移运动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侵蚀条件下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土壤营养元素的迁移转化与泥沙颗粒的运动规律密切相关,而泥沙的运动规律由颗粒大小、性状、孔隙度和密度等因素共同决定。依据泥沙颗粒沉降速度分选的原理,针对中国两种典型侵蚀土壤(红壤和黄绵土),分别进行了土壤机械组成(矿质土粒分选)和...

  • 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坡面侵蚀演化过程及水力学特征

    作者:郭慧莉; 孙立全; 吴淑芳; 李宜坪; 张永东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为明确鱼鳞坑坡面抗侵蚀演化过程及其水流水力学特性,采用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鱼鳞坑坡面水流水力学特性以及阻力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鱼鳞坑坡面侵蚀演化过程表现为:雨滴溅蚀-片蚀-股流冲刷-跌坑-细沟侵蚀-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崩塌。(2)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由于鱼鳞坑的层层拦截与蓄满,其下方的坡面径流流速、水深...

  • 延河流域三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比较

    作者:林芳; 朱兆龙; 曾全超; 安韶山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土壤可蚀性因子K是表征土壤侵蚀作用的敏感指标。采用3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Torri.D模型、EPIC模型、Shirazi公式法)对延河流域土壤可蚀性进行对比研究,以实测K值为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估算筛选出符合该区侵蚀特点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土壤中有机碳、黏粒、粉粒含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平...

  • 典型麻竹林土壤植硅体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作者:张金林; 傅伟军; 周秀峰; 尹帅; 吴家森; 姜培坤; 杨杰; 郑蓉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土壤植硅体碳(Phytolith 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土壤稳定性碳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增强土壤碳汇,维持全球CO,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土壤植硅体碳的空间分布,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结合ArcGIS10.0空间分析软件,分析典型麻竹主产区——福建南靖县麻竹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植硅体碳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南靖县麻竹土壤植硅...

  • 基于产量的稻田肥力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区划——以进贤县为例

    作者:樊亚男; 姚利鹏; 瞿明凯; 胡文友; 黄标; 赵永存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分析,对于区域土壤利用和改良、指导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进贤县为研究区,通过水稻遥感解译测产,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水平,分析该区域低肥力质量区域主要障碍因素,并进行障碍因子区划。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

  • DEHP对土壤蚯蚓氧化胁迫及DNA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文军; 高健鹏; 王冠颖; 朱鲁生; 王金花; 王军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土壤环境中的酞酸酯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探讨和分析典型酞酸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对土壤动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以赤子爱胜蚓为指示生物,暴露于DEHP浓度为CK、0.1、1、10、50mgkg^-1人工土壤中,并于染毒后的7、14、21、28d取样测定。通过蚯蚓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 土壤镉食品卫生安全阈值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以长沙某地水稻土为例

    作者:和君强; 贺前锋; 刘代欢; 黄放; 唐春敏 刊期:2017年第05期

    镉(Cd)是我国农田土壤首要污染物,在南方一些地区稻米Cd超标严重,土壤Cd风险评估十分必要。采用长沙某地稻田土壤-糙米Cd点对点数据,通过生物富集系数(BCF)和Burr-Ⅲ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程,构建了基于稻米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12)和保护95%稻米品种的土壤Cd限值(HC5),探讨了HC5与土壤性质参数的量化关系和预测模型,并与我...

  • 长施马粪对暗棕壤团聚体腐殖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作者:关松; 窦森; 马丽娜; 温晓辉; 周鑫; 刘金华; 王研; 徐雅婧 刊期:2017年第05期

    运用元素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暗棕壤长期施用马粪(每3年施肥1次)、施低量化肥和马粪配施高量化肥对水稳性大团聚体(〉2mm和2~0.25mm)、微团聚体(0.25~0.053mm)和粉/黏粒粒级(〈0.053mm)中腐殖物质-胡敏酸(HA)的分布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探讨施肥对农田土壤肥力的贡献及其团聚体的固碳机制。施用马粪和马粪配施高量化肥分别提...

  • 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昌明; 王晓玥; 孙波 刊期:2017年第05期

    农田土壤中秸秆腐解伴随氮磷钾养分的释放是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养分的基础。了解不同农区秸秆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动态,揭示秸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交互作用机制,是制定秸秆还田合理措施的理论基础。基于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黑土、潮土、红壤互置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在3年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