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土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d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土壤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19/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视角与前沿、综述与评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国际刊号:0564-3929
国内刊号:32-1119/P
全年订价:¥ 768.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61
复合影响因子:3
总发文量:1828
总被引量:66333
H指数:104
引用半衰期:5.9764
立即指数:0.1152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19.4909
  •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问题与分析逻辑

    作者:赵彦锋 程道全 陈杰 孙志英 张化楠 刊期:2015年第06期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选取的主导性、独立性原则在实践中不易落实;耕地地力评价试图应用到多尺度空间,却没有适应不同时空尺度的明确任务定位,从而很少考虑评价指标选择的尺度适应性。本文运用地学、农学、系统科学的观点,建立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分析逻辑,认为:第一,耕地地力评价的任务、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指标对地力的指示意义均具有时空尺度...

  • 蚯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卢明珠 吕宪国 管强 武海涛 刊期:2015年第06期

    土壤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和汇。蚯蚓是土壤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CO2、N2O和CH4等温室气体的产生和释放。蚯蚓呼吸产生的CO2,是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蚯蚓自身肠道、分泌液、消化物和排泄物等微环境促进反硝化过程释放N2O。蚯蚓还通过取食、掘穴、排泄等活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组成和活性及其他土壤动物的组...

  • 高寒山区地形序列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杨帆 黄来明 李德成 杨飞 杨仁敏 赵玉国 杨金玲 刘峰 张甘霖 刊期:2015年第06期

    地形、生物气候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开展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过程与陆地碳库的精确预测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位于祁连山中段的阴、阳坡地形序列土壤,分析了不同坡向间以及同一坡向内随海拔高度变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

  • 中国中、东部典型县域土壤与地表水体多样性的粒度效应及关联性

    作者:任圆圆 张学雷 刊期:2015年第06期

    选取河南省和江苏省的6个典型县域作为研究区,在1km×1km网格尺度下采用空间粒度方法研究优势土属(DSF)和稀有土属(RSF)的土壤多样性值、3个研究时期空间分布面积指数(MSHDAI)和空间分布长度指数(MSHDLI)的粒度响应类型和4个指数间的关联性和相关关系的粒度响应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DSF和RSF多样性值对空间粒度的响应基本上属于“无...

  • 渭北台塬区耕地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作者:于洋 赵业婷 常庆瑞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为充分了解渭北台塬区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渭北台塬典型农业县--蒲城县为例,基于该区1980年和2011年两个时期的实测样点速效养分数据,采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其耕地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的时空变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0-2011年,该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块金系数增大,空间相关距缩短,标准...

  • 黄河三角洲土壤含水量状况的高光谱估测与遥感反演

    作者:李萍 赵庚星 高明秀 常春艳 王卓然 张同瑞 安德玉 贾吉超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利用近地高光谱和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预测土壤含水量的可行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中心波长反射率和波段平均反射率两种拟合方法,利用室外实测高光谱窄波段反射率数据模拟LandSat8卫星宽波段反射率,进而通过组合,选取敏感光谱参量,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土壤含水量高光谱单一形式波段组合与多形式波段组合估...

  • 干湿交替对黄土崩解速度的影响

    作者:王健 马璠 张鹏辉 孟秦倩 张青峰 周米京 刊期:2015年第06期

    耕作土壤在降雨、灌溉之后,其由翻耕后的疏松状态逐渐变得较为紧实,土粒之间会重新结合,土壤结构得到重组。土壤抗侵蚀能力发生了一定变化。通过土盒模拟土壤干湿交替过程,研究耕作土壤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容重和静水崩解变化。采用Richards模型对土壤崩解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干湿交替对土壤崩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湿交替次数的...

  • 晋陕蒙接壤区露天矿层状土壤水分入渗特征与模拟

    作者:吴奇凡 樊军 杨晓莉 潘雅文 王亚飞 乔艳琴 王胜 刊期:2015年第06期

    分析4种不同结构层状土水分入渗规律,为晋陕蒙接壤区露天矿排土场建设筛选合适的层状土体。设置沙土、砒砂岩、黄绵土和红黏土4种均质土柱以及黄-沙-红、黄-红-沙、沙-黄-砒、黄-砒-沙4种层状土,借助室内土柱自动观测系统测定矿区土壤的人渗过程,通过入渗速率、累积人渗量、湿润锋运移、剖面含水量变化分析不同结构层状土入渗特征,结合晋陕...

  • 旱作褐土中氧化铁的厌氧还原与光合型亚铁氧化特征

    作者:孙丽蓉 王旭刚 徐晓峰 郭大勇 刊期:2015年第06期

    土壤中铁的氧还过程与碳氮转化及自净能力关系密切,已还原亚铁的氧化受土壤性质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旱作褐土中铁还原氧化过程、及其与水溶性碳、NO3-、SO42-的关系。结果表明旱作褐土中铁氧化物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可先被还原后被再次氧化,其再氧化量介于1.46~3.00mgg-1之间,平均2.09mgg-1;再氧化速率常数介于0.23—0.80...

  • 流动电位法研究高岭石胶体对包铝石英砂zeta电位的影响

    作者:李忠意 徐仁扣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采用流动电位法表征带电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可行性,采用自制的流动电位测量装置测定了高岭石胶体流经包铝石英砂时zeta电位的变化(△ζ),研究高岭石与包铝石英砂之间的作用程度,考察了包铝程度、介质离子强度和离子种类对带电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采用流动电位法表征不同尺寸的异电荷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石英砂表面...

  • 近10年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分析

    作者:于飞 施卫明 刊期:2015年第06期

    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时间为2004年以来的中文氮肥效应研究相关文献及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三大粮食作物可获得的不施氮肥的基础产量可达到施氮条件下最高产量的67.9%~75.9%;根据施氮量与相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水稻、小麦、玉米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6、250、274kghm-1。近10年我国...

  • 太行山山麓平原30年间土壤养分与供肥能力变化

    作者:刘建玲 贾可 廖文华 高志岭 吕英华 贾文竹 刊期:2015年第06期

    采用大面积土壤养分定位监测和肥料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山麓平原17个县851个点在1978--2008年的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1996—1999年、2010—2012年两时段土壤供肥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1978--2008年问,太行山山麓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67gkg-1、0.31gkg-1、17.77mgkg-1;其中,19...

  •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碳氮磷生态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性

    作者:杨文 周脚根 王美慧 韩增 张满意 李裕元 吕殿青 吴金水 刊期:2015年第06期

    了解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有助于土壤养分管理。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km2)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em)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该流域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3.09、1.50和0.51gkg-1,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10.42...

  •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李红林 贡璐 朱美玲 刘曾媛 解丽娜 洪毅 刊期:2015年第06期

    选择塔里木盆地北缘阿拉尔垦区灌漠土、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四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基础上,利用排序方法中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analysis,RDA)技术深入解析了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其他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N、P含量整体水平不高,土壤C、N、P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2.97、0.27、0...

  • 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戴慧敏 宫传东 董北 刘驰 孙淑梅 郑春颖 刊期:2015年第06期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东北平原一直被认为是严重缺硒或缺硒地方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地质大调查以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高精度土壤硒的富集、分布研究,对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km2 1个点的表层(0—20cm)、每16km2 1个点的深层(150~180cm)土壤数据对东北平原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平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