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报

土壤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d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土壤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4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119/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视角与前沿、综述与评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国际刊号:0564-3929
国内刊号:32-1119/P
全年订价:¥ 768.00
创刊时间:1948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61
复合影响因子:3
总发文量:1828
总被引量:66333
H指数:104
引用半衰期:5.9764
立即指数:0.1152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19.4909
  • 中国低产田状况及改良策略

    作者:曾希柏 张佳宝 魏朝富 宇万太 黄道友 徐明岗 徐建明 刊期:2014年第04期

    从新阶段我国农业、特别是土壤学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低产田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低产田”的界定入手,对我国低产田的状况及其负面影响、低产田形成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初步测算了低产田改良的粮食增产潜力等。我们认为“低产田”可以定义为“在现有的正常耕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条件下,因...

  • 土壤微生物铁循环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胡敏 李芳柏 刊期:2014年第04期

    铁是土壤中重要的高活性高丰度元素。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铁还原与亚铁氧化两个过程,需要微生物提供基本驱动力,已经成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国际热点。铁循环控制着土壤有机物矿化、反硝化、甲烷产生、重金属固定等环境过程,是连结土壤养分循环与污染物转化的纽带。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综述了微生物作用下的铁还原、亚铁氧化过程...

  • 东北丘陵区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晓鸿 隋媛媛 张瑜 欧洋 罗莉莉 李阳 刊期:2014年第04期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为142.9hm2,侵蚀沟数量共93条,沟长共5476m,沟壑密度3.83kmkm-2,总侵蚀量为4575m3。其中切沟沟长占总沟长的...

  • 不同培肥方式黑土腐殖质形态特征研究

    作者:吴景贵 任军 赵欣宇 李建明 刊期:2014年第04期

    针对吉林省黑土区存在的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利用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连续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法(NMR)、红外光谱分析法(IR)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途径耕层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培肥途径对耕层土壤腐殖质特征影响明显。施用玉米秸秆处理...

  • 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作者:崔婷婷 窦森 杨轶囡 陈丽珍 黄毅 王瑞丽 刊期:2014年第04期

    以辽宁省阜新县试验基地培肥3年的草甸褐土为研究对象,设CK(不施秸秆)和CS(秸秆深还施用量为24000kghm-2)2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采集深度为0-20cm和20-40cm。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提取水溶性物质(WSS)、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研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并提取土壤胡敏酸(HA)固体样品...

  • 有机肥对不同母质菜田土壤磷解吸动力学模拟

    作者:王荣萍 廖新荣 李淑仪 丁效东 薛石龙 刊期:2014年第04期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华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玄武岩母质发育、花岗岩母质发育、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在经过两种有机肥(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预培养30d和60d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解吸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后,3种母质发育菜田土壤其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添加鸡粪堆肥处理的土壤其有效磷...

  • 不同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作者:张红 吕家珑 曹莹菲 徐温新 刊期:2014年第04期

    采用网袋法探讨不同秸秆在3个长期试验地的腐解特征,结合Biolog微平板技术,对不同长期试验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秸秆腐解的变化趋势为烘干秸秆〉新鲜秸秆。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活性高,稳定性好,其次为桃园和农田。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低、稳定性差,不同处理的秸秆在腐解过程中残留率变化较大,而果园土壤...

  •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润梅 范茂攀 付云章 周军 郑毅 汤利 刊期:2014年第04期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factor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30~1...

  • 母质对南方丘陵区水耕人为土理化性质演变的影响

    作者:韩光中 张甘霖 刊期:2014年第04期

    基于时间序列系统分析了我国南方丘陵区三种母质起源的水耕人为土理化性质的演变,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可以决定黏粒与土壤有机碳(SOC)对人为水耕成土过程的敏感性,明显影响其演变特征。游离铁(Fed)对人为水耕的成土过程非常敏感,其迁移与转化主要受人为水耕成土过程影响,受成土母质影响很小;硅酸盐铁(Fet-Fed)对人为水耕的成土过程不敏感,...

  • 多环芳烃在岩溶区上覆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控制因素

    作者:孙玉川 沈立成 袁道先 刊期:2014年第04期

    选取典型表层岩溶泉域内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样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16种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个土壤剖面中,16种PAHs均被检测出,其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161~3285ngg-1,平均值为987ngg-1。...

  •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性变化

    作者:王佩将 戴全厚 丁贵杰 程富东 刊期:2014年第04期

    运用时空互代法,以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坡耕地与人工林为对照,通过室内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0.05mm粉黏粒含量、〈0.001mm黏粒含量和结构性颗粒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样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灌草丛〉乔灌过渡林〉...

  • 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耦合运移模拟

    作者:郭志强 彭道黎 徐明 邱帅 刊期:2014年第04期

    根据季节性冻融条件下土壤垂直一维水热运移状况,在地表能量质量平衡条件下,利用水热耦合模型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进行了模拟。模拟时考虑土壤冻结时冰和水对土壤体积热容、热传导及导水度的影响,并考虑了雪盖层的影响。本模型由实验所在地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连续3a气象数据驱动,用实测地温、水分和冻结深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 典型黑土区不同生态系统下土壤团聚体中胡敏酸的结构特征

    作者:郝翔翔 窦森 韩晓增 李明敏 安丰华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为了揭示生态系统类型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分子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黑土区24a长期定位试验处理下的自然草地(GL)、耕地(CL)和裸地(BL)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将土壤团聚体分为〉2mm、2~0.25mm、0.25~0.053mm和〈0.053mm4个粒级,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技术,对团聚体中胡敏酸(HA)的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

  • 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与腐殖质碳变化及其微生物效应

    作者:蔡晓布 彭岳林 魏素珍 于宝政 刊期:2014年第04期

    基于多区域重复采样,研究了藏北高原不同状态(正常、轻度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腐殖质碳(Humuscarbon,HC)、胡敏酸碳(Humicacidcarbon,HAC)和富里酸碳(Fulvicacidcarbon,FAC)的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biomasscarbon,MBC)、纤维素...

  • 典型黑土区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影响因子显著性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王充 于东升 张海东 赵永存 史学正 王宁 刊期:2014年第04期

    明确不同时期农田土壤碳库及其显著影响因子对农田土壤固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安和克东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和实际补充采集样品分析数据,利用土壤类型GIS连接法研究土壤有机碳库及密度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及其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