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杂志简介:《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303/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教育政策研究、基础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1-2277
国内刊号:12-1303/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9
复合影响因子:0.57
总发文量:2006
总被引量:4402
H指数:25
立即指数:0.022
期刊他引率:1
  •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田本娜 刊期:2007年第02期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听、说、读、写六种能力.但是表达能力(说话、作文)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要在基础上下工夫,第二要加强作文指导.

  • 教育知识论的基本任务

    作者:刘庆昌 刊期:2007年第02期

    作为教育哲学的教育知识论要完成以下基本任务,也就是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1)回答"教育知识指什么",(2)回答"教育知识从何来",(3)回答"教育知识有何用",(4)回答"教育知识如何用",(5)回答"教育知识的学科化形式--教育学是怎样的".

  • 启蒙时代的开启与古典公民教育思想的终结

    作者:李长伟 刊期:2007年第02期

    启蒙时代,标识着古典政治哲学与古典公民教育思想的断裂与近现代政治哲学与近现代公民教育思想的开启,因为古希腊哲人所崇尚的善与永恒,以及由之而来的对人之德性的重视,被启蒙哲人彻底抛弃,权利与自由转而成为他们关注的重心,随之而来的则是难以摆脱的虚无主义.

  • 穷人的教育学——略评布迪厄的教育文化观

    作者:张济洲; 孙天华 刊期:2007年第02期

    文化资本是再生产不平等的最隐蔽的方式之一,在学校教育中,人们解释学业成绩差异,很少考虑到由于学生处于不利地位而带来的文化资本的不平等.文化资本背后隐藏复杂权力关系,对于穷人来说,任何教育至多也只是一种表面的平等.

  • 创新时代的教育目的与我国基础教育学业评估

    作者:张军凤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教育目的,厘定我国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教育目的,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在此思想指导下,来制定我国基础教育学业评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任国强; 薛守刚 刊期:2007年第02期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就业选择和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天津市2003年的家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户人均纯收入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业收入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态势;较高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了农户非...

  • 教育财政模式的比较分析

    作者:杨克瑞; 陈雨亭 刊期:2007年第02期

    根据其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运作类型,世界各国教育财政体制可分为协作式、分离式和委托式三种.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财政体系反映了各国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权责职能,也反映了对市场和政府资源配置机制的不同态度.分析各国教育财政的机制特征,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论生活型德育的模式和策略

    作者:王宏英 刊期:2007年第02期

    生活型德育是基于理论与现实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它强调德育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德育生活情境,让学生讨论、实践、感悟和体验,让学生过有道德的学校生活,从而实现幸福生活的德育目的.

  • 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应激探讨

    作者:张永峰; 阮兰娟 刊期:2007年第02期

    近段时间,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旨在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机制的推动,高职高专学生已经渐渐成为我国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之一.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由于过去高考的失败、对当前高职高专学校有限条件的不满以及个体知觉的不足,普遍存在...

  • 论课程变革的综合理解模式

    作者:于泽元 刊期:2007年第02期

    课程变革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理解,但是现有的理论并没有提供这样一个整体的理解模式.通过对泰勒基本原理、施瓦布的慎思理论、沃克的自然模式、谢勒等人的问题解决模式以及古德莱德的变革层级理论的梳理,可以构建一个多层级的课程变革综合理解模式,以解决这样一个理论问题.

  • 研究性学习的又一视角: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整合

    作者:何善亮 刊期:2007年第02期

    研究性学习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型课程则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纳入'时间'之维的考虑,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型课程'在发展变化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必须相应地发生转变.为此,认真分析研究性学习与基础型课程的意义蕴涵及其整合的前提条件,努力探索两者整合的现实途径,积极开展两者整合的实践尝试,深刻反思两者整合的问题成因,必将使'...

  • 对划一性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

    作者:安艳 刊期:2007年第02期

    学生评价作为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及行为变化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现行的学生评价是划一性的: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法等,这使得学生成为'两脚书橱',学生的个性被淹没于一组组僵化的数据中.试从划一性学生评价的表现、危害、根源三个方面对划一性学生评价进行反思和批判,同时提出进行差异性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 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研究

    作者:李柏宁; 陈峰 刊期:2007年第02期

    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当今的教师发展中明显存在"六多六少",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略是倡导和推动教师走自我发展之路,采取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切实有效的学校策略、组织策略与个人策略.

  • 课程变革下教师合作的理论思考

    作者:李洪修 刊期:2007年第02期

    教师合作与课程变革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程变革下的教师合作的价值主要在服务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变革以及提高学生学业能力上.在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合作除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制以外,还包括同侪互助、校本教研、专题工作坊、协同教学等基本形式.

  • 和谐社会建设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作者:王端军 刊期:2007年第02期

    高等学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存在着许多非和谐性因素.明确和谐社会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断强化高校的社会责任,努力培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责任、勇气和能力,是新时期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