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34/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化学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统计学、信息处理与程序设计、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3-5862
国内刊号:21-1534/N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1
复合影响因子:0.64
总发文量:2996
总被引量:8089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4.7583
立即指数:0.0212
期刊他引率:0.9764
平均引文率:7.5018
  • “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生活”三人谈

    作者:孟繁华; 荆永鸣; 鲍尔吉·原野; 曲晟畅 刊期:2019年第02期

    '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生活',是每一个作家都面临的问题,是对作家的一个巨大挑战。写当下,是一种介入的勇气,是对当下生活的研判,需要一种历史的穿透力;真实的时代感在散文诗歌里不容易看到,但却又分明能感受到;时代感既存在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歌、小说抑或散文,都需要有时代感;当下文学作品中少了人物书...

  • 写作的责任:探索生活隐秘 维护人的尊严

    作者:王鹏程 刊期:2019年第02期

    大概都不否认,我们当下的文学写作'缺乏呼唤爱、引向善、看取光明的能力,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缺乏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表现出类型化、浅表化、同质化和空心化的特征。究其原因,这既由于历史的惯性、现实的拖拽,也因为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我们的写作缺乏对人的维护,缺少对人的信心,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中的人物,都...

  • 文学伦理批评的四个标准

    作者:郑晓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文学批评都是在批评标准引导下展开的,批评文本是批评观念在批评方法中目的性的话语呈现。文学伦理批评的历史标准、时代标准、审美标准和个性标准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共通性,但又因伦理批评观念、方法和目的不同形成具体批评活动中的差异性,在文学批评文本中以特别的范型和话语呈现出来。批评标准独立性地形成批评目的,同时体系性地在文学批评活动...

  •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之二 教育文物:教育史研究的新方向

    作者:杨克瑞 刊期:2019年第02期

    基于传统文化典籍而进行教育思想及制度的研究,长期以来形成并主导了传统教育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这种从文字到文字、从文献到文献的研究方法虽然相对容易,但其结论也往往失之偏颇,至少有很大的局限性。

  • 征稿启事

    刊期:2019年第02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40余年来,承蒙业界、学界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本刊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 从“三原”着手传承传播中华文化

    作者:潘文国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主持人语: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两件事,也是一件事。对国内来说是传承,对国外来说是传播,但两者有一个总的目标,即让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能够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这一个共识大概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但是,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进行有效的传承和传播?这些还需要进行认真的讨论。相对来说,方法问题比较好解决,我的建议是...

  • 典籍翻译与学问师承

    作者:王宏印 刊期:2019年第02期

    汪榕培是当代典籍翻译大家、著名翻译理论家和教育家。围绕汪榕培和典籍翻译活动,从以下方面谈论当下的人才培养和师承关系,将有助于典籍翻译和人文教育的发展:1.诗歌翻译的格律派、散体派和自由派;2.师承关系中的专业教育、治学方法和学人境界;3.博士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包括如何完成学业、加强学术传承及有可能形成学派的问题。

  • 传神达意 古韵悠扬——论汪榕培英译乐府诗的翻译修辞策略

    作者:王宇弘 刊期:2019年第02期

    '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典籍翻译理论。在该理论视阈下,汪译乐府诗通过恰当的翻译修辞策略,在达意的基础上传神地再现了乐府诗的古风古韵。'传神达意'理论非常重视再现典籍文本的修辞特点和美学功能,对典籍翻译实践尤其是古典诗歌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花开两处自芬芳——《牡丹亭》两个译本双关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分析

    作者:张琳琳; 肖凌鹤 刊期:2019年第02期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曲抗鼎之作,在英语国家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中国戏曲典籍。其中使用的大量双关语成为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牡丹亭》两个主要译本汪榕培、白之译本对双关语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这取决于不同翻译主体对戏曲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戏曲文学对外传播中,译者选择、翻译策略、传播途径都对作品的接受效...

  • 对“美好生活”“美丽中国”“中国梦”的美学思考

    作者:朱爱军 刊期:2019年第02期

    '美好生活''美丽中国''中国梦'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伟大的目标与理想,还是伟大的事业与实践,更是体现'新时代'时代精神精华的理论表征。'美好生活''美丽中国''中国梦'在历史逻辑与内在逻辑中凸显出以'立美宜人'为根本旨归的'立美之维';与'美好生活''美丽中国''中国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美学范式,是立美哲学或立美样式的美学,体现的是'立...

  • 共产主义世界观对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阐释

    作者:王国坛; 高跃 刊期:2019年第02期

    人的本质及其发展问题是亘古常新的话题。共产主义世界观所阐释的未来社会的人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基础上揭示未来新社会的人。'异化的人'是人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性特征,马克思指出唯有扬弃'异化的人',人才能走向自由,但个人不能单独实现自由,未来社会的人只有在共同体中依靠自己的物质生产活动才能获得人自身的...

  • 马克思哲学中“对象化”的理论变革及其实践内涵

    作者:叔贵峰; 张笑笑 刊期:2019年第02期

    黑格尔认为概念是具有流动性的,'对象化'概念从康德哲学开始出现,直到马克思哲学被用于实践领域,经历过了从认知领域到实践领域的转变,从'先验'思维到理性逻辑思维的过程。康德和黑格尔都是在认知领域中探讨'对象化'概念的,康德哲学中'对象化'的过程就是人的意识对于对象的认识过程,他始终在现象界中进行认识,认识的只是'表象';黑格尔的对象化包...

  • 马克思正义观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作者:赵婷婷; 侯健 刊期:2019年第02期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公平正义的内在含义进行了深刻阐释。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积极深化探索、践行公平正义观,形成与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合的历史经验。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在新时代国际国内背景下,如何实现公平正义,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大数据时代下对大众传媒的解析——基于阿多诺批判同一性的视角

    作者:庄晰尧; 张学本 刊期:2019年第02期

    阿多诺对于传统大众传媒的批判是基于同一性的视角,他认为以传统大众传媒为表征的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具有虚假性,并不属于大众,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其目的是整合大众,使大众丧失自主性。传统大众传媒这种同一性,作为一种统治世界的文化,滤掉了一切非同一的东西,使整个世界显现为一个同一的世界。而大数据进入大众传媒领域,由于其自身的特...

  • 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作者:林木西; 雷智中 刊期:2019年第02期

    随着人口红利衰减等因素影响,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技术创新型转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关键问题。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指标,而城市群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会产生直接影响。利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模型定量测算不同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并计量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