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

诗探索杂志 部级期刊

Poetry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诗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诗坛峰会、探索与发现、汉诗新作、新书视点

主管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805
总被引量:1326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 自由诗的自由与难度

    作者:师力斌 刊期:2019年第05期

    本文所说的自由诗指新诗。讨论这个话题的动因是,多年来我的诗歌创作--直有一个困扰:新诗要不要格律?如果不要格律,韵律是不是必要?口水诗是不是--种革命性的主张?关于要格律还是散文化,新诗史上有很多争论,吵得--塌糊涂,最终好像都不能给我明确回答。闻一多、何其芳等人的格律体追求,不能让我信服。艾青、臧棣等人是主张新诗散文化,但他们只是...

  • 关于格律,他们其实在谈论什么?——漫议“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

    作者:张洁宇 刊期:2019年第05期

    2000年,90岁高龄的林庚先生出版论文集《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收录了他20世纪30至90年代之间长长短短数十篇讨论新诗格律的文章。身兼诗人与古典文学研究家的林先生60余年执着于新诗格律的探索与试验,虽然始终有长路寂寞之感,但他说:“我也曾经在苦中得到过一些快乐;乃使我越发对于寂寞愿意忍受下去。”(林庚《甘苦》)借用先生这个大题目来写...

  • 首韵、形韵、意韵:诗歌跖仃的功用

    作者:许环光 刊期:2019年第05期

    国内英语诗歌及其中文翻译类出版物,存在大量的因排版不当而人为造成的诗歌跨行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原作和读者的阅读快感。此类现象之所以频频出现,和业界不了解诗歌跨行的重要意义有很大关系。国内学界已有多篇文章探讨过诗歌跨行现象,这些研究大都聚焦于中国“新诗”或“现代诗”,也即自由体诗,区别于《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体诗。中国...

  • 朱光潜《诗论》的形式观

    作者:王光明 刊期:2019年第05期

    《诗论》是朱光潜自己比较看重的一-本著作,在1984年版的《后记》中,他写道:“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以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该书在朱光潜留学时期就已开始动笔,写成后曾作为教材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中文系等地使用。正式出版的有四种版本。最早的版本是“抗战版”,1943年6月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书前...

  • 谫议何其芳“现代格律诗”理论

    作者:王永 刊期:2019年第05期

    自胡适以降,中国新诗一直“尝试”用新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和融通现代人复杂细腻的情感与变动不安的生命体验。这是一种未完成的探索,始终具有实践性、试验性的品格。其中,根源于中西文化冲撞和“传统”与“现代”相角力的关于新诗的“律化”与“自由化”之争,一直伴随着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百年路途。20世纪30年代,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高举...

  • 朱英诞解读新月派诗刍议

    作者:王泽龙 刊期:2019年第05期

    1939年秋,朱英诞因林庚、沈启无推荐,到北京大学任教,接任废名新文学研究课程,给中文系学生讲授新诗。30年代中期,朱英诞在诗坛开始崭露头角,1935年出版有新诗集《无题之秋》,由林庚作序,1936年编辑的另一本新诗集《小园集》,由废名作序,因为抗战爆发,没能出版。朱英诞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讲授新诗的时间是1940年秋至1941年春,1941年5月编定其新诗...

  • 论朱英诞诗歌的镜意象

    作者:魏蒙 刊期:2019年第05期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部分,诗人在诗歌中对意象的选取可以反映其审美倾向和心理情感。诗人朱英诞在意象的选择上对“镜”颇为偏爱,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对镜的描绘,既有以镜为主题的诗歌,也有丰富多样的镜意象。朱英诞诗歌里的镜意象既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也有中国古代诗歌镜意象和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痕迹。笔者将对朱英诞诗歌里的镜意象进行分析,具体说...

  •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从儿童视角赏析朱英诞新诗创作

    作者:郭颖楷 刊期:2019年第05期

    墨西哥诗人何·埃·帕切科写过一首诗,名叫《画花》:“他在画他的花,/敌人未宣战就侵人了他的国家。/战斗和失败接连不断,/他依然在画他的花。/抵抗侵略者制造恐怖的斗争已经开始,/他坚持画他的花。/为非作歹的敌人终于被打败,/他继续画他的花。”面对恐怖,诗中画花的“他”其实非常勇敢,因为他始终没有停止画花。诗人朱英诞又何尝不是这首诗中的...

  • 赋到沧桑句便工——论朱英诞的“怀母”诗

    作者:金美杰 刊期:2019年第05期

    母爱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广博、最无私的一种感情,更是中外文学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母题。作家对母爱的赞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都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显示出母性之爱穿透时间与空间的巨大感召力。正因为如此,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题材,再要创造经典依靠的就不仅仅是作家的文笔和才情,更在于个体真切的生命体验与普...

  • 读《悲剧性格》致宗鄂的信

    作者:陈超 刊期:2019年第05期

    当代著名诗人寇宗鄂,四川梓潼人。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较,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师大文艺学研究生班。1962年参加工作,历任助理工艺美术师、《诗刊》编辑、编辑部主任、编委,编审。寇宗鄂说过:“我一生只做过两件事,即一支笔写诗一支笔作画。”身兼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寇宗鄂继承了中国古代诗人抒情言志的传统,又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象征、...

  • 生态学视阈下的诗与画——评寇宗鄂

    作者:苗雨时 刊期:2019年第05期

    生态学文学批评,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与社会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及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密切关联。自然环境的污染与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反思和关注环境的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此,生态学在文学批评中确立了独特的价值尺度、批评原则和方法。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出现,是新世纪以来前几年的事,并成为...

  • 善的习得方式——在寇宗鄂诗歌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刘向东 刊期:2019年第05期

    诗有不同的读法。最基本的一种,可以名之为欣赏式读法。这种阅读法的目的是感受美,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感触,并获取共鸣。它让阅读者俯仰于、沦陷于或痴迷于诗自身携带的情绪。另一种可以被视作启示性读法。启示性读法的目的不在感受美,甚至不在获取共鸣,而是要从某些诗作中,获取诗学方面的启示。读宗鄂先生,当然哪种读法都有效。按欣赏式读法,我从...

  • 拾捡诗的余艺——寇宗鄂诗歌创作简论

    作者:武兆强 刊期:2019年第05期

    我和寇宗鄂相识于“”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四五十年已成过往。这么漫长的时间真的可以算是老朋友了。同为同时代人,先后染上诗的痼疾,虽未一命呜呼,却也因痼疾难愈一闹就是几十年。所以今天前来参加宗鄂兄的诗歌创作研讨会,竟然生出了一种类似突破了什么封锁线的感觉,一到“解放区”一切都豁然开朗!在这片人生的开阔地,上重新相逢,心里不禁泛...

  • 吾师宗鄂

    作者:马淑琴 刊期:2019年第05期

    人之一生,除了亲人的养育,最大的幸运,莫过于遇到一位好老师。师的恩泽既有初级的心智启迪,也有生命质量的升华与飞跃。自幼喜文,尤喜诗歌。但工作后却与文学无缘,整天泡在繁杂事务与机关公文的海洋,文学情愫虽时时萦绕,却总是慨叹不能兑现生命对于文学的承诺。天无绝人之路。47岁时的一次工作调动为我撬开一条通向文学的缝隙。

  • 从“田园牧歌”到“都市悲歌”——论寇宗鄂的诗歌转型

    作者:吴昊 刊期:2019年第05期

    如果从1962年算起,寇宗鄂从事诗歌写作已经有近60年的时间了。这期间诗人的写作是不连续的:“”使诗人的学习与工作都受到影响,并且禁锢了诗人自由创作的权利,直到“”结束之后,寇宗鄂才重新释放出创作热情。寇宗鄂在“”后最早写下的一批诗歌大多都是“田园诗”,浸透了乡村的淳朴、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他也为乡村的变革而感到欢欣鼓舞。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