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

诗探索杂志 部级期刊

Poetry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诗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诗坛峰会、探索与发现、汉诗新作、新书视点

主管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805
总被引量:1326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 形式主义美学对二十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王汝虎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西方古典美学传统中,形式因作为与质料因相对的范畴,是事物得以显现的方式,内容与形式之辨则成为西方古典美学的核心问题。而在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中,形式崇拜则成为一种理论主潮,在直觉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乃至解构主义等诸多贯穿于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传统中,形式成为至为重要的理论出发点和原范畴,形式主义美学成为西方当代美学理...

  • 踏破二十四桥的月色-周梦蝶与古典诗学

    作者:王凯 刊期:2017年第07期

    周梦蝶(1921-2014),本名周起述,祖籍河南淅川,是现代诗坛上一位极具“指标性”的人物,在台湾更是享有盛名。他早年的时候上过私塾,熟读古典诗词和四书五经,因此有着很好的古文功底,“无论在生活态度上,及文学表达方面,他都含有深厚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色彩,就像是一株紧紧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地上的未凋的松树”。

  • 路也诗歌版图的扩展

    作者:陶迁 刊期:2017年第07期

    路也是恒星型诗人,始终在燃烧、释放自己的才情,其超大的肺活量和恒久的激情保证了诗歌创作的持续性和创作转型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多年来笔耕不辍以及大量长诗、组诗的创作,还有对陌生题材的大胆进军和陌生手法的大胆尝试。目前的路也,正走在一条越发宽阔的诗歌创作道路上,其诗歌内涵不断得以丰盈,诗人形象不断得以刷新。

  • 在闭锁与敞开之间写作-路也新世纪以来诗歌研究

    作者:李扬 刊期:2017年第07期

    山东籍诗人路也,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之交,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星星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天问诗人奖”等奖项,并曾担任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美国克瑞顿大学访问学者、美国KHN艺术中心入驻诗人。九十年代出版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心是一架风车》(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 是的,从今往后-路也近年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质素评析

    作者:刘丽霞 刊期:2017年第07期

    路也的诗,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质素。中国的诗歌大多缺乏哲学和宗教的维度。某种意义上,宗教是诗歌的宿命,正如彼岸是此岸的宿命,日光之下的有限性始终在有形无形地趋向日光之上的无限性。在此意义上,路也近几年部分诗歌中呈现出的宗教维度,在我看来是一种信号,表明她对人生的思考逐渐走向成熟,也表明她诗歌的艺术走向一种成熟。

  • 山巅之上是星空

    作者:路也 刊期:2017年第07期

    速度节省了时间,医学延长了寿命,遗憾的是,却发现这一生并未变得更加漫长,相反,倒是变得更加短促了。时间似乎被安装上了加速器。可见,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数值,天涯海角变成了隔壁,所谓相思、乡愁、遥远、离别,这些词语,都需要被重新定义,而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重新定义的,只能是那些具有恒久性的事物。

  • 初识王单单

    作者:雷平阳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一天中午,朱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了两瓶茅台镇酒,晃荡荡来到我的办公室,让中午喊上两个人把它们喝了。他的话音还没有散,我才开始在心头想着该叫哪两个家伙来才能陪朱老师喝好,电话响了,一看是陌生电话,正准备摁了,恍惚中又觉得显示屏上的号码下面显示了打电话这人的所在地址是昭通,就没有挂,手机里也就传出来我不熟但装出与我很熟的...

  • 王单单,或他诗中的“气”

    作者:刘汀 刊期:2017年第07期

    诗人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而微妙,有时候他们能完美统一,有时候又相隔千里,仿佛那些诗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所写。这么说不准确,因为诗最终肯定还是根植于创造它的人,但这些降临人世的诗句,未必能直观而完整地暴露它们的创造者。而作为创造者,很多时候也无法说明和阐释自己作品的深层意义,你可以说你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但未必能说出...

  • 叛逆的水在我们中间流淌

    作者:西娃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最近一次见到王单单,他对我说,他的钱包又丢了,里面有身份证、现金、各种卡……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钱包不是丢掉的,不是丢,是扔掉,是在酒醉后,像扔垃圾一样扔掉了它们……

  • 这是什么地方,竟然如此荒凉-刘年读王单单

    作者:刘年 刊期:2017年第07期

    乌峰山,锋利如铁;漆树,刀疤累累;刺穿土地的苦荞,在风中,小心翼翼地青着。镇雄贫瘠、偏远,地形跌宕起伏,连县城都在山坡上,却有一百八十万人在这里挣扎、求生、求幸福。另外,还有无数流落他乡的戏子、巫师、哭丧者、玩花牌者、身背赌债胸怀利刃者,不算在内。到了王单单的故乡,你就理解,他的诗歌中为什么那么多、那么深的痛。我甚至...

  • 孤独的自我-王单单诗歌的一个侧面

    作者:闫克振 刊期:2017年第07期

    海子说:“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片天空,一无所有,明净澄澈,容不下物质的坚硬沉重,也放不下人世繁华。同时,也正是这样的天空才能给人以安慰,在纷扰的现世中获得片刻的宁静,在窒息的生活中感受浪漫的诗意。诗是一片天空,诗人则是坐在旷野中仰望天空的人。纯粹的空间让诗人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生活中,追问...

  • 扎根南方的诗性叙事-陆辉艳诗歌浅论

    作者:董迎春; 吕旭阳 刊期:2017年第07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陆辉艳,近年来其诗歌创作在重要的文学刊物上不断亮相,多次获奖。广西作协重点资助的诗集《心中的灰熊》于2016年出版。参加了诗刊社第三十二届青春诗会。陆辉艳的诗歌离不开她所生活的南方地域,她像大多数人一样从贫困的农村走向都市.

  • 现代问题与现代意象的组合-简评陆辉艳的《妇科病房》

    作者:刘诗宇 刊期:2017年第07期

    陆辉艳的《妇科病房》是那种初次读来平静如水,似乎没有太让人印象深刻的“味道”,但放下之后你又会不由自主花些时间去联想、回味的作品。这首诗好读,作者没有使用充满“隔阂感”的形式,也没有使用能指与所指距离遥远的意象。这首诗中无论人物、语言、场景、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与此同时,如何将“普通”处理得“不普通”,以让...

  • 生死之间-评陆辉艳《缺席》

    作者:张静轩 刊期:2017年第07期

    当我们靠近一首颇具叙事性的诗歌文本时,它会自然而然地吸引我们进入事件发生的情景。老到的诗人不会在此花费过多笔墨,却能有效地触发读者的代入感。《缺席》的头两行正是这样:“在西大,我乘上/回家的青皮公车”,简练的数笔就使一个寻常的生活场景扑面而来。

  • 诗歌的“互博术”

    作者:陆辉艳 刊期:2017年第07期

    每次剖鱼,即便冰冻过的死鱼,我都会充满恐惧,当我颤抖着双手,从隔板上取下刀,我看到了鱼的无助。鱼死不瞑目,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望着我和手中闪着寒光的刀子。它眼睁睁看着我取出了它的腮,刮掉了它的鳞,划开了它的肚子,掏出了内脏……一点一点地,像掏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