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

诗探索杂志 部级期刊

Poetry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诗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诗坛峰会、探索与发现、汉诗新作、新书视点

主管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805
总被引量:1326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 新世纪诗歌面面观——答诗友二十问

    作者:沈奇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1.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文化影响日渐强大深远,很多诗人表现出与此不相容的精神姿态。这种姿态是正常的吗?物质的丰富是不是真的会挤压精神空间?能自觉地表现出与商业文化不相容的精神姿态,才是真正纯粹的诗人、正常的诗人。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对纯粹的诗歌精神肯定是一种挤压,但不一定就不能相容;姿态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 编者的话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在《诗探索》本辑中,我们郑重地把老诗人邵燕祥推荐给读者。邵燕祥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也随着共和国承受了种种苦难。但苦难没有压垮他,从建国初期推出的诗集《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到近年的新作,诗人不断地审视自我,超越自我。在他身上,诗人的锐敏感觉与鲁迅式的杂文家的风骨得到完美的统一。2007年4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

  • 书《邵燕祥诗选》后

    作者:何西来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诗人邵燕祥和杂文家邵燕祥邵燕祥是诗人,"少年忧乐过于人。"少年作诗,少年成名,18岁那年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就问世了。从14岁发表诗作,到为他开诗歌创作研讨会,已经整整60年了,一个华甲轮回,今年又是丁亥年。他的诗龄,比初唐的王勃,加上中唐的李贺的年龄都要长;比19世纪俄国的莱蒙托夫,加上匈牙利的裴多菲的年龄也要长。那...

  • 一个不断寻绎灵魂的诗人旅程——邵燕祥论

    作者:苗雨时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邵燕祥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个有历史感和历史想象力的独特而重要的诗人。他凭着诚挚、热情、良知、道义写作,把自我鲜红的血流注进诗篇。因此,阅读他的作品,总可以触摸到诗人真实而永远悸动的灵魂。如果说人生如梦,那么在诗人如梦的人生中,既有好梦,又有噩梦,有好梦的破灭,也有噩梦的惊醒。然而,其中涵咏着沉浮起落的是他的灵魂。他...

  • 阿利卢耶娃的俄罗斯冰雪——读邵燕祥《最后的独白》的旁白

    作者:任洪渊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旁白:这里,娜捷日达·阿利卢耶娃,不是一个历史名字,而仅仅是诗剧的第一叙事人称。是诗人给了她生命的意义。何况,谁见过历史?冰雪1一切是从"冰封的叶尼塞河"开始。娜捷日达·阿利卢耶娃,"可恶的彼得堡的人海里"一个"可笑的穿制服的女学生",从彼得格勒走到莫斯科,走过了31年的冰雪:

  • 读邵燕祥的《五十弦》

    作者:雷霆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邵燕祥的《五十弦》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好诗,耐读。这组诗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写成的,共55首。其中大部分最早在《大公报》发表,后全部收在1994年出版的《邵燕祥诗选》中,标题之下引了李商隐的一联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还有曹雪芹的一句话:"忽忆及当年所有之女子……"这大约可以概括组诗的内容了。我读这组诗时,曾有一个...

  • 赤心侠骨的思想者——“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永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邵燕祥是一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开"的重镇。这位早慧而勤勉的诗人,至今已有60余年的诗龄,出版诗集、文集多部,他的诗歌与杂文写作一道构成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笔记。新时期以来,邵燕祥真诚、坦率的个性和勇于自剖、自省的精神尤其为人称道,他是直接薪传了鲁迅精神的诗人,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一种精神榜样。为全面阐释和充分彰明...

  • 梦幻般缤纷的内觉体验——评李小洛的诗

    作者:刘士杰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众所周知,个性是成熟诗人的重要标志。诗人的个性应该具有排他的性质,具有迥异于其他诗人的独特的秉性。那些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的所谓诗人固不足取,而有的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一味挖空心思,标新立异,同样算不上有真正的个性。盖因他们恰恰缺少作为真正的诗人所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独特的生命体验。说到生命体验,还要追溯到...

  • 别一种生存状态——关于李小洛诗歌中“慢”的解读

    作者:刘晓翠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在许多诗人对当下的复杂的生存经验展开其自我书写的同时,李小洛带着她自秦陵以南、山清水秀的安康小城特有的闲适与宁静来到读者面前,她的诗中没有复杂而晦涩的描写,没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的仓皇失措之感,与此相反,她总是倾向于在诗中营造一种悠闲飘逸的生存状态,她在初涉诗坛的首部组诗《孤独书》中就旗帜鲜明地打出《...

  • 孤独者的诉说——李小洛诗歌读后感

    作者:金慈恩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李小洛的诗歌既是孤独者的独白,又是朝向世界的呼唤。她习惯于做诗中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常常主动忽略自己的存在,借以嘲笑充斥着虚伪的世界,用自己带有悲悯的视角观察被忽视的东西。诗中的主人公在孤独者的难以言说的自愧感与支配宇宙的自豪感之间徘徊,记录着人间的无常。

  • 面向更广阔世界的女性写作——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

    作者:陈亮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李小洛是近年涌现的杰出的青年诗人,她的组诗《孤独书》、《一只乌鸦在窗户上敲》、《病历书》等为她赢得了诗歌界的声誉。2006年,李小洛获得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和新世纪十佳女诗人称号,并参加了第二十二届青春诗会。2006年至2007年,作为驻校诗人,李小洛在首都师范大学度过了一年的驻校访学生活。为了对李小洛的创作进行阶段性的回...

  • 对两重家乡的观望——雷平阳诗歌的一种读法

    作者:夏宏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犹如给灵魂称重,如何能做到恰如其分?一端是诗歌,另一端的衡量物中,常塞进了评论者自带的砝码,它们更具评论者视野中的针对性,急于使用。因此,对诗作的评析和对诗人的评价,并不乏见的是,一个起始性或结论性的术语往往不是让作为这一首的它明晰起来,反而是给它描上一副在别的戏台上也曾浮现过的脸谱;作为诗人的他,被抹平或可被替代,独...

  • 雷平阳诗歌《底线》辨析

    作者:黄斌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读到《底线》这首诗的省略号的部分,笔者的脊椎一阵发凉,有被利刃切入的感觉,并接着开始灼痛……雷平阳不仅是个诗歌的大力士,而且是个剑法高超的刺客。他强调一剑刺中要穴的力度和精准,而不是招式。底线是什么?底线或许就是一刀两断,使一分为二,使底能自成为底,让底清晰显现出来,它呈现的方式,或许就是一条线,直线或者曲线,却有可能...

  • 1966年之后——个人自述

    作者:雷平阳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今夜我的内心极度荒芜。假如眠山之神让我重活一次,我得想想……出生地1966年旧历7月23日,我出生在云南昭通市土城乡土城村十社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雷天阳,母亲阳本英。我落地的床,许多年之后我们家都还用着,核桃木,结实、牢靠,像土地的一部分。它摆在九平方左右的一间没有窗户的卧室里,由于没有光,很难分辩其色彩和具体的年程。卧室...

  • 内陷的肉身——读雪迪近期的诗

    作者:杨小滨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雪迪的诗歌生涯始于朦胧诗的尾声,他在80年代的诗作充满了凄厉的自然象征,同时似乎也同时代精神的某个侧面相吻合,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于海子长诗的基调:高亢、过敏、炽热,急切于参与和体验种族历史的悲剧旅程,似乎艺术中的悲剧真的能够涤荡现实的污浊。那种激昂的抒情个体在1990年雪迪去国之后显示为更为内敛的、复杂多变的、甚至自我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