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集思、广益、言之、有据等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2217
总被引量:868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人文焕蔚 扬厉维新

    刊期:2018年第02期

    明代末年,苏州虎丘园林举行了一场昆曲盛会,根据张岱的描述:那夜月明如昼,只听"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当观众散去,几位观者悠然踱到幽僻处,一个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1949年,遍地沉疴的中国从荆棘中挺立而起,几度磨难,经年...

  • 改革开放四十年,继往开来再出发——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变革拓展

    作者:周斌 刊期:2018年第02期

    1978年12月,中国确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政策。改革开放4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位,还有力地支持与推进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不足,面向未来,重新出发,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必将在新时代.

  • 振衰起敝,艰难前行——新时期戏曲概论

    作者:朱恒夫 刊期:2018年第02期

    衰萎和振兴,是新时期戏曲的主要状态。衰萎的主要原因是上个世纪末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轻视。但是,党和政府出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对文化建设的长远考虑,采取了系列得力的"振兴戏曲"的措施,使戏曲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振兴的主要成绩在于新编剧目的大量问世与民营剧团的活跃。而要想在根本上扭转戏曲的命运,必须创制出具有时代性、...

  • 聚焦院团“一团一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四十载昆团风雨路,六百年昆剧艺术魂

    作者:刘婷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上海是全国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先行者。自2015年起,上海针对国有文艺院团制定落实"一团一策"建设方案,以问题为导向,遵循艺术规律,从优化精品创作、完善人才培养、强化综合保障、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实施分类改革。沐浴在"一团一策"的政策春风下,传统戏曲剧种"妙手回春"。各文艺院团艺术创作力得到提升。

  • 一年一度一回新——2017年中国戏曲发展报告

    作者:王馗 刊期:2018年第02期

    纵观2017年全国戏曲传承发展的艺术实践,可以说"精准发展"与"分类指导"成为本年度突出的实践方向。所谓的精准发展,即戏曲院团在面临生存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时,根据所处文化生态的实际需求,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路径。所谓的分类指导,即文化主管部门在面对所属戏曲生态、剧种个性、剧团特点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针措施。

  • “成长”于千眼千刃——管窥蜷川幸雄导演的自我越界

    作者:刘恩平 刊期:2018年第02期

    "假如观众席里坐着一千名青年,他们手里就等于握着一千把利刃。我想,我得打造一个足以对抗千把利刃的舞台。那就是我的使命。"蜷川幸雄说。手无寸铁的蜷川幸雄(1935—2016),一路荆棘丛生,直到去世前,他还在与这个世界、与新旧群体、与自己战斗不休。半个多世纪的导演生涯,逾百部奇崛作品,从地下戏剧到商业戏剧,从日本本土到国际舞台,他不断...

  • 论杨派滑稽的艺术特色

    作者:楼小汉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18年是滑稽艺术大师杨华生先生100周年诞辰,他在《活菩萨》《阿Q正传》《糊涂爹娘》《苏州两公差》等滑稽戏中塑造了一系列熠熠生辉的舞台人物形象,特别是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中的伪警察"三六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艺术经典形象。"三六九"一词也已成为近代上海社会形容反动政权中伪警察敲诈勒索、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代名词。杨华生原...

  • “流动”的博物馆——从品牌塑造到文化输出——作为品牌策略的上海博物馆教育

    作者:顾婧 刊期:2018年第02期

    博物馆学者威尔(Weil)于1990年提出,在接近21世纪之时,对博物馆的角色,在哲学上的讨论,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即为:1.保存(to preserve);2.研究(to study);3.传达(to communicate)。其中:"保存"包含了文物和标本的典藏和照顾;"研究"以搜集文物的研究并被实现成为知识的有机体;"传达"亦为沟通,它是双向的运作,博物馆与观众两者之间的...

  • 当苏博遇上大英——解析艺术策展与品牌形象的传播

    作者:王振; 沈晓峰 刊期:2018年第02期

    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建立与运营又不同于商业运作的短期效应,它需要长期的累积。只有当公众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自身的意义之后,品牌效应才会发生。苏州博物馆(以下简称"苏博")是苏州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博物馆的定位就是希望苏博能成为值得观众尊重的博物馆。同时,苏博得举办更多值得观众期待的展览。

  • “生生”与“化”而“不息”——评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作者:门婕聪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充满冲突与震荡的当今世界中,艺术拥抱生活,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所发表的意见以及所担负起的社会责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至关重要,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聚焦于艺术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能量、艺术家的替代方案都会为全球混乱时期重新注入新的活力。谈到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这是一场激进艺术实验的阶段呈...

  • 文商旅联动,激活城市空间

    作者:张熠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以消费购物为优先的商圈中,遇见浸润人心的高品质文艺演出,在上海早已不是稀罕事。今年4月,"2017上海艺术商圈"在静安、黄浦、长宁、虹口、杨浦、闵行、普陀等中心城区近30家商圈全面铺开。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商圈举手参与,多元社会主体提供优质内容,原本只有在剧场和专业展览馆中才能欣赏到的音乐会、木偶剧及美术展览等文化活动.

  •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儿童戏剧,“好玩”远比“看懂”重要

    作者:谷一飞 刊期:2018年第02期

    儿童剧是甘润的春雨,滋润着小观众们心中艺术的新芽;是炫光,指引着小观众们爱与美的方向。正因为儿童剧所具有的美育、德育责任,使得我们在儿童剧演出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做出回望与反思。回望是为了看清我们来时的路,反思是为了更高远的未来。因此,我们的专题,不止于回顾,更是期许与展望。在这个春天,我们一起聊聊—儿童剧。

  • 从《马兰花》到《巴黎圣母院》

    作者:戴平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如今戏剧创作和演出园地里,儿童剧的花丛,正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地开放。面对儿童这个特殊的观众群体,儿童剧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则更要力求多样化,要简明易懂,饶有情趣,好听、好看、好玩。上海马兰花剧场,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这个剧场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所属的剧场,专演儿童剧。马兰花剧场落成至今已12年了。

  • 木偶戏中的儿童特性

    作者:钟晓婷 刊期:2018年第02期

    "如果你给孩子讲故事,最好是藏在哪个桌子底下给他讲,然后还要变出花样来讲,这样远比让他坐在凳子上一本正经听故事要强得多",所以说木偶戏演故事的方式非同一般。可能木偶戏的每个编导、舞美设计、造型设计、木偶制作,乃至木偶表演都会找着花样给孩子讲故事。木偶戏在世界艺术范畴中,它的观众面是0岁至99岁,而当代中国的木偶戏主要服务对象是...

  • 原创儿童剧和校园戏剧的若干实践与思考

    作者:吴丹妮 刊期:2018年第02期

    儿童剧的观众主体为少年儿童,这就要求儿童剧作品应当立足当下,有着更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更崇高的美学追求。因此,创作者应当遵循戏剧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尊重戏剧观众的审美需求,给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剧观众以审美的愉悦体验。儿童剧演出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话剧、音乐剧等其他舞台艺术门类不同,儿童剧受众主要是儿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