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集思、广益、言之、有据等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2217
总被引量:868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温故知新 可以为师矣

    刊期:2017年第05期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圣经》亦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盖所谓今日之新者,明日为旧,而昔日之旧者,今又翻新。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是有启示意义的。翻新,如何翻新?这就是传统文化承继和再创造的问题。

  • 越剧与都市上海:越剧与上海都市文化的形成

    作者:姜进 刊期:2017年第05期

    1917年5月13日,以袁生莫为首的"小歌班"首演于上海,开启了越剧与上海文化互生互荣的百年历史。越剧诞生于20世纪初的浙江嵊县农村,却在上海的现代都市环境中生根发芽,孕育并繁荣其艺术生命——这在中国的地方戏曲中是非常独特的。

  • 淬炼经典:越剧“黄金时代”与新中国戏改实践

    作者:张炼红 刊期:2017年第05期

    旧戏之改造,就是要用新意识形态来引入改造大众的审美趣味,规范对历史和现实的想象方式,从而塑造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民众主体。但这种改造也必须考虑到大众接受程度与实际教育效果,从中也多少能看出戏改限度之所在。

  • 越剧与“上海制造”

    作者:胡红萍 刊期:2017年第05期

    越剧进入上海与其说是艺术上的交流行为,不如说是艺人为了谋生而进行的闯荡。但随着演出行为的重复与深入,到上海演出就成了一种技艺的提升和锤炼。如今回过头看,越剧111年的历史却100年的历史在上海展开,且这百年内从乡野小戏发展为登上国际舞台的剧场艺术,其间发生了许多对构造这个剧种本体至关重要的事件。探索这些事件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无异...

  • 十年琢得玉成器——喜看越剧第十代演员登台

    作者:戴平 刊期:2017年第05期

    传承经典是根本,舞台实践是抓手。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员艺术,一般要通过三个阶段:一是模仿阶段,即借太阳光照月亮,缺少自己的光华;二是创造阶段,通过创造角色来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人物个性鲜明,各有不同;三是升华阶段,即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新戏的表演,有自己的创造。

  • 越剧发展的回眸与启示——李惠康访谈

    作者:吴筱燕; 刘婷 刊期:2017年第05期

    1990年3月,李惠康发表《重塑越剧在上海的形象》,从"老化""分裂""复旧"三个方面犀利批判了上海越剧的发展现状,一时间引发了戏曲界的热烈讨论,沪浙两地联合举办了为期4天的"越剧现状与对策"大型研讨会。在前不久举办的《李惠康戏剧评论与剧作选》新书首发式上,27年前的这篇评论仍反复被提及,"至今仍有前瞻性"。

  • 神性的哲思——中华神话与人文关怀:神话世界的令人神往的逻辑

    作者:高建平 刊期:2017年第05期

    神话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力量,追问人的存在因果。神话又与宗教不同,不以信仰牵引来世,不给生命幸福承诺,反将忧患意识与反抗精神作为遗世馈赠。它不仅是遥远的故事,还与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联系。盘古创生,精卫救赎,伏羲思辨,力贯宇宙的中国诸神表现出"崇德"的光彩,而非"尚力"的任性。

  • 中华创世神话的创新精神与救世情怀

    作者:周锡山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创世神话相较西方神话的伟大意义在于,中国创世神话在表达对自然和世界的原始认识及丰富的想象的同时,表现了创新意识和救世情怀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创世神话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表达了创新意识,另一类表达了救世情怀。

  • 从“创世”到“忧生”——中国神话的美学流变

    作者:唐心韵 刊期:2017年第05期

    对文艺创作来说,神话的民俗表征只是质料,不是形式,从不体现神话的终极价值,只能体现神话的中间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集体无意识能够以持续"无意识"的方式创造出给人"意识"的艺术作品。艺术创造的前提只能是审美自觉。我们对待神话资源,首先不是回到集体沉睡,而是追溯个体觉醒,这就是意味着神话新谱无关"神史"的盘诘,无关认祖归宗和先民崇拜,...

  • 问君何不乘风起 少年豪情谱炎黄——专访《炎黄曲》作曲龚天鹏

    作者:林霖; 陈洁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今年7月10日,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7年度剧本研讨会(上半年)交流大会在中华艺术宫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讨论了21部优秀作品的剧本中有5部演绎了中华创世神话。其中,史诗情景歌剧《炎黄曲》重述中华创世神话,歌词全部选自中国古籍和名著中的诗词,在结合世界歌剧美声和舞美的情况下,追求人物"原生态"的历史厚...

  • 艺术的原创、复制与山寨——论纪录片《中国梵高》及中西美术背后的资本操控

    作者:杨乃乔 刊期:2017年第05期

    这是一组来自于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学者发出的声音,这组声音直接指向由两位中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梵高》(China's van Gogh)。然而令人深思的是,这组声音在批评的多元取向中透过了电影本身,其批评的声音不仅波及了中西美术史及其各自发生的文化背景,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也深度地思考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大都市打工筑梦的生存焦虑及他们的渴...

  • 大芬山寨画与中国古代书画的作伪——艺术观念及其话语机制的蜕变

    作者:王文欣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从20世纪初原创性成为艺术批评的核心概念后,再精妙的摹仿者,由于缺乏原创性,也只能沦落为艺术评价体系中的二流甚至三流从业者。在这些观念背后,权威和消费社会合力把艺术真伪与优劣问题加以窄化,把其纳入了具有先验色彩的真伪二元等级体系中。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真伪与优劣的问题也是历史的命题。对原创和真实的渴求必须深度地渗透于消费社会,...

  • “山寨”、Orientalism与欧洲现代文明的自我想象

    作者:徐冠勉 刊期:2017年第05期

    很多人可能不会意识到的是,《中国梵高》所讲述的只是历史而非现在与将来。事实上,《中国梵高》所呈现的"时代模式"在该片拍摄时就已经走入尾声。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将来大芬村油画的"市场"在哪里?这是一个有着当下意义的设问。

  • “山寨”与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国梵高”的全球化

    作者:谭宇静 刊期:2017年第05期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体系"中一个反映"经济(剥削)全球化"案例,大芬油画村成为当代"反全球化"的社会人类学和文化批评研究的一个"田野调查点"。《中国梵高》拍摄的着力点在于外销画的中国生产体系,通过对梵高画的中国山寨产业链一角的描述,揭示不平等的生产关系何以在外销画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这个叙事,其实一直是中国本土在解...

  • 百川何以争流——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如何让流派“流”起来

    作者:郑荣健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戏曲流派,历来被认为是戏曲繁荣的重要标志、戏曲传承的重要载体。面对流派纷呈的历史遗产,学习流派也成为大多数戏曲演员走上舞台、成为角儿的选择。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演员对流派的学习趋于僵化、新的流派迟迟不见,以致流派不"流",反而变成"靠山头"的"登龙术"、圈粉丝的标榜,让业界望之甚切却陷入焦虑。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