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Art Review

杂志简介:《上海艺术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集思、广益、言之、有据等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上海艺术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6-1774
国内刊号:31-2119/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2217
总被引量:868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逡巡与错愕 守望而回归

    刊期:2016年第02期

    艺术面临着令人痛苦的迷局:历史终结、资本僭位、神性死亡……艺术由此逡巡而错愕,或沦入媚俗,或带着夸张辛辣的批判,或被市场的喧嚣吞没,徒然留下观念混战的创伤,遍布在时代文化的脊背之上。相比架上艺术,致力于"话语"向"行为"转换的行为艺术,曾一度保持着桀骜叛逆的姿态。

  • 当代中国电影四人谈:警惕电影沦为金融资本的民工

    作者:刘海波; 朱枫; 石川; 程波 刊期:2016年第02期

    刘海波:今天这个讨论,我建议从我们电影评论学会的"年度十佳"和"新人新作"推选开始。电影评论学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基本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把这个话题引得再大一点,就是在当代中国或者当下中国,我们应该推荐或者褒奖怎样的电影?

  • “尺度”的把握问题——反思中国当代音乐评论的现状

    作者:刘姝 刊期:2016年第02期

    音乐创作与演出市场的繁荣之下,却是音乐评论人才的断层与流失,音评显然已跟不上整个音乐艺术与市场的发展速度。而对经过象牙塔训练的人才而言,他们过于"端着"的姿态也妨碍了他们真正了解音乐在群众中的作用和影响。归根结底,音乐是群众的艺术。这之中,音评如何拿捏好这个"尺度",是亟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 无尽暮色与点点星光——中国流行音乐评论的困顿与希望

    作者:张文昭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中国流行音乐此起彼伏的潮流中,我们几乎听不到真诚评论的声音;缺乏理论的正确引导造成的失语甚至失序进而出现了"流行音乐已死!"的刺耳声…… "流行音乐已死!"在《最炫民族风》《小苹果》《滑板鞋》等一代又一代的网络神曲大行其道、淹没我们的耳鼓之际,无数流行音乐人痛心疾首,华语流行音乐真的早夭了!

  • 学徒的心态 敏锐的笔调——话说乐评“菜鸟”的修行

    作者:张澄宇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走到灿烂多元的今天,音乐演出和新作品创作,成了许多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更是光鲜耀目,充满活力;专业音乐创作也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发展和充实。因而音乐评论队伍的逐步发展在此时此刻,有着无比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音评班第一批音乐评论人学员,自己也按捺不住想说些什么。

  • 音乐评论六问

    作者:兰维薇 刊期:2016年第02期

    何止是"六问"?!以演奏家和评论家的专业立场思考两种不同身份对音乐的表达之异同,通过对音乐评论现状存在的问题之层层剖析,从反思中追问艺术的本质。在入选"2015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之前,我对"音乐评论"的认知其实谈不上多透彻,即便此前也用文字书写过自己对音乐作品、演奏、音乐现象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作为入选者中为数...

  • 艺术为人民——何占豪谈中国歌剧

    刊期:2016年第02期

    老百姓喜欢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多年创作生涯致力于"外来形式民族化",何占豪第一句话就强调道:"老百姓喜欢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何占豪认为,不能仅仅以产量来衡量现在这门艺术的市场繁荣程度。即便是我们的歌剧产量很高,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靠前,在世界各地巡演等等,这些都不能真正说明我们的歌剧是成功的,应该是以老百姓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来看...

  • 中国歌剧之路——何兆华、方红林一席谈

    刊期:2016年第02期

    渐进而曲折:歌剧进中国之路要谈歌剧在中国的发展,首先应提及中国歌剧的来源。方红林认为,我们当然是有我们自己的歌剧作品的,最早是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新歌剧",崛起于上世纪40年代前期,呼应的是彼时烽火革命的时代背景。随后,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六十年代,这一"新歌剧"得到确切发展,改称为"民族歌剧”。此处“新歌剧”之“新”,并...

  • 对中国歌剧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探讨

    作者:杨燕迪; 黄宗权 刊期:2016年第02期

    尽管中国已经积累了一些著名的歌剧剧目,有的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地步,但这些剧目或是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内容过于直白的剧情故事,或是囿于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化的音乐语言和结构,在艺术高度上还难以和世界所公认的西方歌剧经典剧目相抗衡,因而也难以在国际歌剧舞台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 如何先锋,怎样前卫——两岸小剧场的历史困境

    作者:许仁豪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2015年的上海,本土房产公司投资的私人美术馆与台湾戏剧前辈赖声川经营的表演剧场同期开幕,前者以"戏剧30年"为名打响头炮,后者专注文献梳理。作者以这两个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了全球资本主义新的生产以及消费关系局面的生成。拒斥发展主义的线性历史时间思维,而以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变迁为框架,作者认为台湾与大陆的小剧场发展存在于...

  • 渐行渐远的亚洲当代戏剧——中日视域下的观察

    作者:孙晓星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在亚洲一衣带水的文化语境中、以富有"拼贴"般图像意味的视角将中国和日本戏剧进行对比,并将之置身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政治、社会变革的大浪潮中,观察中日戏剧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与思考,并落脚于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问题剖析。

  • 为什么莎翁在中国大热,汤翁却在英国隐形?

    作者:吴凡 刊期:2016年第02期

    剧场的狂欢从来都是群体性的,它存在于舞台上的个体之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同一个人观看同一个哈姆雷特,在不同情境下也会幻化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国内戏剧市场在为英国的戏剧作品全民狂欢,而中国原创戏剧作品在英国几乎隐形。要理解这种反差,不妨从观众入手。

  • 审美资本主义是什么

    作者:彼得·墨菲; 爱德华多·德·拉·富恩特; 徐欢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一种"伪"创新的膨胀 2008年至2010年的经济危机中,坊间充斥着各种说法。其中一条是后工业经济时代已经完结了。资本主义一直在变化,这又是一次。伟大的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很久以前就观察到这种改变首先带来的是毁灭以及后续的创造。后工业时代现在已经处于其自身之后,远超过了未来。知识产业的卡利斯玛神话崩塌了,大规模业余...

  • 生活与观念 融汇与交锋——中国和美国现代艺术之学术研讨

    作者:聂皓雪; 张帆影 刊期:2016年第02期

    于审美的视角而言是可以交互而共通的,在一个特定的中美现代艺术的比较的语境中,"交互"如何发生促进作用?而来自两种社会生态与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话语是否能进入到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当中进行交流呢?不妨由"现代主义"作为切入点。

  • 拯救乱象杂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恶俗与原罪

    作者:周兵; 杨乃乔; 殷国明; 谭根雄; 施锜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主持人:今天我们就拯救乱象杂生:中国当代艺术的恶俗与原罪为主题,进行一个谈话式的主题讨论或评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来对中国当代艺术乱象杂生的现象进行评述。一直以来,"我们已经跟世界接轨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中理所当然思维定式,我们不难看到,从南到北的林林总总的艺术区不断地推出各类以"当代"命名的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