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Theatre

杂志简介:《上海戏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5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剧评、创想、论道、视界、沙龙、往事、艺谈、专栏、剧本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文学艺术院
国际刊号:0559-7277
国内刊号:31-1154/J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5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700
总被引量:1282
H指数:7
立即指数:0.027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722
  • 离春天有多远? 问诊中国原创音乐剧

    作者:忻颖 刊期:2015年第10期

    2015年5月,上海的梅雨季。上海国际音乐剧论坛。这已经是第四届了,气氛却和前三次不太一样。在过去的三届里,中国的音乐剧市场经历过原版音乐剧引进的热潮,感受过音乐剧市场的兴起,整理过英美音乐剧本土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畅想过原创音乐剧的爆发,在这个论坛上,与会的嘉宾经常会提出一个相同的话题:中国音乐剧的春天来了吗?一个"快"字,呼之...

  • “一步到位”与“聚沙成塔” 迈入务实渐进路线的原创音乐剧

    作者:杨忠衡 刊期:2015年第10期

    中国的音乐剧人一直探索着一个问题:如何创造叫好又叫座的"完美作品"? 进展不如预期的原创音乐剧 2012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国际音乐剧发展论坛,四年不算短,很多该做的事,业界都已经试过;该讨论的议题,也已经翻过几番;但是进展速度似乎不如预期。身为第一线音乐剧工作者,也难免感到困惑。

  • 从美国音乐剧看中国音乐剧发展

    作者:黎力 刊期:2015年第10期

    近来国内戏剧市场似乎一下子成为音乐剧的市场,像正在全国巡演的《Q大道》和《一步登天》,其他领域经典作品变换形式的呈现《人鬼情未了》、《小王子》,还有前不久沪上争议颇多的"原创"、"金融"、"悬疑"、"音乐剧"《点金手》等等,涌现出不少音乐剧作品和制作团队,观众们也对这种"既唱又有跳"的形式大感兴趣,看上去似乎戏剧市场迎来了...

  • 一部讲述真实的音乐剧 访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主创三人

    作者:晓溪 刊期:2015年第10期

    问:为什么会想到将"犹太人在上海"这个题材做成音乐剧的形式? 荣广润(编剧):主要我认为这个题材适合音乐剧。我们要发展中国的音乐剧,让这种西方艺术形式既能为中国观众接受,也能为中国艺术家理解。"犹太人在上海"这个题材写的是西方的人和文化与中国发生了交流,同时故事又非常的特殊,所以能很自然地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

  • 有声默片,五彩《魔笛》 评柏林喜歌剧院版《魔笛》

    作者:赵起 刊期:2015年第10期

    这次在上海演出的德国柏林喜歌剧《魔笛》,出票非常好,现场也是少有的满座。《魔笛》作为莫扎特的歌剧经典,引发观看热潮,本不奇怪,但这次上演版本的看点却不仅在歌剧本身的演绎,高吟低唱之间,却飨观众一席丰盛的视觉大餐。

  • 新壶续陈茶 观话剧《都是龙袍惹的祸》

    作者:丁梦然 刊期:2015年第10期

    这部由香港话剧团演出的粤语话剧《都是龙袍惹的祸》,讲述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清宫故事:丁宝桢斩杀安德海。经过编剧和导演别具匠心的加工之后,赋予了这则故事新的意义。它不再只发生在古代,也可能发生在当下。

  • 字幕板损坏以后 谈富加德及其戏剧《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

    作者:张斌璐 刊期:2015年第10期

    阿索尔·富加德的戏剧在中国剧院里的出现,像奇迹的突然降临一样令人防不胜防。此前,这个名字零星地出现在汉语的各种文献里,和非洲的神秘文化一样,人们不断风闻他的存在,却从不曾眼见为实。伴随着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包括"南非的灵魂人物、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者和平奖的南非人、南非的国宝级剧作家、世界上最著名的编剧……"等各类如雷...

  • 为网络一代的青春立传 评孙晓星和他的赛博戏剧《——这里是分割线——》

    作者:肖竞 刊期:2015年第10期

    刚点开《——这里是分割线——》(以下简称《分割线》)的发生地,网址为www.zhelishifengexing.org的网页时,各种符号和图片一拥而上堆砌在一起,"非主流"、"火星文"、游戏界面、单机游戏配乐般的歌曲充斥在这个网站上,有一种打开了某个潘多拉魔盒,妖魔鬼怪喷薄而出的震惊感。

  • 带着酸味的笑 观话剧《离婚》

    作者:郭慧中 刊期:2015年第10期

    立秋不久,在上海看到方旭改编的话剧《离婚》,原作小说《离婚》是老舍的作品。1984年,汪曾祺写了散文《老舍先生》,写别人,他不大用先生称呼的。他写老舍养花,老舍说"花在人养",老舍家"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常常请客,"菊花开的时候,赏菊";生日的时候,"酒菜丰盛,...

  • 一部需要反思的戏 观话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后的杂想

    作者:桂菡 刊期:2015年第10期

    据我爸妈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他们小时候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一到傍晚,小镇空地上就会支起一块大幕,放露天电影。在他们印象中,那时候的放映活动里十次有八次会选择放映这个片子,以至于到了现在他们还可以在散步时即兴背上几句台词。时隔多年,一位亲历过战争的波黑导演哈里斯·帕索维克来到上海,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了同名话剧——《...

  • 担当·创新·分享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新发展的样本意义

    作者:王国伟 刊期:2015年第10期

    1984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组建时,估计没多少人看好它。因为,从上世纪30年代越剧十姐妹整体亮相大上海,实际上就宣告了越剧已从浙江民间(农村、乡镇)登陆大上海舞台。随着越剧的市民化普及和上海市场的影响力,浙江越剧进一步被边缘化了。可以说,初创时的小百花,就似生长在上海强大的越剧艺术这座高山边的小花,没有大牌艺术家,只有几个戏痴和从各...

  • 小丫扛起了大旗 评扬剧《花旦当家》和龚莉莉的表演

    作者:戴平 刊期:2015年第10期

    江苏著名剧作家袁连成接连写成了两部现代淮扬好戏:《鸡村蛋事》和《花旦当家》,都是"小丫扛大旗"的故事,生活气息、喜剧色彩甚浓。两出戏,也培养、提升、造就了两位青年女演员。前者是上海淮剧团的邢娜,后者是镇江市艺术剧院刚过而立之年的扬剧演员龚莉莉。

  • 小花旦不简单 记扬剧青年演员龚莉莉

    作者:陶然 刊期:2015年第10期

    因为种种原因,一度辉煌的镇江戏曲,式微已久。古城的文化自尊和培养后继者的责任感促使镇江市下决心遏止颓势。于是有了新编现代扬剧《花旦当家》。扬剧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地方剧种,镇江久已不见原创剧目的影踪。"小花旦"一举打破了镇江戏剧界长达十余年的沉寂,引来省内外众相瞩目,先后斩获江苏省十大舞台精品工程第一名、省"五个一"工程奖、...

  • 重返“节日之城” 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生态之思考

    作者:刘阳 刊期:2015年第10期

    重返故地 2012年,我带着导演作品《我是月亮》来到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演出,经历至今难忘。当剧组一行拖着塞满服装道具的行李箱,带着二十几个小时的国际旅行的疲惫挪进爱丁堡的古城区,我们瞬间被爱丁堡的热烈所点燃。"戏剧的海洋!"俗套的形容词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复着,但我当时想不出任何其他更贴切的语汇。铺天盖地的演出海报一片片一层层地...

  • 走在德国与中国两座高峰之间 访德国诗人,学者顾彬

    作者:易凌启 刊期:2015年第10期

    9月19日下午,"重负与盼望——当代德国文学作品朗诵会"在上海戏剧学院黑匣子剧场内举行。朗读会分上下两篇,上篇由复旦大学的学生朗诵了德国现当代诗歌、小说的片段,其中包括君特·格拉斯的《母鼠》、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夏先生的故事》、顾彬的《万湖》等。下篇由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朗读了德国当代剧本《共同点》。舞台上铺满黄沙,背后是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