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Theatre

杂志简介:《上海戏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5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剧评、创想、论道、视界、沙龙、往事、艺谈、专栏、剧本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文学艺术院
国际刊号:0559-7277
国内刊号:31-1154/J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5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700
总被引量:1282
H指数:7
立即指数:0.027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722
  • “王子”之后,玉琢能成器否?上越的“背水一战”

    作者:质夫 刊期:2011年第02期

    警报:早有预兆的危机 “越剧王子”赵志刚的离沪很突然,但并非没有预兆。

  • 在冷门中投入最大热情:访青年越剧演员齐春雷、徐标新

    作者:关心 刊期:2011年第02期

    花为经脉,雪作肌肤,越剧生就灵秀美丽。无论是音乐气质、唱腔风格,还是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似乎它都与女子相连。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些人:他们同样钟情于这个美丽的剧种,并立志为此奉献;他们身为明星,但要努力获得认可。

  • 寂寞时不弃离得意间忌忘形——张国华谈越剧“男女合演”

    作者:轻云 刊期:2011年第02期

    “顾爱军和齐春雷都打电话请我去看,我也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没想到,身体不争气。”说起这次没能去现场看“琢玉成器”演出,张国华至今遗憾不已。那天,他已经与妻子走到地铁站了,却因为剧烈的三叉神经痛,不得不打道回府。虽然没能看演出,但张国华提起这次参加“琢玉成器”的三位男演员来,还是如数家珍——尤其是齐舂雷与顾爱军两人,在...

  • 越剧“男女合演”的又一个起点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10年11月下旬,以“琢玉成器”为名的“男女合演”大戏集萃展演在艺海剧院推出,上海越剧院选择“以戏保人”的方式,力捧齐春雷、徐标新、顾爱军、邓华蔚、徐莱、俞景岚、郭茜云7位越剧新人,让他们挑梁主演《红楼梦》、《千古情怨》、《杨乃武》、《状元打更》、《花中君子》和《沙漠王子》6台大戏。

  • 我们应该忽略什么样的作品

    作者:陆重涵 刊期:2011年第02期

    手头有两篇文章,内容很有意思。一篇题为《小剧场话剧:“恶搞”成风美其名日“减压喜剧”》(2009年11月24日《文汇报》)。

  • 对当代戏剧的扫描:刘平《新时期戏剧启示录》读后

    作者:周靖波 刊期:2011年第02期

    从1977年算起,新时期戏剧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它不仅早已脱下了“为政治服务”的战袍,而且从内到外又经历了多次蜕变。从;中破创作思想上的樊篱到追求艺术手法的创新,从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到融入各种现代派与后现代派的精神,从意识形态定位到市场秩序的建立,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焦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追求。

  • 华丽的忧伤:上海七宝皮影戏的前世今生

    作者:胡建君 刊期:2011年第02期

    皮影戏的整体命运 李治: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

  • 踏歌越乡行绚丽展风采

    作者:杜柏根 刊期:2011年第02期

    由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第二届越剧艺术节2010年11月28日在浙江省嵊州市落下帷幕。本届艺术节,举办了全国越剧优秀剧(节)目展演,全国民间(团)社折子戏大赛,越剧艺术交流及越剧票友擂台赛等一系列展示活动。

  • 真挚的亲情 深长的反思:看原创话剧《大哥》

    作者:曹树钧 刊期:2011年第02期

    话剧《大哥》,可以说是近年来上海舞台不可多得的优秀剧作。这部四幕话剧,通过四个除夕夜以及大哥牛培华的视角,讲述了上海普通市民非常熟悉的现实故事,概括了上海数十年的沧桑变化,令人深思,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品格。

  • 我们不缺精彩瞬间:话剧《寻人启事》

    作者:朱光 刊期:2011年第02期

    北京体育名记、博主李承鹏的原著,一度与甄子丹热恋的香港“亚姐”万绮雯,上海何念工作室——在三地的各自领域内可算是响当当的角色,然而由他们组合成的话剧《寻人启事》会是一个怎样的面目?在看该剧前,我还是相当期待的,以致于下午4点就在剧场附近转悠——那可是一个冰寒的日子。于是,只好一头撞进一幢刷成黄色的咖啡屋。

  • 空的幻象:阿加莎伦理剧《空幻之屋》

    作者:夏潜 刊期:2011年第02期

    《空幻之屋》筹备之初,制作人童歆就曾信心满满地强烈推荐,这部作品将是特别的、不同于以往的阿加莎系列话剧。如今这部历时两年时间精心准备的阿加莎力作《空幻之屋》终于呈现在上海话剧中心的舞台上,主打的却是伦理剧,没用一贯的悬疑和推理来吸引人的眼球。不过导演林奕相信,这部话剧会将悬疑推理剧推上一个新台阶,因为寻找凶手不再是唯...

  • 江西兴国县木偶戏田野调查报告

    作者:汪晓万 汪继南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辖区,是一个纯客家人的聚居县,因而客家文化最为典型。兴国县历史悠久,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这里璀璨的民间文化,兴国的客家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特别是在民间仍然频繁活动的古老的木偶戏。

  • 戏曲舞台意象的诗性品格:谈杨小青的导演艺术

    作者:顾春芳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为了创造戏曲艺术高度和谐的形式和内容,往往需要创造一种审美的“舞台意象”,才能由此获得戏曲艺术诗性的品格。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乃艺术之本体,艺术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意象”的创造,诗歌、绘画、书法都是如此。所以“意象”应具有造化自然的性质,即所谓“同自然之妙有”。

  • 越剧精灵的天赋与汗水

    作者:闻韶 刊期:2011年第02期

    从方亚芬的经历来看,她似乎天生就是吃文艺这碗饭的,只是虽然自幼喜爱唱歌跳舞,但却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越剧。在镇海中学读书时,她是学校的文艺尖子,初三那年,方亚芬陪同学报考宁波甬剧团,同学没录取,可她却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最后一轮。当时同批报考的还有今天的甬剧名家王锦文。

  • 昆曲摭忆:秦琼三挡出潼关

    作者:朱锦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1954车,华东戏曲研究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由政府主办的第一届昆曲演员训练班,即后来通称的“昆大班”或“昆一班”。1961手7月,54名“昆大班”学员正式毕业。该班学员普遍基本功扎实,整体成材率之高为全国同行厮罕见。他们毕业后有的人活跃在舞台第一线,有的人则坚守在戏曲教学第一线,都在为昆剧艺求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