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66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系简介、临床心理研究进展与实践、脑缺血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诺贝尔奖、名师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国际刊号:1006-7795
国内刊号:11-3662/R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3
复合影响因子:1.51
总发文量:2237
总被引量:19327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4.8772
立即指数:0.0155
期刊他引率:0.9926
平均引文率:8.7481
  •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毛囊闭锁三联征致病基因

    作者:高敏; 王培光; 崔勇; 杨森; 林达; 李卉; 杜文辉; 黄薇; 张学军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在1例4代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中定位其致病基因所在区域。方法用覆盖全基因组的微卫星标记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研究,用ABI3730测序仪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利用Linkage软件(5.10 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 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当外显率为99.9%时,...

  •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晓婕; 高艳青; 汪习成; 孙欣; 张彤; 吴昊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

  • 体外诱导培养人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神经免疫调节功能分析

    作者:何焱玲; 齐焕英; 徐俊珠; 董洁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表皮树突状细胞在皮肤的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胎儿脐带血分选单核细胞,在体外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树突状细胞(MoDC),观察培养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分化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标志性抗原HLA—DR、CD1a和CD80的表达;对诱导分化...

  • 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A、B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霞; 马琳; 沈叙庄; 杨永弘; 张桂荣; 王咏红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脓疱疮和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两者病原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ET)的情况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分离脓疱疮和SSSS患者的病原菌并保存,应用反向乳胶凝集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SA)产生ET的型别。结果60株SA中,51株(85%)检测到有ET产生,其中表皮剥脱毒素A(ETA)阳性3株(5%),表皮剥脱毒素B(ETB)阳性8株(13%),E...

  • 我校52个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已揭晓。首都医科大学作为依托单位,2006年在集中受理期间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4项。根据“国家自然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通知”,我校共获批准资助面上项目47项(不合科研院所5项),其中自由申请40项,青年科学基金7项。另获批科学部主任基金5项,总金额达1171万元,

  • 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研究

    作者:姜春燕; 王莒生; 邓丙戌; 陈凯; 王萍; 蔡念宁; 陶毅; 刘瓦利; 瞿幸; 赵一鸣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的方法,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设计,调查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3个主要中医证候,在不同病期、病程等方面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揭示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结果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证候的分布与病期、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总病程无关。...

  • APP17肽对长波紫外线辐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陈慧; 连石; 朱威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17肽(β-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17-er peptide,APP17)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UVA照射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生化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UVA辐射后成...

  • 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与功能研究

    作者:张海萍; 连石; 朱威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方法分别分离健康人(10例,对照组)和梅毒患者(1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PBMC,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同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其刺激...

  • 口服伊曲康唑在人角质层抗念珠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莉; 赵俊英; 徐薇; 蒋大林; 汪莉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测定伊曲康唑(口服给药)在人角质层的抗念珠菌活性,探索一种与体内环境相似的药敏试验新方法。方法将21例健康志愿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Qd)×7d和200mg,2次/d(Bid)×7d。于服药前、服药后1、4、7、10、14、21、28、35d制备皮肤角质层剥离条,将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孢...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中药干预分析

    作者:李媛丽; 王萍; 陈维文; 姜春燕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药干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探讨中药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应用SF-36生活质量测评标准,对93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综合测评,并对其中的30例患者的SF-36得分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SLE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 石蓝草合剂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5例

    作者:杨岚; 王萍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石蓝草合剂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给予石蓝草合剂治疗,并根据症状配合湿敷及外用药物。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现象和瘙痒、不适感等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红斑消退率为68.6%,水肿全部消退,干燥、脱屑及瘙痒不适感明显改善。结论石蓝草合剂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之...

  • 雄激素源性秃发526例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

    作者:徐峰; 杨勤萍; 周静; 盛友渔; 王侠生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临床分级。方法采用Hamilton-Norwood hair loss Scale以及Ludwig Scale分级法,对526例门诊病例进行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分级评估,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每项指标分没有、轻微、严重、非...

  • 乙曲替酸治疗儿童重症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锡宝; 何玉清; 蔡艳霞; 罗权; 王艳芳; 徐晓; 李常兴; 黄振明; 罗玉武; 李季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乙曲替酸口服治疗儿童重度遗传角化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乙曲替酸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重症角化性皮肤病患儿用乙曲替酸治疗,剂量为0.67~1.07mg/(kg·d),维持量为0~0.94mg/(kg·d)。选择身高与体质量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每1~2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3...

  • 186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

    作者:刘文斌; 孙云川; 金晓琨; 杨秀敏; 王毓新; 田晶; 刘慧茹 刊期: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

  • 与焦虑和抑郁有关的基因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06年10月6日刊登在《Science》第5796期Zhe-Yu Chen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人们还不知道哪些基因与抑郁和焦虑有关,但BDNF是可能的候选基因,因为该基因对大脑神经元的生存、发育以及可塑性至关重要。Zhe—Yu Chen和他的同事建立了带有BDNF突变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该突变在20%到30%的白种人中存在。他们发现,转基因小鼠能表现出与具有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