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

上海采风杂志 省级期刊

Shanghai Wave

杂志简介:《上海采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35/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热点、批评先锋、特稿、大师剪影、访忆、艺星、自述、印象上海、专栏·童言、专栏·玲听、专栏·佟话、艺坛漫笔、自由谈

主管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艺期刊中心
国际刊号:1005-8842
国内刊号:31-1935/I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9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3322
总被引量:337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城市社区秒变艺术场所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8年第06期

    说到“社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是一个“居家”概念,衡量社区品质的标准,往往放在“生活方便”的层面。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可以成为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的开放场所,好像高大上的艺术与烟火气的社区风马牛不相及。

  • 艺术+社区,开启城市未来生活的N种可能

    作者:虹菱 刊期:2018年第06期

    灯火璀璨的大都市,名流汇聚的时尚地;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上海,但就在如此繁荣的盛景下,上海依然保留着另一层底色,局促的旧城区,老旧的弄一堂,洋溢着朴实无华的烟火气。

  • 对话黄磊:走出乌镇,哪怕灰头土脸的生活迎面扑来

    作者:刘莉娜 刊期:2018年第06期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乌镇戏剧节采访,是2014年10月中旬,第二届。那一年家里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学丢了文具盒,从上海不知所措地打电话来求助妈妈。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在乌镇陌生而错综的小桥流水间发足奔赴黄磊的采访之约,每一座桥都很像,每一条石板路都不知通向何方,一通电话打得心不在焉,最终孩子委屈地问:“妈妈你在哪里,干什么啊?”

  • 诗歌和人类的命运——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论坛发言

    作者:海风 刊期:2018年第06期

    近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与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上海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沪举行,主题为“诗和我的故乡”。在五天的时间里,中外诗人和上海市民一起。通过诗歌朗诵、研讨、对话等形式。

  • 久违了朱逢博

    作者:李定国 刊期:2018年第06期

    朱逢博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一代歌唱家,也是迄今为止把西洋唱法天衣无缝地融入中国民歌中的典范。朱逢博的歌声,空灵飘逸、通透圆润又清澈甜美,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更听不出有任何歌唱技巧运用的痕迹,达到了随心所欲、歌人合一的境界。

  • 写在任德耀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作者:欧阳逸冰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他曾经是我的向往、偶像和希望。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一无所有,却珍存着这样一个梦想:有一天,我能跟在他的后面吗?在我彻夜给孩子们写剧本时,脑子里只有他的名字。尽管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只知道他的成名作是《马兰花》,那是我写戏的范本。

  • 恩师沈从文

    作者:黄能馥; 张倩彬(采访\整理); 全根先(采访\整理) 刊期:2018年第06期

    “媒人”我们夫妻两个是在1956年认识的,主要是通过沈从文先生。当时我毕业以后,留在中央美术学院当研究生,同时在筹建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公室当秘书,学校有东欧的留学生,毕业以后他们应该回去了,但是大使馆的人说“中国是丝绸之国,你们应该学一点中国丝绸方面的历史回去”。

  • 听盖老谈戏说艺

    作者:鲍世远 刊期:2018年第06期

    1959年,盖叫天先生71岁,他正式演出渐少,但并没有颐养天年,艺术活动依然不断。这时候,我的老友何慢、龚义江正在记录整理盖老60年舞台表演艺术的经验.

  • 记中国科教电影创始人洪林

    作者:盛汉清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中国的科教电影,虽然远不如故事片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却是新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对于工农业生产、科学教育事业,以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化水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有不凡的影响。

  • 四座惊夸顾玉君

    作者:管鑫杰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7年7月的《上海采风》杂志上刊登了戏剧评论家鲍世远先生的《上海记忆中的扬剧》一文,开篇就提到了1953年总理在延安西路200号文艺会堂观看由扬剧名演员顾玉君、丁曼华和蔡元庆主演的折子戏《上金山》和《偷诗》。

  • 中国戏剧一代宗师——追忆20年前田汉塑像落成暨百年诞辰上海纪念活动

    作者:王振华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今年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的先驱、现代戏剧奠基人、国歌词作者田汉诞辰120周年。由中国文联、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田汉诞辰120周年座谈会9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不由使我回忆起二十年前由上海市文联和上海市剧协联合举办田汉诞辰100周年和逝世3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情景。

  • “大亨”传奇

    作者:陆寿钧 刊期:2018年第06期

    老上影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政治的需要,历来是块卧虎藏龙之地,不仅名人、大家云集,而且具有传奇、神秘色彩的也常有人在。1952年,因参加爱国活动,与刘琼等人一起被港英当局驱逐回内地后由人民政府安排在上影创作部门工作的沈寂,可谓其中的一位。但他“隐藏”得深,不是一下被人们认识的。

  • 深街雨巷,邂逅徐志摩长孙

    作者:赵家耀 刊期:2018年第06期

    1962年,我自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孤雁南飞,有幸径直至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室工作,直至退休。先后小住过流光溢彩的淮海中路,也住过十余年电影厂的集体宿舍,那原是一织带车间撤空改建的房子。至今乔迁至少五六次。对当年在上海居住之难,体会尤深。

  • 石倚洁:坚韧的“石头”会唱歌

    作者:陈雷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今年“双十一”这几天,上海市文联大院内热闹非凡,由上海音协主办、音协声乐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一场高规格的“声乐讲堂”在这里举行,近两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工作者、研习者、爱好者汇聚一堂,前来聆听为期三天的声乐大师公开课,而台上的两位导师之。就是80后张江男、旅欧轻型抒情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

  • 日本摄影名家英伸三的海上影缘

    作者:木曰雨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8年9月27日下午,2018上海国际摄影展上出现了一位83岁日本摄影家的身影,他携夫人在这次参展的十几幅上海题材作品前甫一驻足,便被认出他的粉丝们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