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工艺

热加工工艺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ot Working Technology

杂志简介:《热加工工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133/TG,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试验与研究、铸造技术、锻压技术、焊接技术、失效分析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材料学术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1-3814
国内刊号:61-1133/TG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41
复合影响因子:1.03
总发文量:18362
总被引量:56921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6.5497
立即指数:0.021
期刊他引率:0.7198
平均引文率:9.1026
  • 片层厚度对TA15合金β相区变形行为的影响

    作者:董显娟 鲁世强 肖璇 李鑫 刊期:2010年第06期

    将具有不同α片层厚度的两种转变组织的TA15合金分别在Ther mecmaster-Z型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研究了温度为1000~1100℃、应变速率为0.001~10s^-1时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组织的TA15合金在β相区相同热力参数变形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形貌和真应力值基本相同,变形激活能为(170±2)kJ/mol,且微观组织特征...

  • 热循环对Fe-19Mn阻尼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作者:黎为 李宁 滕劲 文玉华 刊期:2010年第06期

    采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XRD以及倒扭摆法,研究了热循环温度对Fe-19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循环温度在As以下时,ε马氏体形貌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淬火空位的浓度降低,阻尼性能提高;当热循环温度在As与Af之间,合金内马氏体明显粗大,减少了合金阻尼源界面,阻尼性能降低;当热循环温度高于Af时,由于反复的ε圮γ相变过程,导致马氏...

  • FeSiB非晶薄带的磁阻抗效应

    作者:蒋达国 付远 朱正吼 宋晖 刊期:2010年第06期

    研究了频率、磁场强度、线圈匝数以及退火对Fe78Si9B13非晶薄带的磁阻抗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阻抗随频率的升高和线圈匝数的增多而增大,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阻抗变化幅度随频率的升高、磁场强度的增大和线圈匝数的增多而增大;退火可以提高阻抗及阻抗变化幅度。

  • SWRH82B钢变形抗力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卫广智 蒋煦 齐福利 刊期:2010年第06期

    以线材SWRH82B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LI-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金属塑性变形抗力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变形程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确定了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变形程度超过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量ε时,变形抗力下降趋于平稳。变形速率越快,变形抗力越低。

  • C-Mn-Al系TRIP钢连续冷却转变及组织研究

    作者:马海 张宇光 赵爱民 唐荻 刊期:2010年第06期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C-Mn-Al系TRIP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并运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了C-Mn-Al系TRIP钢相变的理论计算。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当冷速〉0.5℃/s时,组织由许多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组成;冷速〉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冷速〉10℃/s时,...

  • W/Cu面对等离子体部件适配层选择优化

    作者:种法力 刊期:2010年第06期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从适配层的引入对W/Cu面对等离子体部件界面热应力降低以及表面温度影响等角度来进行适配层的选择和优化研究。分析结果显示:NiCrAl、Ti和W/Cu适配层均能有效降低界面最大热应力,其中W/Cu适配层使其降幅高达23%;W/Cu适配层的应用对等离子体部件温度分布影响较小;对于1mm钨涂层,0.1mm、25vol%W/Cu是最优化适配层结构。

  • 本刊网络编辑平台启用

    刊期:2010年第06期

    为了方便作者投稿,提高编审效率,加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自2010年1月1日起,本刊网络编辑平台正式启用。届时本刊的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和相关沟通等事宜均在本刊网络编辑平台上进行,本刊以后不再接收E—mail投稿。

  • 人工神经网络在钛合金领域的应用

    作者:孙宇 曾卫东 赵永庆 周义刚 刊期:2010年第06期

    概括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机理以及运用较多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BP算法原理,进一步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钛合金材料高温变形行为研究、力学性能预测和相变规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钛合金材料领域中,可以明显地提高工艺设计效率,缩短实验周期,对钛合金材料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 含Nb微合金低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作者:王庆敏 赵海洋 王立坚 田士平 刊期:2010年第06期

    用MMS-3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实验钢变形和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研究了加速冷却和热变形对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静态CCT曲线相比,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随冷却速度的增大,γ→α相变开始温度逐渐降低;高温变形促进铁素体和...

  • 合金成分对Al-Mn-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运 武建军 齐向前 刊期:2010年第06期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主要合金元素、杂质含量对Al-Mn-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Al-Mn-Mg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Mg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Mn可以改变含铁化合物的形态;低含量Si、适量Mn、Mg的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 8620H钢与55SiMoV钢摩擦副硬度匹配研究

    作者:从善海 刊期:2010年第06期

    针对矿用牙轮钻头牙爪大跑道与滚柱组成的摩擦副不耐磨问题,对其用钢8620H和5555SiMoV设计了不同的渗碳表面碳含量及其表面硬度,通过正交设计及磨损试验,优化出硬度匹配及表面碳含量指标。结果表明:8620H表面碳含量为1.05%,表面硬度为58~59HRC;55SiMoV钢表面碳含量为0.88%,表面硬度为59~60HRC,耐磨性最好,其磨损形式为表面疲劳浅层剥落。

  • A356合金原位拉伸裂纹萌生与扩展行为分析

    作者:宋虎 王爱琴 李继文 刊期:2010年第06期

    采用扫描电镜原位拉伸观察了电解低钛A356合金铸态下裂纹萌生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铸态A356合金裂纹优先萌生于二次枝晶臂间薄弱的共晶体区、大块的共晶硅相处;裂纹的扩展主要是微裂纹易沿着共晶体与基体界面扩展,合金组织中的共晶硅相对裂纹的扩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当裂纹与共晶硅颗粒相遇时,扩展方向发生偏离而转向裂纹尖端前沿处有共晶体区...

  • Ti基非晶及准纳米晶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作者:项宏福 王冀恒 李惠 刊期:2010年第06期

    用Al、B取代Ti50Ni15Cu25Sn3Be7中有毒的Be元素,采用真空甩带及铜模吸铸法制备名义成分为Ti50Ni15Cu25-Sn3Al6.9B0.1的非晶合金。对制得的合金经热处理制备准纳米晶体。采用SEM观察组织及晶粒大小。XRD分析结果表明,铜模吸铸法所制得的合金为晶态加少量非晶。DTA分析表明,合金存在三个相变转变点,转变温度分别为Te1=350℃、Te2=430℃和Te3=510℃...

  • 新锆合金最终退火处理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王志远 范洪远 王鹏 刊期:2010年第06期

    通过制定锆合金的最终退火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退火工艺参数对锆合金耐蚀性的影响,并对最终退火热处理后新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最终退火热处理后锆合金的硬度变化不大,但耐腐蚀能力得到增强,其中铌元素的加入量为0.5%时效果相对较好。

  • Al含量对ZrCuAl系非晶玻璃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郭金柱 张志 张宝庆 刊期:2010年第06期

    以ZrCuAl系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改变Al的含量,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这些合金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Al含量对母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Al)=8%时,样品非晶化程度最高,并且稳定性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