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

热带地理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Tropical Geography

杂志简介:《热带地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209/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城市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行为地理、教育地理、旅游地理、其他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5221
国内刊号:44-1209/N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6
复合影响因子:1.38
总发文量:1312
总被引量:15768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5.685
立即指数:0.037
期刊他引率:0.9134
平均引文率:22.6759
  • 1880―2015年汕头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作者:谢建群; 欧阳禹杰; 陈秀芸; 赵美霞; 陈特固 刊期:2016年第06期

    根据汕头气象站1880―2015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滤波、线性倾向计算、趋势系数计算、相关分析、谱分析等方法,分析该站近135 a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得出:1)汕头站近135a来的全年及前汛期、后汛期的降水量变化存在2~7、10和30 a左右的周期变化,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2)近135 a来汕头的降水量变化与同期全球气...

  • 21世纪末珠江口深圳最高潮位重现期值预估

    作者:聂宇华; 汤超莲; 程泽梅 刊期:2016年第06期

    采用P-Ⅲ适线拟合法分析赤湾验潮站建站以来的潮位资料,得出该站1965―2014年最高潮位的重现期值:其中100 a一遇最高潮位为2.31 m,50 a一遇最高潮位为2.18 m。通过插值法分析1965―2011年赤湾站与北角/鰂鱼涌站的年最高潮位,得出两者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据此后报出赤湾站近百年来2次最高潮位为1962年2.7 m和1937年2.34 m。。根据IPCC AR5中的RC...

  • 1960―2013年华南沿海海洋站SST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作者:程泽梅; 汤超莲; 蔡兵; 沈东芳 刊期:2016年第06期

    根据1960―2013年华南沿海7个海洋站的实测海表温度(SST)及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ENSO、南海高压、华南沿海近海面风速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Yamamoto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4 a华南沿海SST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54 a华南沿海的年平均SST呈准同步变化和显著增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

  • 海南岛澄黄滨珊瑚共生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作者:许莉佳; 余克服; 李淑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珊瑚礁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以抗逆性强的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在海南岛文昌和三亚对其共生藻密度及光合效率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澄黄滨珊瑚共生藻的密度及光合效率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共生藻密度在冬季最低、夏季较高,其光合效率在冬季较高,春夏季较...

  • 南海滨珊瑚骨骼密度带的季节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作者:韦雯雯; 施祺; 余克服; 陶士臣; 万阳 刊期:2016年第06期

    滨珊瑚(Porites)是南海造礁石珊瑚群落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广泛应用于珊瑚礁生态以及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响应和重建研究。滨珊瑚不同季节生长形成的骨骼密度条带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而前人对于滨珊瑚骨骼密度带季节性的认识多是基于单一地点的样品,存在地域的差别或矛盾。选取南海不同地点典型珊瑚礁区包括北部海南文昌、中部西沙群岛永兴岛...

  • 广东省丹霞地貌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分区研究

    作者:黄琼芳 刊期:2016年第06期

    广东省共有丹霞地貌67处,分布在22个断陷盆地中,主要受古近纪―新近纪抬升区、5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和1条东西向深断裂控制,地层层位以丹霞组和南雄群为主,岩性以砾岩、砂砾岩、砂岩为主。古近纪―新近纪地壳升降运动控制了丹霞地貌在区域上的总体分布,大致以22.5°N为界线,以北为抬升区,发育丹霞地貌,以南为沉降区,不发育丹霞地貌;晚更新世以来的地...

  • 广州市珍稀濒危植物水松的种群现状与保护策略

    作者:陈雨晴; 王瑞江; 朱双双; 蒋奥林; 周联选 刊期:2016年第06期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nunt.)K.Koch]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曾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普遍生长。但由于近50 a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其野生种群和个体数量骤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水松评估为“极危”状态。文章以实测法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野生水松古树在近5 a间快速消亡,现仅存8个种群共14株个体,且半数处...

  • 广西跨海大桥桥位区风场特征实测分析

    作者:何如; 谢敏; 周绍毅; 孙明; 苏志; 李强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广西跨海大桥的风环境和风特性参数,2012年在桥位区设立了一座高度为55 m的测风塔,安装了梯度风和超声风观测仪器对其近地风场环境进行了连续1 a的现场观测,分析大桥桥位区实测的平均风场特征和湍流脉动风场特征,并推算了桥位区设计风速,结果表明:1)桥位区平均风速垂直变化曲线符合幂指数规律,大风状况时的风切变指数为0.06...

  • 雷州半岛土壤渗透性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

    作者:梁冬梅; 赵新峰; 陈建耀; 黎坤; 曹基富 刊期:2016年第06期

    对雷州半岛土壤渗透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形地貌、降雨入渗补给情况,识别地下水潜在补给区。雷州半岛土壤渗透性空间差异较大,饱和渗透系数变化范围为0.04~8.83 m/d。总体而言,半岛南部、遂溪西北部渗透性较好,中部较差。土壤渗透系数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土壤有机质等的影响。随着土壤中值粒径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渗透系数增加。...

  • 基于改进线性光谱解混和SCS-CN模型的广州主城区降雨产流模拟

    作者:许剑辉; 赵怡; 钟凯文; 刘旭拢 刊期:2016年第06期

    城市降雨产流特征的定量研究对于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规划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广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改进的线性光谱解混方法提取遥感影像的不透水面、植被和土壤盖度,并结合SCS-CN产流模型进行城区降雨径流模拟。首先利用线性光谱解混方法提取2015-10-18 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的不透水面、植被和土壤盖度;然后利用...

  • 基于NDVI物候特征的华南地区冬种马铃薯遥感提取方法

    作者:黄思宇; 陈水森; 李丹; 刘尉; 王重洋; 姜浩 刊期:2016年第06期

    马铃薯是华南地区的特色冬种农作物,其地块的“早稻―晚稻―冬种马铃薯”三季种植模式具有特有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曲线特征。利用这一特征,提出一种基于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SAM的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稔平半岛为研究区,冬种马铃薯面积为研究对象,采用2011年HJ-1 A/B CCD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计算每一景影像的NDVI后以时间为...

  • 整合性乡村更新实践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以德国韦亚恩为例

    作者:张俊杰; 欧阳世殊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大战略,深度改革的总抓手,与之密切相关的乡村更新成为热点并向高级阶段发展。从德国整合性乡村更新的策略与代表性案例韦亚恩实践出发,就整合性乡村更新的由来、内涵界定、策略实施以及城乡的双向驱动发展进行了理论及实践总结。研究表明,韦亚恩整合性乡村更新发展策略有:凝聚共同的发展愿景,高度的公众参与,专业帮...

  • 广东省乡村类型划分及乡村性评价的时空变化

    作者:梁中雅; 冯艳芬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为认识广东省乡村类型及乡村发展程度,依据产业的GDP比重划分广东省乡村发展类型,构建广东省乡村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广东省内67个县级区域在2001、2005、2009及2013年的乡村性指数并划分乡村性强度,分析得出了近10 a广东省乡村发展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广东省乡村类型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及均衡发展型,均...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海岛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以福建海坛岛为例

    作者:苏木兰; 戴文远; 黄华富; 郭强; 黄剑彬 刊期:2016年第06期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海坛岛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9和2013年3期SPOT遥感数据,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最近邻点统计量、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方法定量分析海坛岛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

  • 深圳―中山跨珠江通道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达性的空间效应

    作者:蓝志威; 吴旗韬; 周智勇 刊期:2016年第06期

    借助可达性分析模型,以深圳―中山跨珠江通道(简称“深中通道”)为案例,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覆盖度指数、经济潜能指数分析深中通道建设后对珠江两岸地区可达性的影响和空间分布,并采用可达性变化均衡指数分析深中通道建设对区域可达性公平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深中通道建设将显著提升珠三角区域南部的可达性,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可达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