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Tsinghua Studies in West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清华西方哲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希腊哲学、理论哲学、实践哲学

主管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英语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246
总被引量:51
H指数:3
  • 能力扩散的悖论

    作者:张小星 刊期:2018年第01期

    行为主体对简单事物的能力,是其对复杂事物能力的基础。行为理论家们往往默认这点。Chisholm曾以'能力扩散原则'刻画这一关系。本文将会指出,能力扩散原则与自由意志彼此冲突。

  • 知道什么与知道怎么的区别

    作者:任会明; 李超瑞(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我首先论证,为何斯坦利和威廉姆森没有消除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之间的区别。然后论证,知道怎么在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方式进行思考。因此知道什么与知道怎么之间的区别有两点: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的对象不同;而当我们拥有知道什么和知道怎么时,我们怀有知识对象的方式也不同。我最后考察最近两个理智主义者在知道怎么上的努力,并指出他...

  • 客观世界的界限——物理世界的主客观区分及其判断标准

    作者:蒋运鹏 刊期:2018年第01期

    直觉上,人类世界观的有些部分有很强的人类中心色彩,它们并不反映世界的客观结构。哲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寻求明确的理论来协助勘定世界观各个领域的主客观区分界线。本文尝试提供一个仅适用于物理本体论领域的主客观区分理论,并借此为如下观点提供支持:相当数量的关于物理世界的本体论争论(即针对特定物理物体是否存在的争论),仅仅涉及构建世...

  • 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个体”

    作者:钟岩 刊期:2018年第01期

    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在根本上是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相一致的。通过专名,我们可以直接确认个体实体本身,而摆脱对实体偶性的依赖,由此真正确立本质个体的实体——主体地位。本质个体的实体——主体地位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将通过对克里普克专名理论的阐释来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实体理论。

  • 康德意义:实践哲学传统之重新接续与当代复兴

    作者:张能为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实践哲学有着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它与理论哲学一起构成希腊哲学的重要部分。但自近代以来,实践哲学完全被降到理论运用的技艺层面上而受到了科学理性主义理论哲学的打击,哲学问题似乎变成了仅仅只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本质的最终根据的探索,与人的具体生活和实践毫不相关。西方哲学发展的这种走向,在现当代哲学家中引起了深刻的...

  • 实践理性相对于审美判断力的优先性?——关于康德的审美自律学说的再思考

    作者:范大邯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阐释康德哲学内部实践理性和审美判断力的关系、实践理性的自律与审美自律的关系时,Paul Guyer援引了康德的'实践理性优先性'的学说,认为实践理性和道德相对于审美判断力具有优先性。Guyer的这一观点在学界很有影响。我的讨论将从三个方面展开:1,我认为,不适于将'实践理性的优先性'这一表述引入关于《判断力批判》的讨论中并主张实践理性相对...

  • 康德先验演绎的证明结构

    作者:迪特·亨利希; 范大邯(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范畴的先验演绎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部分。《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最重要的证明——成系统的经验知识的可能性的证明,超越了经验界限的知识的不可能性的证明——统一在范畴的先验演绎之中。康德自己认为,这个理论是崭新的并且极端地困难,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只是吃力地做到了给此演绎一个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满意的形式。

  • 编者按

    作者:唐浩 刊期:2018年第01期

    作为哲学重镇,匹兹堡大学和其他哲学重镇有些不同之处,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匹兹堡大学有三个和哲学有关的机构: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和科学哲学中心。这三个机构各有特色,但其师资、学生和其他学者们都相互交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共同建立和维持了匹兹堡大学在过去五、六十年间世界顶级哲学重镇的地位。

  • 匹兹堡大学哲学系

    作者:尼古拉斯·雷舍尔; 唐浩(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世纪50年代末,在得到匹兹堡市的梅隆家族一大笔资助之后,匹兹堡大学开始大力革新。六十年代初,哲学系引进了Adolf Grünbaum和Nicholas Rescher两位教授,并引进了Kurt Baier担任系主任,任务就是提升哲学系水平,之后不久又引进了Gerald Massey接任系主任,负责继续提升哲学系水平。

  • 匹兹堡大学哲学系:回忆与反思

    作者:马修·博伊尔; 唐浩(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我于1997年到匹兹堡大学哲学系开始读博,在那里待了八年,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当初吸引我去匹兹堡的最重要原因,是约翰·麦克道尔(John Mc Dowell)的著作,特别是他的《心灵与世界》一书(Mind and World,1994)。我初读他这本书是在牛津大学读哲学硕士的时候。牛津大学有一个很著名的洛克讲座(John Locke Lectures),麦克道尔于1990年应邀做演讲。

  • 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过去与现在

    作者:格雷戈里·弗罗斯特·阿诺德; 唐浩(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成立于1971年,和北美的典型哲学强系(或包括一个强哲学分支的系科)相比,要年轻很多。她也不是北美的第一个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更早,成立于1960年(起初叫科学史与科学逻辑系)。此外,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 常人布兰顿

    作者:陈亚军 刊期:2018年第01期

    大约十多年前,我对罗蒂这个人以及他的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罗蒂的许多著述中,布兰顿的名字一再出现,并获得罗蒂很高的赞誉。这让我不由得关注起这位以前很少听闻的新实用主义'后起新秀'来。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布兰顿在学术界早已名声鹊起,但他的哲学晦涩深奥,并不被圈外人所熟悉,而即便是学术圈内,也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去碰他的那部长达七百多...

  • 从“形而上学宗教性”看“宗教性生存伦理”的可能性——宗教伦理的重释

    作者:田薇 刊期:2018年第01期

    基于'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轴心概念,确立宗教性、生存性、伦理性一体同构的'宗教性生存伦理'观念:生存性言述着人的存在本体,伦理性指示着人的道德经纬,宗教性彰显着人的生存限度以及由此关切终极而试图超越的信念取向,由此跳出宗教伦理的习常见解,打破宗教伦理和世俗伦理的固有界限,悬置儒家伦理是否宗教伦理的争议。为此在现代西方思想家西美尔...

  • 科学与世俗化

    作者:彼得·哈里森; 张卜天(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世俗化理论为我们理解西方现代性的出现提供了主要模型。关于科学在世俗化进程中的作用,相关论述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种常见的观点是,科学是世俗化的主要动力,因为它不断向关键的宗教信念提出挑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另类的理性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另一种极端是对世俗化的相对复杂的理解,认为科学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更重要的是诸如历史...

  • 关于海德格尔的十二论题或“后——海德格尔”之前是什么?

    作者:托马斯·希恩; 邓定(译) 刊期: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学界掀起了'后—海德格尔'思想热潮。海德格尔后学中的代表人物,比如伽达默尔、列维纳斯等,日益受到学界热捧,关于'后—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逐渐兴盛。然而,托马斯·希恩教授对此保持警惕。他认为,海德格尔学界目前正处于严峻的危机之中:对外面临来自洛克莫尔、沃林、弗里切与费耶的猛烈抨击,他们对海德格尔的哲学提出质疑;对内则陷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