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交通科技

青海交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Qinghai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青海交通科技》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47/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交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交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合、道路桥梁、信息园地

主管单位:青海省交通运输厅
主办单位:青海省公路学会
国际刊号:1672-6189
国内刊号:63-1047/U
全年订价:¥ 130.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交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2049
总被引量:2051
H指数:12
  •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作者:管金花 刊期:2010年第S1期

    通过制定《小修保养工程管理办法》和建立工区岗位责任制,阐述如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保障公路畅通。

  • 浅谈农牧区公路的建设

    作者:刘应德 刊期:2010年第S1期

    对果洛地区公路交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在欠发达条件下又快又好地发展公路交通的措施。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析与改进

    作者:尹萍 刊期:2010年第S1期

    针对目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特点及企业的实际,对编制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 抓学术交流 促交通发展

    作者:盛雁来 刊期:2010年第S1期

    学术工作一直是学会工作的主旨,就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术工作谈几点看法。

  •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分析

    作者:王明义 刊期:2010年第S1期

    结合214国道改建工程,阐述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措施。

  • 清伊高速公路路基渗水的处理方法

    作者:徐刚 刊期:2010年第S1期

    叙述了清伊高速公路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特征,经过实地踏勘,结合高密度电法验证,确定了渗水路基的分布及位置,通过分析研究,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以解决该段渗水路基处理。

  • 危旧桥加固维修技术

    作者:孙兴利 刊期:2010年第S1期

    就危旧桥改造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一些想法和建议。

  • 灰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作者:黄元库 赵颖超 刊期:2010年第S1期

    通过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N5合同段灰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从原材料检验、灰土拌合、试桩施工、施工参数的确定、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总结了灰土桩施工技术。

  • 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探讨

    作者:徐献军 刊期:2010年第S1期

    介绍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历史,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分别从刚度取值、内力计算、应力计算与验算、变形计算与验算等方面进行阐述。

  • 高寒潮湿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裂缝防治

    作者:王军成 刊期:2010年第S1期

    根据高寒潮湿地区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

  • 青海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廷栋 刊期:2010年第S1期

    分析了青海省交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青海省交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今后青海省交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西部地区“十二五”高速公路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喻翔 蒲之艳 初克波 裴华 刊期:2010年第S1期

    在分析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十二五"高速公路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 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

    作者:房建宏 刊期:2010年第S1期

    分析了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形成的条件、分布特征以及对青海省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总结了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稳定性研究的成就,提出了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交通建设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 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王永祥 刊期:2010年第S1期

    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区域划分为:东部农业区高速公路、西部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和南部高寒牧业区高速公路。通过对三大区域自然地理经济环境和交通特征的分析,提出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模式。

  • 从企业文化视角探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作者:薛耀龙 刊期:2010年第S1期

    探讨将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方法引入养护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当中,通过企业文化这种软技术、软实力的渗透、辅佐,促进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向更科学,更完善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