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治论衡

清华法治论衡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singhua Forum of Rule of Law

杂志简介:《清华法治论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主题文章、法治纵论、读书品茗、文心法言、域外法音

主管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98
总被引量:715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2.7636
  • 遗忘的文明——重新认识古代中国的法治思想

    作者:夏勇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关于法治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一个国家该如何治理才算好?在现代社会,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法治"。不过,这个答案不是一朝一夕想出来的,也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毋宁说,它是人类的共同经验。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法治的历史经验不单是一种关于治理的智慧或技术,它更是一种关于治理的伦理原则和政治实践,

  • 中国文化复兴宣言

    作者:高鸿钧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中国的长城;用我们的文化,铸成华夏的灵魂。'在文化的领域中,我们看不见现在的中国了。中国在对面不见人形的浓雾中,在万象蜷伏的严寒中:没有光,也没有热。为着寻觅光与热,中国人正在苦闷,正在摸索,正在挣扎。有的虽拼命钻进古人的坟墓,想向骷髅分一点余光,

  • 与友人论法制现代化书

    作者:贺卫方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你的来信总是能提出一些富于诱惑力的问题,常常逼着我不顾自己的才疏学浅挥笔上阵跟你探讨个究竟。但是这次你来信提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却有着空前的难度,因为它涉及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诸如法制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如何?怎样才是现代化法制,也就是法制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法制现代化是否等同于法制西方化?此问题的另一面...

  • 人与文化和法——从人的文化原理看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可行与难题及其克服

    作者:张中秋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序语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说起来有三个理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高鸿钧教授主持法治课题,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从深度和广度开掘相关问题,每次与会都有收获。这次采用新的形式,舍烦琐引证,以随笔方式,畅谈思想,交流观点,可谓别开生面。借此,我正好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草成此文,以偿邀请之情和与会之愿。这是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与我...

  • 世纪之交的“中西问题”——基于中国法制变革语境下的片论

    作者:支振锋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引言:话题的提出1913年,北京的春天一如既往地姗姗来迟,料峭春寒里,阳光并不能压住依然翻滚的寒流。这是民国二年,中山先生远居东瀛,袁大总统窃据高位,宋教仁则正为了他的政党政治奔走。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宋教仁被刺震惊中外,二次革命石破天惊。历史老人唐德刚说,二次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一大里程碑,

  • 儒家学说的“角色理论”

    作者:林端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前言不少研究儒家的学者(如Schwartz),都认为孔子以下的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社会秩序安排,用现代的社会学"角色理论"(role theory)来看,其实就是一个角色体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借用社会学里面的"角色理论"的帮助,进一步来分析孔子以下的儒家学说里面所可能蕴含的独具一格的"角色理论"。

  • 茶+咖啡=?——法文化比较中的“相对论”与“进化论”

    作者:封丽霞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在当今中国的法律语境中,传统法文化的命运无疑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人们甚至说,中国的法制建设,其实就是一个文化问题;而所谓文化问题的重心,恐怕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法文化以及实现其与现代法治对接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 论法律文化的生成环境与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创建——以全球化为视角

    作者:蒋传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社会构建的社会基础,是当前法学界一些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中国法治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诸如中国的法治之路如何走,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政治运行机制及一些具体的制度如何设计,尤其是如何处理好学习、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法律制度及立法经验与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利用本国法律文化资源的...

  • 法律移植在中国的神话与现实

    作者:张德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晚清以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堪以天翻地覆来形容。就法律而言,浸淫于西方法学的现代学子看到《大清律例》的时候,难免会因为它的粗陋和野蛮而自惭形秽。但当我们联想起这部法典的主要篇章已经薪火相传达三百余年之久,其中的某些规则至今仍在香港地区沿用的时候,我们不禁对百年以来前辈们改弦更张的决心

  • 论“礼治”的改造

    作者:马小红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礼"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批判的靶子。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停滞、思想僵化、法治不兴、民权难申,以致落后挨打等,追根溯源无不与国人一向引以为自豪的"礼"有关。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受到的推崇和在近代社会中所遭遇的批判,又一次证明了国人好走极端的性格。时至今日,靶子已然被打得支离破碎,但令国人始

  • 对伊·康德“永久和平”理念的批判研究——以及“天理民彝”:汉语文明构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可能

    作者:屠凯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何兆武先生翻译的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所著《永久和平论》只是一本小册子,但笔者对"小册子"素来尊重,其实,人类历史的注脚多是这样的小册子,小册子精练而容易传播,掀起人类思想和行动的万丈狂澜,有赖于此。

  • 法律论证的规范基础——读《法律论证理论》

    作者:钱济平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纵然回答了所有科学的问题,人生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肯定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卡尔纳普哪怕是对于早已走下神坛的"三段论",人们也必须承认,这是长久以来人类追求确定性的智慧结晶和有效工具。学说史对于纯

  • 被悬置的审判——评电影《纽伦堡审判》

    作者:谌洪果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有关"二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之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法理争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战胜国的一方,对于战败国一方进行审判,在程序上是否公正。以审判的方式来惩罚战争中犯下恶行者,这当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所以,审判本身的正当性无可置疑。值得质疑的只是,不应当由战争当事人一方,而应该由一个中立的国际法

  • 被操控的正义——评电影《失控的陪审团》

    作者:田璐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一名因被解雇而失去理智的持枪者将其公司的职员杀害,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妻子向地方法院状告军火商,是他们只顾私利而在营销上导致枪支泛滥,并提出1.3亿元巨额索赔。受害人的不幸遭遇及枪支泛滥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使案件成为全美瞩目的焦

  • 自由的心灵,反抗的引领——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单振强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安迪是含冤入狱的。当他不断呕吐着爬过足足有5个足球场长度的充满粪便的下水道而成功越狱,当他伴着可以照亮一切的闪电和振聋发聩的雷声,仰天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