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雄安新区南文营村大鼓小车会考察研究

    作者:张月 刊期:2019年第03期

    雄安新区容城县南文营村花会集小车、大鼓、秧歌等多种艺术类型于一会,合并称之“大鼓小车会”。20世纪中叶南文营村有小车会、大鼓会、灯会等。60-70年代各类会社多数停止活动。20世纪80年代,借改革开放之风,南文营村秧歌队、小车会、大鼓会陆续兴建。当下花会组织以娱乐为主,间或参与各类民俗仪式、公共活动。小车会属于地秧歌,其表演呈现出一...

  • 河南南阳鸭河工区人物岩画田野考察报告

    作者:孙向博; 孙保瑞 刊期:2019年第03期

    在南阳鸭河工区岩画区,遗存有两处人物岩画造像,二者相距约10公里,却有相同的绘画特征及生殖崇拜内涵。通过与其它岩画点发现的人物岩画比较可知,中原岩画人物形象,经历了由写实绘画风格,向概念化、符号化发展的过程,那些能够养育、繁衍生命的人体结构被分离出来,展现出形意符号的意味,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造型语汇。

  • 内蒙古托克托县“双墙秧歌”调查——兼论内蒙古的民间社火

    作者:郭宁; 胡君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双墙秧歌是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东双墙村的民间舞蹈,也是当地民间社火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当地民间社火节日演出,都是由当地河口镇的双墙村独立承担的,经过300余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墙秧歌”。“双墙秧歌”就是以其诞生地命名的。2007年,“双墙秧歌”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

  • 烟台绒绣的历史及绣制技法的田野调查

    作者:葛怡晨; 董从民 刊期:2019年第03期

    鲁绣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其工艺精美,远销海外,是中国绣史上中西完美结合的代表,这就是烟台绒绣。绒线绣花是烟台绒绣的另一种叫法,其工艺流程为采用多种色彩的优质毛线,运用不同的针法,在网眼(钢丝)布上表现纹样图案与肖像故事等内容。距19世纪末烟台接收来自欧洲的绒绣艺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作为烟台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绣一直深受烟台...

  • 田野寻踪——湖北五峰县土家族打溜子田野调查

    作者:温昭娟; 佟占文 刊期:2019年第03期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独特的组合、精湛的演奏技艺自成系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它不仅能为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也可作为音乐学中音色旋律学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生性文化标本之一。本文围绕五峰县土家族打溜子的重要传承人—李剪东及其团队为主要采访对象,立足于“本位-微观”视域下对土...

  • 广西宜州仫佬族依饭节道教祭祀音乐田野考察

    作者:谢美琳; 罗相巧 刊期:2019年第03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罗城县大梧屯仫佬族依饭节民间祭祀活动,既是一场仫佬人年终的精神盛宴,也是一场以道教梅山弟子为中心的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仫佬族道教梅山派师公,在仫佬族依饭祭祀仪式中,把歌与舞(武打)结合在一起,将宗教与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 传统的转变:三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下)

    作者:(美国)苏珊·宫·浅井(著); 李惠颖(译); 靳婷(校) 刊期:2019年第03期

    太极打击乐是演奏最广泛的日美音乐。在美国和加拿大形成表演的太极鼓乐风格是o-Suwa daiko,Chichibu yataibayashi和佛教uchiava daiko,代表了日本的各种传统。[46]三生和现在的延世(第四代日裔美国人)表演这种类型的团击乐,这是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这些团体的鼓点反映了日本的血统和美国的独立。

  • 桑奇遗迹:阿育王时代的印度佛塔(一)

    作者:(英国)约翰·休伯特·马歇尔(著); 马兆民(译); 武志鹏(校)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约翰·休伯特·马歇尔(John Hubert Marshall,1876年~1958年,简称约翰·马歇尔),祖籍英国。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主攻东方考古。早在学生时代,约翰·马歇尔即对东方的印度文明,尤其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的历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参与了希腊克里特岛即土耳其等地的考古发掘工作。由于其优异的考古天...

  •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一)

    作者:(比利时)约瑟夫·范·欧斯特(著); 李亚芳(译); 李蛟(校)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一篇由比利时籍传教士Joseph Van Oost神父撰写的,发表在1915~1916年维也纳《人类学》(Anthropos,Revue Interantional d’Ethnologie et de Linguistique)杂志第十、十一卷的《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La Musique chez les Mongols des Urdus)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初期,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人民的音乐文化概况。在《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

  • 关于鄂尔多斯杭锦旗“古如歌”年代小考

    作者:乌兰杰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古如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流行的古老民歌,本文是对“古如歌”产生的年代进行考证。从时代风格、语言特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歌词和曲调的对比,以及同元散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笔者认为,“古如歌”中,既包括有少量蒙元时期、北元时期的宫廷歌曲,也有大量清代以来的礼仪歌曲,应该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

  • 近年来中国电影书写历史创伤研究

    作者:储双月 刊期:2019年第03期

    客观叙述历史创伤需要超党派视角、时间间距以及对话性等要求。为了达到对历史创伤的正确理解,必须要克服与历史之间的时间间距的障碍。相反,时间间距对历史理解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我们对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有永无穷尽的发现就是借助它实现的。无论采取怎样的叙述视角,提供怎样的新思考和新认知,都要紧紧抓住人类终极关怀的观照,并给以生命...

  • 马勒声乐套曲《漫游青年之歌》艺术特色探析

    作者:聂普荣; 冯存凌 刊期:2019年第03期

    以作品艺术形象、结构特色、个性化表达及音乐语汇为切入点,探析马勒《漫游青年之歌》的艺术特色。该套曲继承了舒伯特作品中的“流浪者”形象以及部分叙事情节,在延续传统艺术歌曲形式的同时,融合了交响套曲的乐章和曲式结构原则,显示出两种体裁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马勒运用对比性材料并置交错和极端对立的音乐情绪和风格之间的突然变化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传播模式流变与发展演进

    作者:陈静; 张发 刊期:2019年第03期

    作为产生并流行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地区的民歌样式,漫瀚调真实再现了当地百姓的思想与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漫瀚调经历了口语传播、电子传播、印刷传播、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等阶段,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漫瀚调的受众和社会影响力也发生着变化。通过系统梳理漫瀚调的传播模式流变与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传播对民间艺术发展的影响。新媒体时...

  • 浅析如何使协奏钢琴具有管弦乐色彩——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作者:陈锐 刊期:2019年第03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我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提琴代表作品,也是一部中国小提琴作品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的协作版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乐队协奏,另一种是钢琴协奏。如何在协奏过程中既能体现出钢琴协奏独具的特色,又能更加贴近乐队协奏的效果,对钢琴协奏者来说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要将这两种协奏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必须具备丰富...

  • 认识影像民族志记录的规律(下)

    作者:张晨 刊期:2019年第03期

    影像民族志既是影像作品,又是民族志作品,因此影像民族志具有影像与民族志记录的双重规律。影像摄制方面,民众在摄像机前“表演”、导演在现场执导等“艺术创作”规律特点;民族志方面,客观真实的记录影像又决定了导演和人类学家必须遵循文化规律、尊重民众意愿,不得擅自更改和调整拍摄对象。因此,拍摄影像民族志必须整合双重规律,既注重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