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新疆蒙古族民间音乐考察行记(上)

    作者:哈斯巴特尔; 崔玲玲 刊期:2018年第03期

    这是一篇传统音乐考察行记,主要以新疆蒙古人的传统音乐为对象,考察、采访、记录他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表演.在考察当中以音乐生活为中心,体验、观察、聆听、记录为主要手段.新疆境内生活的蒙古人,目前仍以游牧生产生活为主要经济文化类型,其传统音乐丰富多样,其中长调、短调、英雄史诗、等音乐表演形式以外,呼麦、冒顿·潮尔等多声音乐形式留存.新...

  • 逃逸与融合:山地社会里的非遗传承——以三岔傩戏为例

    作者:吴昶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恩施傩戏历史悠久.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傩戏是依靠当地“端公”团体和他们比较严格的“度职”制度传承下来的.这一建立在山地社会、乡土社会、熟人社会里的师承制度规矩严格,它一方面确保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组成部分的傩戏表演技艺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传承,拒绝了未经师承而获得端公资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 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性保护问题探讨——以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田野调查为研究个案

    作者:包淳; 熊帝骅 刊期:2018年第03期

    当前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的生产性保护工作正在西藏地区积极开展,它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在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中具有普遍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以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为切入点,探讨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性保护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解决原材料危机、提升工艺品质和产量、找准品牌定位、拓宽营销渠道是解决现有问题...

  • 传统仪式的现代存续——一次纳西东巴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作者:朱永强 刊期:2018年第03期

    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开放和民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纳西族东巴婚礼作为旧时极为寻常的人生礼仪,在沉寂半个多世纪后,近年又重新成为纳西族男女青年婚礼时的新选择.文化土壤的改变,异文化的介入不仅使当下的东巴婚礼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反映出传统文化现代语境中存续面临的一般性问题.

  • 仫佬族依饭节道教祭祀音乐的田野考察

    作者:谢美琳 刊期:2018年第03期

    依饭节是仫佬族众多传统节日里最隆重、最盛大、最受欢迎的一个,其所用的宗教祭祀音乐是仫佬人崇拜自然、忠贞信仰善良、善良、勤劳、纯朴的追求。依饭节成了仫佬人的寄托与希望。道教师公是整个祭祀仪式的主要掌控人,仪式活动吸引了来自本族,以及对依饭节道教祭祀有广泛使用和认同的外来人员的观赏。依饭节祭祀音乐是融合道教神祗,以及民间礼俗...

  • 浙江仙居岩画田野调查

    作者:张博文; 孙源; 郭晓云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仙居岩画自发现以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它不仅填补了浙江岩画的空白,也为东部岩画系统衔接上了重要的一环.2017年4月伊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的考察小组成员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前往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对境内的9处岩画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掌握了相关数据资料.本文将简要介绍各岩画点的基本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将类别复杂的图像归...

  • 蒙古族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巴特尔口述采访为例

    作者:党旗; 乌兰其其格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巴特尔的口述采访为例,对科尔沁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传承人何巴特尔简介.二、传承人何巴特尔口述访谈资料的整理.三、阐述了笔者通过此次采访的感想,包括科尔沁地方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包括何巴特尔老人谈科尔沁民歌传承的现状及问题、老人对传承科尔沁民...

  • 亚历山大传说的早期蒙古文异文(四)

    作者:弗朗西斯·伍德曼·柯立甫; 宝花(译); 武志鹏(校) 刊期:2018年第03期

    8叶背面翻译[1]登上Sumur[174]山,四面[175]八方[176]的.[2]群山,[177]所有山谷,广阔[178]大地,[179]都可以看得见.[3]到达[180]Sumur山顶,[181][…],[182]Sul[qarnai][183][…],[184][4]那上面,[185]有-个皮带[186]成[187][…][188]到陆地[189][…],[190][5]Sulqarnai[…][191]那条皮带[192][…][193],[对自己]说,“我要下去.

  • 阴影之下:休斯顿-贝克尔关于黑人美学的后民主主义批评(上)

    作者:温斯顿·纳皮尔; 刘倩云(译); 刘苏(译); 张树天(校) 刊期:2018年第03期

    我们正在等待可以消除一个斑斑锈迹和腐败社会的清新之火。我们的立场是民族主义的……我们的结论,有时略显沉闷。都是些人们熟悉的术语“黑人美学”“黑色力量”“民族时代”等等。如若这些流行的词汇有界定的话,那我们的研究角度即是此指。一、反思黑人的民主主义思想1976年至1988年,是休斯敦·贝克尔利用文化人类学来研究历史和语言变量的时期...

  • 浅谈阿莫尔部落(上)

    作者:贝索尔德·劳费尔; 刘卓(译); 熊永松(校)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1898年和1899年两年间,我跟随北太平洋考察队探索过的部落有:阿伊努部落,他们占领了萨哈林岛西南部;基利亚部落,居住在萨哈林岛的北部,该岛的北部地处阿莫尔低地,毗邻利曼海岸;奥卡和塔格斯部落,他们幽居在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波罗奈谷中,其部落周围就是撒迦林的耐心湾;阿姆贡河流域的通古斯部落;查巴罗夫斯克河流和索菲斯克河流之间的阿莫尔低...

  • 交响诗《红旗颂》的“中西结合”——对作品主题、配器方式以及体裁和音乐结构的分析

    作者:李查宁; 毕丹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使交响诗《红旗颂》能够成为经典的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西方艺术音乐写作技术进行了个性化的灵活运用,又融入了于宏观及微观方面,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写作思维和旋律音调所进行的技术化与艺术化的处理。这种体现于作品中间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术的共性与个性的并存,也可以被理解为“中西结合”的创作思维,它们理应...

  • 蒙古族音乐中的文化基因研究

    作者:李永凤; 付凤玉; 德力根其其格 刊期:2018年第03期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音乐不只是蒙古族的娱乐方式,还是蒙古族节日庆典、重要事件、宗教祭祀、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蒙古族音乐,我们不仅能够管窥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还能够深入蒙古族的文化内核,领悟蒙古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理念,洞悉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

  • “家”的性别隐喻——论山西左权民歌中民间女性日常生活空间的建构

    作者:王昭晖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家”是传统女性日常空间建构的重要体现,既是女性生活的物质场域,也是女性精神生活的隐喻,同时还是女性在这个空间领域中自身的体现.本文以山西左权民歌为文本进而来探讨山西民歌中的民间女性日常生活空间的空间建构,从而发现民歌中的性别表征.

  • 格里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创作分析

    作者:江岩 刊期:2018年第03期

    格里格在艺术歌曲伴奏织体的创作上以简单、明了的织体形式为基础,并通过多样化的处理手法来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文章从柱式和弦型、分解和弦型这两种基本类型以及旋律化、节奏化的几种变化处理方式对格里格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它们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和意义,以此为钢琴伴奏者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提供帮助。

  • 勋伯格音乐的音高组织与结构思维——以《勋伯格三首钢琴小品》(Op.11)第一首为例

    作者:师占成 刊期:2018年第03期

    勋伯格的《三首钢琴小品》(op.11)是一首无调性音乐作品,也是他从成熟的调性创作时期向无调性创作时期过渡的作品。该作品第一首虽具有自由无调性音乐的特点,但调性思维、三度结构的和弦、属七和弦的意义、主调与复调对位织体的形态等传统创作观念随处可见,但材料和音乐的发展过程又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的结构观念。在结构过程中,音高材料与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