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人类学·性别研究·文化批评

    作者:李祥林 刊期:2017年第04期

    性别研究或性别理论作为学术研究的新理念和新视角,在当今时代越来越为哲学、史学、法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人文科学所不可回避。作为文化批评,以“gender”为核心的性别研究,立足人文关怀,着眼性别差异,努力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的语言、文本、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乃至婚姻制度、族群意识、社会结构、宗教信...

  • 内蒙古艺术学院举行建校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刊期:2017年第04期

    9月19-20日,我院隆重举行内蒙古艺术学院建校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9月19日上午9:30分,庆典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全院师生、离退休老干部代表、校友代表、各界嘉宾近800人参加了大会.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白向群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山东、云南、吉林、南京、广西艺术学院及自治区文联领导应邀出会.庆典大会由我院党委书记李延俊主持,黄海院长首先...

  • 川工木雕镇江王菩萨及其文化表征

    作者:李东风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从川工木雕镇江王菩萨的形象来看,其所承载的民间信仰与塑像特点较为独特,做为武将他的形象是少见的“俊男”,所执法器也是多种多样的,最独特的是多数木雕镇江王菩萨像的头盔是活动的,可以卸下来。镇江王菩萨在保留最初的文化表征基础上,是传统文化的遗存,是现实生活、情感诉求和审美理想的表现。镇江王木雕的人物形象、服饰、法器、装饰和动物...

  • 美妙世界的永恒镜像——现代性视阈中的农民画多重内涵解析

    作者:亢宁梅 刊期:2017年第04期

    农民画是在中国本土化的现代性语境中产生的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为国家意志对民间话语的征召、改造、利用,体现的是国家的在场.因为对审美的社会功能性的突出强调,所以无论在中国当代的任何历史时期,它都表现出一种他性,具有“刻奇”的美学品格.通过对民间资源、民俗的改造与宏大话语组接的形式,建构了当代神话.在流动的现代性中,它的多重内涵构...

  • 论《乐记》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

    作者:董波; 冯振华 刊期:2017年第04期

    《乐记》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教育著作,其系统地阐述了儒家传统的礼乐文化,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对“音”与“乐”缘起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价值观;认为“乐”是由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而产生,表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将“声”“音”“乐”的逻辑关系上升到人伦的音乐伦理学观点;“礼”与“乐”异同的分析,展现...

  • 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研究新趋势——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

    作者:安丽哲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非常迅猛,时至今日已有10年,基于田野民族志调查之上的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和趋向,开始为世界的艺术学与人类学研究提供中国经验。2017年的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又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新时代下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目标的再确立以及由艺术与情感,...

  •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田野调查

    作者:张嘉馨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本文以将军崖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论述了将军崖岩画的发现、地理区位、画面分组及画面内容,并应用无人机拍摄和三维扫描技术对将军崖岩画及其周边进行了图像绘制.在此基础上,对将军崖岩画的图像进行了统计与初步分析,并对将军崖岩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对将军崖岩画系统的田野调查和图像记录为将军崖岩画的年代、内涵、风格分析与文化...

  • 浅析咸丰、永顺两地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及传承形态的同与异

    作者:吴昶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土家吊脚楼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集中分布在横跨鄂、湘、渝、黔四省市的武陵山区。目前湖北咸丰县、湖南永顺县两地除保留下大量的传统吊脚楼建筑实体以外,尚各有一批数量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吊脚楼建筑的构造与外观样式受制于传承人——木匠的营造技艺,而营造技艺则又受制于木匠之间的传承形态...

  • 湘西土家族梯玛“杰洛方”仪式田野个案调查

    作者:向婷 刊期:2017年第04期

    梯玛是流传于湘西北部土家族聚居区的-种极为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在土家族人民千百年的生活中承担着禳灾祈福、治病还愿、跳丧礼魂等重要的职能.本文主要运用音乐民族志的书写方式,以梯玛中“杰洛方”仪式为研究个案,详实记录仪式全过程,并对仪式中音乐本体形态进行分析.

  • 纳西族东巴祭司培养的新模式探讨——以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学校为例

    作者:朱永强 刊期:2017年第04期

    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持有者和传承者被称为“东巴”,东巴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纳西族本土宗教东巴教的祭司。历史上,东巴祭司按照血缘纽带家族/家庭传承,有“父传子,传男不传女”的约定俗成。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祭司培养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在很多地方家族/家庭培养模式已经难觅踪影,传统文化的存续受到威胁。本文将对目前纳西族地区东巴文...

  • 内蒙古艺术学院原创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7年11月14、15日,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创演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原创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张英伟.

  • 内蒙古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设计领域研究生作品选登

    作者:弗朗西斯·伍德曼·柯立甫; 宝花; 武志鹏 刊期:2017年第04期

    内蒙古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点于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招收三个年级共26名学生,专业方向分别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该学位点本着艺术设计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宗旨培养学生,培养过程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强调地域与民族特色,在理论与内在素质培养的基础上.

  • 影子帝国:中国边疆的游牧帝国的形成

    作者:托马斯·J·巴菲尔德; 石然; 石娜; 布图格勒其 刊期:2017年第04期

    对于研究帝国的学者来说,由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断建立的大帝国是一个难题。这些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的经济基于移动式的畜牧业,人口少而分散,具有部落社会结构,与邻近的定居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他们相对简单的技术和中心城市的缺乏,使得他们无法形成部级别的组织,更别说建立帝国霸权了。然而,公元前三世纪初始,沿着中国北方的边疆.

  • 略论纳西族民歌类别及艺术特色

    作者:杨杰宏 刊期:2017年第04期

    纳西族民歌从艺术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叙事歌、短歌、山歌、田歌、小调,按其内容可分为劳动歌、习俗歌、山歌、情歌、丧歌、儿歌、小调等.从纳西族民歌风格上看,西部方言区的民歌多悲怨哀伤婉约含蓄,东部方言区纳日人的民歌则奔放明朗,粗犷热情;东西两个方言区的民歌分别受到东巴教、达巴教的深层影响,尤其是唱腔较为突出;借字谐音的“增苴”手法,...

  • “肉傀儡”的一种当代形态——从印尼日惹皮影戏说起

    作者:简圣宇 刊期:2017年第04期

    真人扮演是日惹皮影戏的重要特征。而这种人演傀儡的表演方式,恰好与中国史籍上记载的“肉傀儡”暗合。“肉傀儡”的表演形态在中国戏剧早期史的记载当中语焉不详,于是日惹皮影戏为我们探索中国历史上“肉傀儡”的存在样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