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蒙古族音乐研究百年(二)

    作者:博特乐图; 郭晶晶 刊期:2014年第04期

    二、蒙古族民歌理论研究 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与人民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体裁,故也是音乐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就研究对象而言,蒙古族民歌研究以长调研究为主,近年来各种地方性歌种的研究呈现繁荣景象;就研究领域来看,从民歌的历史到区域风格区,从民歌的体裁本质到表现形式,从形态特征到唱法体系,从风格流派到代表性...

  • 我院音乐学院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世界“非遗”专场音乐会首场巡回演出圆满结束

    刊期:2014年第04期

    2014年11月29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赴北京进行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世界“非遗”专场音乐会巡回演出。此次音乐会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创作与实践中心以及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分别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剧学院...

  • 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1号?Ⅰ乐章》创作特色管窥

    作者:张雅然 刊期:2014年第04期

    音乐作品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弦乐四重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音乐体裁。莫尔吉胡先生这首《弦乐四重奏1号》,集中体现出其音乐创作上的许多特点。本文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对其主题创作、曲式结构、调式和声、音乐织体形态和演奏技巧发挥等诸方面的音乐元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与研究,从中得出一些“弦乐四重奏”民族化方面的创作经验,对...

  • 我院参加全国综合性艺术院校第二十次交流协作会

    刊期:2014年第04期

    2014年10月12日,全国综合性艺术院校第二十次交流协作会在山东艺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与内涵式发展”为议题,共同探讨综合性艺术院校综合改革路径与实现内涵式发展建设等问题。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领导,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七...

  • “每日练习”与身体机能和音乐技能的增长

    作者:Jason; Dovel; 王增鑫; 李锐 刊期:2014年第04期

    每个小号演奏者应该保持“每日练习”(Daily Routine)有诸多原因。在文中我会一一列出。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对“每日练习”形成正确认识,并对自己的个人练习和进展有所帮助。文中提到的教材都很值得一试,然而还有很多其他教材可供选用,作者鼓励大家尝试不同教程,并寻求和发展一套适合自身的“每日练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自己从前...

  • 功能性转换与拙朴之美的强化--论荣昌传统夏布工艺文化及其当代创新发展

    作者:李雪艳 刊期:2014年第04期

    荣昌夏布的织造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传统生活中发挥着衣饰帷帐等植物性纤维织物的重要日用功能;其独特的浆漂工艺使夏布轻薄细密,色泽莹润的优良品质得以最终实现;荣昌夏布材质、肌理、工艺场景特有的拙朴之美,在当代夏布创新工艺发展中得以强化,并赋予夏布扇、画以沉静、古朴的风格;夏布现代日用品的功能性转向,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

  • 川东北木雕“牛王菩萨”的文化意蕴

    作者:李东风 刊期:2014年第04期

    牛成为民间的保护神,渊源于远古的动物图腾信仰,后来演变为动物神。秦代已有祭牛神的风俗。川东北地区有供奉“牛王菩萨”的习俗,大多为20-40公分左右的木雕造像,木雕作品的菩萨和牛,形象生动、姿态各异。造像把对牛的图腾崇拜和佛教菩萨信仰结合在一起,其文化意蕴已经不是单一的宗教祭祀,是农耕文化的体现。是道教、佛教、原始图腾崇拜...

  • 蚺蛇与甘工鸟:黎族造物的图腾与禁忌

    作者:袁晓莉 刊期:2014年第04期

    人类在面对自然的压力与生存的威胁时,会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来保护自己,它可能是对人类生存有力的某种动植物,抑或是使人无比畏惧的生灵。而蚺蛇在黎族先民的生活中,同时扮演了这两个角色。对于穿梭于山区密林和跋涉于河流的黎族人来说,蛇是重要的图腾代表,他们以印记与象征的方式将蛇形挂在门楣上、戴在脖颈上、织绣在衣服上、刻画在身体...

  • 侗族传统民居色彩象征研究

    作者:赵巧艳 刊期: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色彩符号与象征蕴义的理论梳理,提炼出侗族基于对色彩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在传统民居上所形成的一整套色彩象征体系。然后以这套系统中五种基本颜色——红、白、黑、黄、青(绿)为剖析对象,分别对侗族传统民居色彩象征意义传递的两个媒介物——建造仪式和空间区隔中的色彩运用及意义表征进行阐释。结论表明,无论仪式场域的色彩运用,...

  • 浅议大理小镇商铺与当地木雕发展的关系

    作者:胡凌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剑川木雕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下,工艺品的作坊式生产和集镇商铺销售不仅是一种补充,更是该手工艺文化的精华所在和希望所在。本文通过对剑川县商贸重镇甸南的木雕商铺的例说与简述,大略表明了木雕个体生产者和从业人员的生存状况与行业发展趋势。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非产业化的手工艺加工领域,对现有发展模式有所调整。

  • 鲁锦织造技艺的田野调查报告

    作者:张彦芬 刊期:2014年第04期

    鲁锦作为鲁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织造技艺,以其织造工艺的复杂性、浑厚质朴的实用性、色彩艳丽的审美性及所蕴含的吉利祥瑞的民俗寓意得以传承发展。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民众的生活方式及各种价值观念的檀变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鲁锦逐渐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面临着保护与抢救的严峻挑战。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鲁锦织造技艺于2008年...

  • 我院《学报》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奖中获奖

    刊期:2014年第04期

    2014年11月21日至24日,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的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颁奖典礼暨第七届第三次理事会在广州召开。出版局刘建生副局长、教育部社科司徐艳国副司长和田敬诚处长,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学报和专业期刊编辑部近千人参加了颁奖会。我院《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徐英教授出席了评奖活动。

  • 内蒙古河套面塑的田野调查

    作者:刘雅超 刊期:2014年第04期

    产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河套面塑艺术,是内蒙古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互动的民间艺术硕果,黄河河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面塑提供了优质的面粉,作为河套面塑艺术发源地的杭锦后旗地区,恰处于黄河河套的中心区域。2010年,河套面塑被杭锦后旗人民政府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后又入选巴彦淖尔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通过...

  • 美洲地区“蹲踞式人形”岩画的分类与内涵阐释

    作者:张嘉馨; 孙晓勇 刊期:2014年第04期

    远去的人们已经沉默,但留下的岩画还在诉说着久远而生动的故事,展现着史前先民对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认知与解读。本文通过对美洲大陆蹲踞式岩画的梳理和内涵挖掘,探讨蹲踞式岩画与当地风俗、神话、天地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每个地区独特性的基础上抽象出蹲踞式岩画这一世界性语汇的“通识”意义。

  • 城镇化进程中巨野农民画发展的人类学阐释

    作者:邢楠楠 刊期:2014年第04期

    农民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代表,是生发于农村并以农民为创作主体而得以呈现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五个传统农民画村落的田野调查,并以巨野董官镇刘官屯村、城关镇洪庙村和独山镇王刘村为个案,调研山东省农民画的历史和村落发展现状,探讨农民画艺术形式的保护及产业的发展的问题,以巨野农民画为例的人类学阐释旨在探索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