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再认识

    作者:方李莉 刊期:2014年第03期

    少数民族与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文化看似比高科技文化落后,但有一天我们可能需要这些文化来拯救我们,因为他们可以不需要电、不需要机器就存活下来,而现代文化一旦失去这些外在的人造设备就无法存活。因此,这些传统人类的传统文化,就像是那些野生植物的基因,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的生态圈是至关重要的。

  • 怎样为文化资源分类

    作者:李树榕 刊期:2014年第03期

    要解决目前为文化资源分类存在的不足,如标准不够明确或不够科学,逻辑不够严谨,覆盖不够周延等问题,首先就要以“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逻辑起点,进而确立以“获取文化资源的途径”为基本的分类标准,这样,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别:一是物质实证性文化资源;二是文字与影像记载性文化资源;三是行为传承性文化资源。

  • 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田野考察——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为例

    作者:乌仁其其格; 那仁朝格图 刊期:2014年第03期

    蒙古族自古就有崇尚火的习俗,蒙古族火崇拜习俗除日常祭火外,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祭灶。笔者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祭灶习俗进行了田野考察,记述了仪式的全过程,探讨了仪式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祭火仪式的变迁以及引发变迁的因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 “景漂”和景德镇当代陶艺——以乐天陶社创意市集为案例分析

    作者:李松杰 刊期:2014年第03期

    景德镇是著名的手工业移民城市,近年来,大量外来艺术家到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而被称为景漂。乐天陶社以雕塑瓷厂旧址为依托,为外来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本文运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乐天陶社创意市集运作模式、作品风格、摊主来源等进行分析,探宄其发展背后的人员来源和利益博弈,揭示景德镇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外来元素,进而为景...

  • 桂西北彝族服饰考

    作者:许艳 刊期:2014年第03期

    桂西北地区的彝族从云南经贵州迁入,其传统衣饰习惯基本承袭先制。由于当地的彝族人口极少,且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杂居,至清末以后,桂西北的彝族逐渐与云南、贵州彝族传统相背离,并呈现了与同区域的苗、壮及汉族融合的趋势。民族服饰作为彝民族最前沿最敏感的文化符号,是地域文化环境和时代精神面貌的体现。

  • 跨文化比较与艺术

    作者:威尔弗莱德·范·丹姆; 刘翔宇 刊期:2014年第03期

    人类不同的群体间一直进行着外表、产品、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比较。这些比较通常漠视群体间的共同点,而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普遍存在性和当地根植性的视觉艺术,构成了探究跨文化比较问题的一个尤有成效的领域。

  • 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呼麦艺术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刊期:2014年第03期

    2014年7月13日下午三点,内蒙古大学艺术续约按艺术学院小音乐厅里云集了近百名自治区各单位及业余呼麦爱好者,将近距离欣赏和聆听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奇乐吉勒沁》呼麦组合的学术讲座。

  • 主体间性与岩画艺术解读(下)

    刊期:2014年第03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为学生、20世纪70年代作为初级讲师,我与彼得·乌科(PeterUckO)和安德莉·罗森菲尔德(Andree Rosenfeld)一起参与了西班牙北部史前岩画艺术研究项目。这些美丽的绘画和雕刻是在一到两万年以前由梭鲁特(Solutrian)和马格德林(Magdalenian)地区的狩猎采集民所创作的。尽管它们对于其创作者来说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今却...

  • 使用数字技术确定史前手印岩画中的性别身份

    作者:王则; 维纳·格; 迪恩·斯诺; 派森特·梅特; 黎·格里; 张嘉馨 刊期:2014年第03期

    从人类手印中提取信息确定性别以推断史前手印岩画中男女的性别角色。人们曾以手工的方式测算手指长度的比例和其他物理特征来判断性别角色。绝大多数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基于手工测量长度,因此常常受制于出版的图片中信息量的缺失。我们已经探索了一种通过测量获取手部图像的信息并基于现代机器学习确定性别角色。这足目前己知的用自动化程序代替...

  • 论六朝时期的绘画观

    作者:李修建 刊期:2014年第03期

    六朝时期一般被笼统地视为文艺的自觉时代,不过各艺术门类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魏晋前后,画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发生了转移,由之前的无名画工为主一变而为士人主导。绘画在六朝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低于文学、音乐和书法,不过亦成为士人文化素养的一个体现。六朝绘画的功能,人物画以道德教化为主,山水画则以审美为主要目的。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新国画运动分析

    作者:亢宁梅 刊期:2014年第03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对中国画的改造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个改造不是基于艺术的必然规律,而是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力干预下被动进行的。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传统的中国画经历了“新国画”“新山水画”,表现诗意和革命圣地的山水画,最终完成了对高雅文人画的改造,国画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图像。

  • 蒙古族音乐研究百年(一)

    作者:博特乐图; 郭晶晶 刊期:2014年第03期

    中国蒙古族音乐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以当代蒙古族民俗学的开拓者——罗桑悫丹(1875~?)于1915~1918年间完成的《蒙古风俗鉴》算起,至40年代末,蒙古族音乐研究孕育并发端于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当中,到了40年代末,蒙古族音乐学资料学科开始形成,并到80年代蒙古族音乐研究理论音乐学的形成与发展,再至如今蒙古族音乐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 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教授来我院讲学及指导我院交响乐团排练

    刊期:2014年第03期

    2014年7月12日上午,音乐学院管弦系师生及内蒙古青年交响乐团全体成员,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演艺厅迎来了我国著名指挥家姜金一先生。他将担任本届“天籁草原”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指挥,并在音乐节期间指导我院的青年交响乐团进行日常学习与排练。

  • 鄂温克族扎恩达拉嘎的多样化风格与成因

    作者:苗金海 刊期:2014年第03期

    鄂温克族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与此相应,鄂温克族的民间音乐特别是扎恩达拉嘎的多样化特征也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其音乐内容、题材的广泛性,所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音乐形态、演唱技法的多样性等诸多方面。本文以体裁、题材为依据对扎恩达拉嘎进行分类,探讨其多样化风格的成因,以及决定其音乐共性风格的美学内涵。

  • 中央民族大学斯仁那达米德教授应邀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刊期:2014年第03期

    2014年7月18日下午,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斯仁那达米德教授,应邀举行以“民族音乐元素在创作中的运用”为题的学术讲座。斯仁老师首先回忆60年代在艺校上学和毕业以后牧区的生活,并将之视为是他一生创作中的丰厚积累。他说:马头琴学习给其创作带来了积淀,牧区的生活体验和蒙古族民歌的熏陶,又为其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