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萌”作为一种美

    作者:周星 刊期:2014年第01期

    “萌”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及文化生活中颇为醒目。以动画、漫画、电子游戏和互联网等为媒介,“萌”是弥漫于日本和中国的越境性审美文化现象。从艺术人类学之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萌”,有助于揭示“萌”之美的普世性。

  • 论美学: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

    作者:罗伯特·莱顿(英国); 关祎; 邢书宇 刊期:2014年第01期

    人类学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学科,其中生物人类学研究人类进化方面的问题,包括解剖与健康,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方面的问题。人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要求研究分析不仅局限于心理学。正如杜尔干所指出的,社会与文化具有这样的一种特性,它们影响着个体所固有的心理和生理倾向,决定它们何时被怎样唤醒...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基地班五名同学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助赴美国留学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14年2月28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树人”海外研修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基地班的宝日格勒、呼和图拉嘎、好特门乌力吉、耐吉拉、喾日瓦等五名同学成为这项活动的被捐助者,即将赴美国肯塔基大学进行四年的本科学习。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在国家民政部...

  • 浙江桐乡五泾村清明节调查报告

    作者:杨秀 刊期:2014年第01期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一直为民间所重视。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参照部分地方志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等内容,重点对五泾村清明节习俗进行描述。对五泾村清明节民俗事象的调查与关注,不难感受到民众对清明节的重视,虽然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方式会有所变化。人们通过一系列民俗仪式,确立了人与神灵、与祖先、与自然之间的...

  • 感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与仪式中的文明精髓

    作者:石剑峰; 彭分田; 石裕祖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仪式的内容和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包含和浓缩了民族文化进程中“天人合一,灵物共融”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和民族智慧,拥有海量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创新的机遇。认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不能脱开人类精神;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民族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节日文化,它是一系列规范和准则,具有民族精神的传导价值...

  • 窑与窑祭的社会功能——以江苏昆山锦溪祝家甸村土窑与窑神祭拜仪式为例

    作者:李雪艳 刊期:2014年第01期

    江苏昆山锦溪朱家甸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砖瓦烧制为主业,大部分村民以盘窑、烧窑、祭窑为生产与生活的主要方式。当地砖瓦窑为馒头形土窑,由烟冲、圆弧形的主体建筑与窑房三个部分组成;砖瓦烧制工艺要经过满窑、火烧、揽烟、浇水转釉等不同环节;当地祭拜的大小太太具有窑神兼农业神的双重身份,其祭拜仪式发挥着社会整...

  • 我国民营艺术院团的现状及发展

    作者:刘筠梅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我国的民营艺术院团,尽管机制相对灵活、运转比较自由,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繁荣基层文化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依然面临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缺乏稳定的演职人员队伍、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缺乏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许多困难。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继续加大政策...

  • 石堆上的音乐——内蒙古乌拉特地区蒙古族“敖包”祭仪“音声”考察与思考

    作者:董波 刊期:2014年第01期

    敖包祭祀活动是蒙古族祖先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经过世世代代相传到了今天。敖包祭祀仪式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过程。为揭示敖包及仪式的音乐文化内涵,文章以实地个案考察等方法,揭示乌拉特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与蒙古族萨满、佛教等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我们的田野考察和观看,乌拉特敖包仪式中的经韵音乐十分丰富。敖包祭祀仪式中的祭词、祝词、赞...

  • 被遗忘的民间音乐奇葩——码头调纵横谈

    作者:苗幼卿 刊期:2014年第01期

    码头调系内蒙古西部地区民俗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歌曲品种,主要用于内蒙古西部地区民间的“社火”中。曾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在内蒙古西部地区风靡一时。但由于种种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码头调这一民间音乐奇葩似乎已被人遗忘,也未曾有研究文章关注。本文展示了研究码头调的初步探索,一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专家学者注意;二是呼吁抓...

  • 内蒙古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的王济达、油画家金高作品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14年3月4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雕塑家协会、内蒙古文联、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著名雕塑家王济达先生、油画家金高女士作品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延续·碰撞·交融——《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节奏语境探析

    作者:李梅 刊期:2014年第01期

    《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是我区著名作曲家李世相先生依托蒙古族民歌(短调、长调)、蒙古族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整部作品由10组47首小曲组成。蒙古族民歌元素的丰富运用是其中的亮点,节奏的灵活多变在每一首小曲中都得以充分的展现。本文以音乐中的节奏元素为切入点,试图以节奏语境为背景,探索、阐释蒙古族民歌的韵律如何在音乐创作中...

  • 诗与乐高度结合的艺术——谈《忽必烈汗的欢乐宫》的创作

    作者:撖睿文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共同放射出来的艺术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浪漫主义中后期的文学和音乐出发,以钢琴曲《忽必烈汗的欢乐宫》为研究对象,拟对其创作灵感来源、创作背景及其创作技法概述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阐述其艺术之所在。

  • 音乐文化的继续与融合——蒙古高音四胡及其音乐的文化思考

    作者:包爱玲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以蒙古高音四胡的发展历史为线索,研究蒙古高音四胡及其音乐在各个时期所具有的特点,如乐器的形制,乐器的纹饰,代表人物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素质以及四胡音乐等方面,来探究蒙古高音四胡及其音乐所属的文化类型和所具有的文化特征。

  • 我院举行2012—2013学年“宝音德力格尔蒙古族长调民歌奖学金”颁发仪式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13年12月20日下午16:00,2012—2013学年“宝音德力格尔蒙古族长调民歌奖学金”颁发仪式在我院小音乐厅举行。我院院长李玉林、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毅力出席了颁发仪式,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文体广电局局长图日巴图、副局长哈斯也应邀前来出席了颁发仪式。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宝音德力格尔老师的亲属和学生以及我院师生100余人参加了颁...

  • 蒙族服饰与早期满族服饰的形成

    作者:刘菲 刊期:2014年第01期

    满族崛起于辽东之前,其传统服饰为上下联署的盘领紧身箭袖长袍,男子剃额前发,编辫垂后,女子辫发盘发髻。服饰面料朴素、少华饰。自努尔哈赤崛起之时,满族服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服饰发展的成果,为人关后的满清服饰奠定了坚实的形式基础。本文选择满族服饰形成初期这一时段,具体分析在帽子、朝服等方面,满族如何逐步将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