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伶人家族的社交圈及其文化分析

    作者:厉震林 刊期:2012年第02期

    伶人家族的社交圈,主要分为文士圈、官吏圈和商人圈。由于伶业的泛家族化现象,伶界内部的人际"社交"关系,没有成为伶人家族"社交圈"的论述对象,应该说它对于伶人家族的内在作用更加显著,形成了伶人家族"社交"的"内生态圈"。与文士、官吏、商人三个阶层形成的伶人家族"社交圈",则是伶人家族"社交"的"外生态圈",如此的"外生态圈",...

  • 丧葬习俗与戏曲文化传播

    作者:陈建华 刊期:2012年第02期

    娱尸的表现形式为丧葬作乐,但并非一切丧葬作乐都是娱尸;娱尸一词出现在明代,但娱尸现象古已有之,其主要源头为古楚地的歌舞娱神乐鬼之俗;明人称娱尸不仅指称南方少数民族这种习俗,也包括当时颇为风行的佛教葬仪;娱尸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其内容由最初仪式性的歌舞不断发展为专业性的演剧。丧葬演剧的演出时间有停丧演剧、出殡演剧、逢七演...

  • 独具特色的川西北藏羌戏剧文化遗产

    作者:李祥林 刊期:2012年第02期

    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种种原因,此项研究向来是中国戏剧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在多民族文化交流频繁的四川地区,有风格别具的羌族释比戏和藏族格萨尔藏戏,二者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在书籍乃至媒体中的亮相颇有限,这跟多年来学术界对之的发掘和掌握、认识和重视皆不够大有关系。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研究者关注。

  • 李玉林院长出席“可见之诗——第二届油画写生作品展”和“王彤艺术展”

    刊期:2012年第02期

    2012年4月14日~16日,我院院长李玉林率领我院美术系主任王荣教授、美术系油画教研室周宇教授、公共课教学部主任李欢喜副教授等一行5人,赴北京出席了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与国子监油画艺术馆协办的“可见之诗——第二届油画写生作品展”和由北京德兹画廊主办的“王彤艺术展”。

  • 革面九弦琴探微

    作者:莫尔吉胡 刊期:2012年第02期

    《魏书》有:"乐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的记载,这段文字第一次有革面九弦琴的历史记录。朝鲜族伽倻琴或是汉族筝琴是否与九弦琴有着源与流的必然联系尚须作进一步的探索,但对蒙古雅托噶琴来说"木槽革面"九弦琴便是其前身可能不会存有疑义了。

  • 王鹏瑞教授在我院美术系举办学术讲座

    刊期:2012年第02期

    2012年3月30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王鹏瑞教授以"威尼斯双年艺术展与中国当代艺术"为题举办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分别以介绍威尼斯双年艺术展、艺术展中中国的当代艺术为主线,引以大量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展览中的优秀作品,以及王鹏瑞教授的个人感想。同学们从这场精彩的讲座中受益匪浅,了解到世界当代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 乌珠穆沁民歌《乌林达瓦》的相关传说及地名缘由

    作者:朝克图 刊期:2012年第02期

    蒙古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精髓,民歌展示了蒙古民族音乐创造的最高艺术成就。千百年来,蒙古族民歌伴随着这个民族,渗透到他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民歌优美的曲调因其发自于蒙古民族内心又传达出这个民族的情感而独具魅力,其中,歌词记录并积淀着蒙古民族的心路历程。

  •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来我院讲学

    刊期:2012年第02期

    2012年5月22日晚7:30,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一川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王教授在学院小音乐厅作了题为《媒介融合时代的艺术状况》学术讲座。学院教师与研究生10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前,学院副院长宋生贵教授代表学院为王一川教授颁发了我院客座教授聘书。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蒙古族婚礼仪式“音声”的田野调查

    作者:杜峥嵘 刊期:2012年第02期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蒙古族婚礼极具民俗特色。通过对当地蒙古族婚礼仪式过程及其"音声"的调查与分析认为,伴随蒙古族婚礼仪式内容的演变,仪式中的音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曲目的变化和音声形式的变化。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传统的仪式内容越发显示其无法超越的内涵和文化魅力。

  • 内蒙古西部地区“打坐腔”及其与“二人台”之关系探究

    作者:陈锐 刊期:2012年第02期

    打坐腔形式广泛流传于山西省以北,河北省西北部、阴山以南的地区,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富有地域特点的地方性唱腔形式之一,也是当今二人台艺术的前身。在二人台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打坐腔"形式仍然广泛地流行于群众之中。其演唱具有创作性、即兴性,其形式是晋冀陕蒙的文化融合,具有民族民间朴实的文化特征。

  • 把美好留在大草原——忆作曲家杜兆植先生

    作者:段泽兴 刊期:2012年第02期

    杜兆植先生是一名研究型的文化学者,他对蒙古民族音乐的钟爱不仅仅停留在对音乐具体形态的了解,而且在于对草原文化美学观念的不断思索,他从生活中去体验,在理论上去探讨。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杜兆植先生的艺德和人格魅力有口皆碑,他对内蒙古音乐创作人才的关爱和培养是他的一大历史功绩。杜兆植先生是一位具有大家风范的艺术家,他一生的创作涉...

  • 杜兆植音乐作品的和声风格与调性布局特色探析

    作者:李静 刊期:2012年第02期

    杜兆植的作品在和声材料上大量运用非三度和弦结构手法,在和声音响上注重色彩性的写作,在调性上运用多层次的复合调式、复合和弦,并运用多声部线条手法进行调性上的扩展等,使他的音乐创作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和声思维及和声语言,其音乐作品发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富有独特的逻辑性。

  • 物质文化、书写主体与时代思潮:六朝书法勃兴的三大要素

    作者:李修建 刊期:2012年第02期

    六朝时期,书法成为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纸的出现与应用,为书法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六朝帝王多好书,推动了书法的发展;世族阶层以其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与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为学习书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文化保障,书法成为体现其门第家风的文化符号。三是崇尚自然的玄学与六朝时期风行的行书、草书的文化精...

  • 西藏夏鲁寺集会大殿美术遗存的初步考察

    作者:贾玉平; 杨清凡 刊期:2012年第02期

    夏鲁寺是西藏佛教后弘初期所建古老寺院之一。该寺至今仍比较好地保存着建寺以来的美术遗存,其美术风格的多元性堪称西藏中部乃至整个西藏古代美术中的典型。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夏鲁寺集会大殿的壁画和建筑装饰做了初步分析,认为13~14世纪是夏鲁寺建筑及其壁画、雕塑艺术成熟期。

  • 创意图形构成形式语言在现代平面广告中的视觉表现

    作者:赵媛 刊期:2012年第02期

    创意图形除了具备一般图形符号的形式语义,在传达个性理念、构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独创形式规律和组织变化。创意图形力求从线条、结构、组合关系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运用,通过视觉形象来造就更深层次的视觉语言;更注意"意"与"象"的表达,重视"形"与"义"的转化,因而使图形本身更具深刻的寓意,以简洁而清晰的阐释方式说明信息内容,以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