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民族艺术与民间艺术中的非物质和物质遗产

    作者:罗伯特·莱顿; 关祎 刊期:2010年第04期

    非物质遗产想要被保存下来,其理念和价值观就必须为观众所接受或最好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对于物质遗产来说,艺术家必须能够获得创作所需的物质材料。一旦材料的来源枯竭,艺术家就不得不停止创作或者另寻他途。遗产的物质方面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部分,它们在其中被制作、使用和交换,并且传统或许需要改变才能被保存下来。笔者通过后...

  • 新世纪新理念:文化作为资源

    作者:刘锡诚 刊期:2010年第04期

    由方李莉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12卷),是在已故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为学术总指导、方李莉为组长、有上百名学者参加调查和写作、历时七年完成的大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成果总汇。对它的出版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 流变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地域影响下满族剪纸表现手法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王纪 刊期:2010年第04期

    满族剪纸传统表现手法有剪、熏、衬、烧、撕,其中剪的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由原来的"插剪"发展出"掏剪""连接线""短线"等方法。这些技法的产生源自民间艺人对空间表达的需求,更重要的它是在长白山地域、材料、满族剪纸传统的特定剪技的前提下形成的独特表现手法,也成为今天满族剪纸技艺的识别系统。

  • 从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解读蒙古刀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吴苏荣贵 刊期:2010年第04期

    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诠释蒙古刀的形成、发展及其工艺特色,认为蒙古刀这一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延续并记载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勇敢、智慧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继承发展并丰富了草原游牧文明。

  •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芭排与西兰卡普

    作者:田明 刊期:2010年第04期

    苗族织锦芭排是历史上仡佬人直接继承了僚的织造文化,同时与三苗及土家人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中形成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由賨布结合僚布技术发展的结果,是融合了僚的织造文化而形成的土家族典型织物代表,两者有相近的文化渊源,是同根姊妹。但又分别属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晶,各自有不同的特点,不是同一种织锦。

  • 美国钢琴家希拉里·戴马斯克在我院举办讲座和独奏音乐会

    刊期:2010年第04期

    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承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和内蒙古音乐家协会键盘乐学会共同协办的美国青年钢琴家希拉里.戴马斯克学术讲座和钢琴独奏音乐会,于2010年12月15日在我院举行。上午10点希拉里.戴马斯克举办了题为《传统的西方钢琴音乐》讲座,晚上7点在学院音乐厅举办了他的钢琴独奏音乐会,收到了极佳...

  • 花鼓灯舞鞋“衬子”制作的田野调查

    作者:刘伽 刊期:2010年第04期

    花鼓灯是包括舞蹈、锣鼓音乐、灯歌以及具有一定情节的后场小戏等多种表演形式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衬子"是花鼓灯改革前女角"兰花"表演时的重要道具,为了有效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笔者于2010年8月期间,前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冯嘴子村,进行关于花鼓灯舞鞋"衬子"制作的田野调查,考察包括"衬子"制作的材料、工具及工艺流程。

  • 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研究的几点看法

    作者:徐万邦 刊期:2010年第04期

    针对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提出自己对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中的概念问题和当前研究动态的看法。认为,"工艺""手工艺"是指技术层面的东西,即民间所说的手艺;而"工艺美术"和"工艺品"指的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即指技艺手段创造出来的作品。

  • 关于装饰艺术综合材料实训课程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兆斌 刊期:2010年第04期

    结合"装饰艺术综合材料实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在分析研究其他同类院校该课程开设状况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定位、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了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重视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 西方视野下的泛音歌唱研究

    作者:徐欣 刊期:2010年第04期

    1970年代以来,源于亚洲腹地的呼麦逐渐被西方世界所熟知。此后,在不断地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整个西方(以欧美为主)不仅在学术领域对呼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还有众多音乐家、作曲家以及笃信声音治疗功效的新世纪运动者们,在泛音歌唱的表演、创作、教学、精神灵性运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发展出有别于东方传统的"泛音歌唱"知识与应用体系。...

  • 论蒙古族乌日汀哆的可塑性与即兴性

    作者:格日勒图 刊期:2010年第04期

    蒙古族乌日汀哆堪称是具有"非律动性"自由节奏节拍的、有丰富的装饰技巧的拖腔体音乐。然而对乌日汀哆来讲,"自由"二字不仅仅局限于节奏节拍,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这些自由性,创造了乌日汀哆的可塑性,而可塑性又创造了即兴性。这些都体现在每一位歌者演唱风格特点的差别及他们每次或每一段演唱的不同程度的区别中。

  • 演唱蒙古族长调的心理空间需求与即兴性

    作者:好必斯 刊期:2010年第04期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特殊产物,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并生成了特殊的音乐文化形态,而在诠释(表演)这一音乐形式时,需求相对的环境空间或心理空间,特殊的音乐文化形态及演唱环境,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心理状态。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主编李玉林出席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

    刊期:2010年第04期

    2010年11月5日~11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联合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10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自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以来的第3次跨学科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来自国内外的一百二十多位人类学、民俗学、

  • 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中的“马步节奏”内涵

    作者:李世相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与蒙古族长调民歌相比,短调民歌的旋律节奏组合清晰明了,具有鲜明的均分律动特点和节奏强弱关系与节拍强弱关系相一致等特点。短调民歌在旋律节奏构成方面与游牧民族的"马背文化"内涵有着紧密联系。这一点甚至直接反映于民歌之中,"马步节奏"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 蟒古思因·乌力格尔《宝迪嘎拉巴可汗》中的角色类型及其演述禁忌

    作者:佟占文 刊期:2010年第04期

    对布仁初古拉演述的蟒古思因·乌力格尔《宝迪嘎拉巴可汗》中的角色进行类型学分析,讨论了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的故事及角色属性。认为,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是一种高度模式化的故事类型,其表演是在既定的结构程式和民俗语境中进行的,且有明确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