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小城之春》与中国电影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作者:于丽娜 刊期:2006年第04期

    《小城之春》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也是世界电影叙事技巧革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之春》在中国电影叙事美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超前的视角意识,更重要的是它探索了第一人称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方式的种种可能性,甚至可以说是无限可能性。

  • 从“他者观望”到民族意识的复苏——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流变

    作者:韦朋 刊期:2006年第04期

    蒙古族题材电影从1942年拍摄的《塞上风云》开始进入“他者观望”视野,经历了统一意识形态下的自我丧失,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才真正到达个性弘扬、民族意识复苏的阶段,出现了一批以追溯民族源流、探求民族心理、关注民族生存现状、唤醒民族精神的杰作。

  •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刘筠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关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艺术特征,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大体可将其归纳为三点:综合性、写意性、程式化。中国戏曲兼容并蓄,无所不包的综合表现手段,与中国美学思想是一以贯通的;而其写意性是在漫长的戏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程式化是其他艺术文化因素渗入的结果,同时,戏曲艺术的叙述功能、娱乐功能、观赏功能也是形成程式化的原因。

  • 多维学科视野下的艺术研究

    作者:李欢喜 刊期:2006年第04期

    艺术学具有丰富的涵容性,它涵盖了艺术领域诸种形式的艺术研究,艺术研究者须具备圆融贯通的艺术眼界,尽可能打通各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壁垒,以求得圆通的识解,逼近艺术的本真。从哲学、科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维学科视野来观照艺术,窥视艺术创作、传播、欣赏的规律与艺术发展的源流。

  • 科尔沁博的尚黑礼俗

    作者:湖林; 白翠英 刊期:2006年第04期

    生态环境造就了科尔沁的色彩文化,科尔沁博传播保存了尚黑风骨。科尔沁博尚黑的传统表征、宗教内涵、祭祀仪式佐证:上古尚黑,黑色地位最高;中古尚白,白色最神圣;尚黑随着蒙古人生产方式由狩猎进化为游牧而分化;尚白随着蒙古人畜牧业的发展而固化。从宗教意义上讲,尚黑因科尔沁博的衰落淡化,尚白因喇嘛教的盛行强化。尚黑、尚白、尚蓝均...

  • 草原百灵放歌世界合唱比赛勇夺金牌

    作者:晓侃 刊期:2006年第04期

    7月15日-26日,在厦门举办的素有艺术界奥林匹克之称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上,我院音乐系百灵合唱团力拔头筹,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荣获“有表演民谣”项目金奖金牌和“无伴奏合唱”项目金奖银牌。

  • 科尔沁博(萨满)宗教治疗仪式中的法器

    作者:乌仁其其格 刊期:2006年第04期

    萨满教曾是蒙古族最主要的宗教形态,萨满文化对蒙古族传统文化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纵观萨满教文化的全部内容,萨满驱邪治病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特征。对于信仰萨满教的蒙古族而言,萨满就是指能与灵异沟通、驱邪治病的巫医。在萨满名目繁多的宗教治疗仪式中,萨满法器均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与功能。萨满就是借助于各种仪式,借助于“道具”——...

  • 在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我院取得参赛“桃李杯”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作者:晓侃 刊期:2006年第04期

    8月8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我院师生不负众望,再创佳绩,取得了学院参赛“桃李杯”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 空间化的彝族民居文化——以云南麻栗树村的土掌房为个案

    作者:谷家荣 刊期:2006年第04期

    根据田野调查,以云南麻栗树村花腰彝的土掌房为例,剖析彝族民居,由其民居的表层物质形态入手,从土掌房的选址、构建和它的空间布局来看,它是滇南花腰彝民居建筑汉化的历史产物;而从土掌房的文化内涵角度则可见其体现了家族意识、宗教伦理意识等。

  • 近代以来凤凰苗族服饰文化变迁

    作者:梁自玉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近代以来,凤凰苗族服饰在民族和社会变迁过程中,从款式、面料、制作到功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传统的苗族服饰的现代化导致其民族文化的内涵淡化,其变迁更加实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隆重召开国际、国内大赛获奖表彰大会

    作者:晓侃 刊期:2006年第04期

    9月26日下午,学院音乐乐隆重召开国际、国内大赛获奖表彰暨教职工大会。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董树君副部长、校党委书记刘丽华教授和我院领导出会并在主席台就座。全院教职员工和受表彰学生参加了大会。

  • 《嘎达梅林》交响诗中的民歌主题运用方式探析

    作者:范志国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曲家辛沪光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和中国传统的作曲技法,以内蒙民歌《嘎达梅林》旋律为素材创作了《嘎达梅林交响诗》,作曲家在交响诗中没有将原民歌的曲调完整引入,而是采用拆开、扩大、紧缩等手法,组成引子、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等主要材料,最后,只有在尾声部分民歌的旋律才完整地得到了展现。

  • “乡愁”悠悠“归”管弦——关于马头琴协奏曲《归》的创作

    作者:谭勇; 穆兰; 刘骁 刊期:2006年第04期

    马头琴协奏曲《归》的创作,是对民族音乐素材使用、乐曲技法整合、民族乐器交响化的探索创新,从中总结出民族器乐结构应为所表达的内容服务,民族器乐作品更应该表现恢宏的题材,关注、发掘、深入到人性之魂灵之中。

  • 浅议声乐演唱中的换声区问题

    作者:张美荣 刊期:2006年第04期

    换声区是在一定的音高上,为平稳地唱高音打下基础,正确的换声区位置可以建立起高音的基础,采用换声区过渡的方法,是使声音进入头腔获得理想的高音,并使高声区与中、低声区统一的手段。

  • 试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意境美

    作者:萨日娜 刊期:2006年第04期

    意境美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论很早就渗透到蒙古族文学艺术领域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自由而悠长的旋律与简洁精练的语言(歌词)完美统一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营造高而悠远的意境。其意境特点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激发听众的不尽联想和想象,具有超越语意性和造型的深广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