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rts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33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舞蹈及影视、绘画及工艺美术、田野调查、翻译之窗、艺术理论研究、其他、序跋与评介、补白、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2096-5621
国内刊号:15-1335/J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174
总被引量:1474
H指数:5
  • 云肩在蒙元服饰中的运用

    作者:金琳 刊期:2006年第03期

    云肩出现于金代,蒙元时期流行甚广。文献有记载,当时的壁画、石像、绘画中的人物提供了金元时期的图像资料。以中外现存蒙元实物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出蒙元时期云肩在服饰中从纹样、生产技术到服装类型所具有的特点,并对明代云肩龙袍产生了深远影响。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校史》编写组召开《校史》(前30年初稿)研讨会

    作者:雨山 刊期:2006年第03期

    《校史》编写组自去年9月开展工作以来,得到学院领导的关怀和各系、处的支持,特别是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提供文字资料、图片,书写回忆文章,使编写工作进展顺利。现已整理出50年《大事记》约11万字,写出前30年《校史》(讨论稿),约5万多字,目前正在集中精力编写后20年《校史》。

  • 论藏族工艺品的文物价值

    作者:牛春颖 刊期:2006年第03期

    宗教生活中所用的法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首饰、藏刀,节日娱乐活动中所欣赏的面具、酥油花等藏族工艺品具有文物价值,其表现在:社会历史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工艺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认识藏族工艺品文物价值的同时,保护民族文物、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 草原生活:母题与选择——对近年内蒙古美术、摄影创作的反思

    作者:王鹏瑞 刊期:2006年第03期

    草原生活是内蒙古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而当今的一些美术、摄影作品缺乏时代气息与精神的力度。其原因,一是由于一些美术、摄影人对草原文化、民族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二是由于观念的保守与陈旧造成的对当代文化问题的回避与放弃;三是由于市场和商业的诱惑。

  • 试论色彩在书籍装祯中的作用

    作者:刘宝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色彩在书籍装祯艺术中是至关重要的,色彩首先具有装饰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表达情感和造就画面情感世界的魔术师,是创造画面意境之美的最有效的视觉艺术语言,人对色彩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心理学实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书籍装祯设计中,充分合理地运用色彩,是创造精湛作品的关键所在。

  • 有关内蒙古地方戏二人台的田野调查

    作者:邢野 刊期:2006年第03期

    内蒙古的地方戏——二人台有西、东路之分,西路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并晋陕冀宁几省区;东路二人台则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为中心,同时流行于冀北、晋北等地。多年来,各地的理论家对二人台的产生与发展众说不一。二人台的形成,凝聚着晋陕冀宁人民北出塞外垦荒屯田、经商习艺借以谋生的厚重的历史情缘。二人台的...

  • 二人台“四大件儿”演奏艺术初探

    作者:苗幼卿 刊期:2006年第03期

    二人台音乐是二人台之灵魂。而传统的二人台乐队中仅以四件乐器演奏。枚(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几件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都在各自乐器性能中围绕着乐曲主旋律发挥其所长。

  • 二人台随想

    作者:沙痕 刊期:2006年第03期

    内蒙古地方戏二人台是中原文化与秦晋文化交融、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交融的结晶,研究与二人台相关的艺术,如二人台舞蹈等,有助于对二人台艺术的深层次探究;关注二人台教学中文化知识的积累、新创意、新思路的培养,用科学方法演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可为研究、振兴二人台做出贡献。

  • 来稿须知

    刊期:2006年第03期

  • 陪嫁牡丹的启迪

    作者:莫日吉胡 刊期:2006年第03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的法轮寺,是喇嘛教寺院。在该寺院大雄宝殿前有一株陪嫁牡丹。据调查,它是从布日嘎素台乡长皋村蒙古族农民乌向明家移植而来的。查阅清史,它是随清公主下嫁而来,且清公主下嫁蒙古族王公人马之多,近似族群的迁徙,势必为文明形态多层次的溶合提供契机。

  • 蒙古民歌“变凡”音乐现象的数理逻辑探微

    作者:周·特古斯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蒙古民歌中存在着大量的“变凡”音乐现象,学界把“变凡”现象称为“同主音调式变换”,即调式变换中主音的相对波长没有变化,但新音列的出现使调式色彩有了新的意义。蒙古族民歌“变凡”音乐现象中隐藏着一种精确的规定性和严密的数理逻辑,并在蒙古民歌中发展到相当规范的程度。

  • 近现代科尔沁标志性文化——长篇叙事民歌

    作者:乌兰其其格 刊期:2006年第03期

    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背景转换、生产方式的变迁和文化的整合重构,近现代科尔沁音乐在题材和体裁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特征。其中篇幅浩大、内涵丰富的长篇叙事民歌反映着科尔沁区域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进程,具有历史性、集体性、多元性特征,是近现代科尔沁音乐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形态,也是近现代科尔沁区域标志性文化事项。

  • 男中音教学训练之管见

    作者:史维生 刊期:2006年第03期

    男中音教学训练要严格遵循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防止男中音“撑压”、“挤压”等流行病。把那些有训练价值的古今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纳入到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歌唱意识,特别注意艺术歌曲的处理,表现要准确到位,这对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

  • 从呼吸机能中探索小号演奏的换气技巧

    作者:桑建良 刊期:2006年第03期

    呼吸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与人类生命活动相伴而生,并蕴藏着自然的、生理的、下意识的内涵,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管乐演奏中的呼吸技能,更有其独特的、科学的、人为的特质。合理地掌握小号演奏的换气技巧,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音乐进行中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使音乐表现更趋完美。

  •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两种演绎版本的速度比较

    作者:向乾坤 刊期:2006年第03期

    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速度变化多,正确把握德彪西的这首早期作品的速度实属不易,而选取两种音响资料,即我国钢琴权威周广仁指导钢琴家关淇演奏的教学VCD,和世界公认的德彪西作品权威诠释者吉赛金的CD资料分别量化出,再作分析,以期有助于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