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

杂志简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0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与艺术考古、艺术教育与创作、理论与批评、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宗教艺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期名家、学术争鸣、书评、彩色...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8-9675
国内刊号:32-1008/J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56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1460
总被引量:457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1
  • 汉画像石中的匈汉民族音乐文化关系呈现——陕西神木大保当墓主人乐舞百戏壁画研究

    作者:王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1996至1998年间,陕西神木县的大保当镇陆续发现了属于东汉时期的墓葬26座,其中14座墓中有画像石,墓葬封门石柱上镌刻着精美的乐舞百戏图像。文章认为:该墓葬群的墓主人系匈奴贵族,画像石所表现的是匈奴人汉化、生活惬意,匈、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内容。这是音乐史研究中少有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一带一路”与中国传统音乐——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音乐理论研讨会”演讲

    作者:田青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连接通道,不仅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在音乐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从音乐家到乐曲、到乐队、到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产生重要影响;站在新的时代节点,重提“一带一路”,不仅给予了新的阐释,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世界文明历史进程产生积极影响,都离不开“一带一路...

  • 破解《三五要录谱·琵琶旋宫法》转调机制

    作者:庄永平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古人音乐上的旋宫转调,自有一种理论上的套路。问题是由于《乐书要录》是唐武后亲自敕撰的,故而其学说中一...

  • “互文性”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后期音乐思潮之“位”与“化”

    作者:陈永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1930年代,中国先后兴起了两波文化思潮运动:“中国科学化”运动(1932年始)、“中国本位文化”运动(1935年始),运动的影响延及至1940年代。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此相照的反应是产生了两篇重要的音乐评论:陈觉玄的《中国音乐科学化》(1942年)和张沅吉的《中国本位音乐》(1937年)。本文基于这两篇乐论,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思潮的...

  •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苏州评弹女艺人的形象塑造与性别论述

    作者:周巍 刊期:2019年第01期

    评弹女艺人的形象包括演艺形象、公众形象、艺术形象等。书场中的演艺形象通过技艺、服饰、坐姿、站相、举止等呈现,既有艺人的能动选择,又有时代的印记。舆论再现与叙述的公众形象则通过大众媒介进行放大,突出“私生活”,凸显评弹女艺人“大众明星”的特征。文学加工与创作的艺术形象则突破了前两者的界限,融入更多创作者的主观意图。这三种形...

  • 从《漂泊的荷兰人》看瓦格纳歌剧中的“女性救赎”主题

    作者:李晶 刊期:2019年第01期

    “救赎”作为基督教教义的核心观念,逐步沉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从外在的宗教仪式转变为艺术上的创作理念,在19世纪歌剧创作中广泛反映和集中体现出来。本文从19世纪与救赎主题相关的众多歌剧中选择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作为研究对象。论文旨在音乐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寻文本形态与救赎主题之间的关联,论述“女性救赎”主题如何在瓦格...

  • 塔鲁斯金《牛津西方音乐史》的构序逻辑与撰史标准

    作者:杨婧; 刘洪 刊期:2019年第01期

    美国音乐学家理查德·塔鲁斯金的六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是继安布罗斯(August Wilhelm Ambros)之后,第一次由个人独立撰写的多卷本音乐通史著作。该书被视为由T.W.阿多诺肇引的20世纪80年代英美“新音乐学”成果及理论的全面展示。文章试从撰史视野与目标、历史叙述的批判性、历史本真性三个方面阐释其书写特质,并在风格史的衰落语境中对其予以...

  • 徽剧舞蹈在京剧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作者:陆娟; 王雪琴 刊期:2019年第01期

    京剧形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昆曲、徽剧、汉调、京腔等地方戏的融合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京剧中的武戏大都来自于对徽剧武舞的继承(徽剧武舞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和明代徽州目连戏以及傩舞等)后加以发展和演化,并最终为中国戏曲古典武舞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采用文献调查、历史研究等方法,梳理京剧对徽剧武舞的传承以及演化,...

  • 作曲家身份表达与文化认同的多层级建构——赵季平音乐作品所引发的民族音乐学启示

    作者:赵书峰 刊期:2019年第01期

    首先,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只有在创作者、表演者和受众者三者间建立鲜明的民族认同、地域认同、国家与政治认同、国际化认同,才能体现丰厚的文化意蕴与多元化的音声符号表达,这种作品内涵的文化认同的多层级建构同时也呈现出作曲家血缘、业缘、地缘等多重身份的文化表达。其次,重回传统历史语境,用丰富扎实的田野采风实践,搜集与整理更多的民间音...

  • 也论“音心不二”

    作者:何艳珊 刊期:2019年第01期

    “音心不二”是罗艺峰教授在佛教唯识学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音乐美学命题。由于其中涉及很多唯识学领域的专门知识,不易理解,因此本文从三个层面具体解释了“音心二分”形成的原因,获得“音心不二”的方法以及对于“音心不二”的圆融理解。简要来说,“音心二分”的产生乃是由于阿赖耶识中的心理能量对表层认识功能产生干扰所导致的,因此,获得“音心...

  • 感性聆听·理性呈示·合式言说——以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为个案研究

    作者:孙懿凡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以情感体验“悲”的色调与性质作为切入口,通过两个感性修辞关联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音色结构力和调性结构力,对勃拉姆斯音乐中的悲如何存在进行解读,从而进一步证明感性体验的可靠性,并最终切中本文意图说明的音乐学写作命题:在音乐的声音里究竟能够听出什么?

  • 聂耳音乐的接受美学研究——以音乐评论者、音乐创作者视角为例

    作者:杨帆 刊期:2019年第01期

    以“读者/接受者”为中心,是接受美学的核心特质。而不同“接受者”所附带的不同的“接受视野”又决定着接受结果的不同。聂耳及其音乐的接受美学研究旨在更为全面地透析不同时期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特征的联系。以聂耳音乐的传播为基础,纵向梳理音乐评论者与音乐创作者对聂耳音乐的接受过程,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音乐经验分析聂耳音乐...

  • 论郑振铎《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及其戏曲史意义

    作者:刘祯 刊期:2019年第01期

    自20世纪20年代始,郑振铎不囿成见,主张全面认识中国文学历史和发展进程。他对戏曲、俗文学投入极大热情,并致力于相关古籍善本的搜求,其远见与卓识,使得先贤文心得以继承,学术资源得以保存,可谓民族文化大幸。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主持影印出版《古本戏曲丛刊》,所选版本精良,多位海内外孤本。《古本戏曲丛刊》着眼于戏曲的整体历史,以作品汇编...

  • 清雍正时期的戏曲文化政策研究

    作者:罗冠华 刊期:2019年第01期

    雍正期间是康雍乾盛世的重要环节。雍正把戏曲文化政策和文化专制结合起来巩固和维护皇权统治。他把戏曲作为礼乐教化的工具,通过戏曲管理控制思想,整顿吏治,杜绝浪费。地方督抚遵循中央戏曲文化政策,颁布和实施具体政策,宣扬教化思想,禁毁地方俗乐,端正社会风气。雍正的治国理政和科举之间的联系存在于官员出身、党争、文字狱和儒学教化等方面...

  • 从“表演文化”到“文化表演”①——赵丹银幕形象与社会角色之关系(1933-1949)

    作者:邓文河 刊期:2019年第01期

    以1940-1945年为分水岭,赵丹在此前和此后的明星身份有了明显的改变,改变的产生与其银幕形象的变化、其对银幕表演理解的变化、其存在于报纸、刊物报道、评价中的社会角色变化等有直接关系。1940年之前,赵丹明星身份呈现出“作为专业人士的明星”为主导、“作为名人的明星”为辅助的特点;1945年之后,赵丹明星身份则更多表现为“作为名人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