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

杂志简介:《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0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与艺术考古、艺术教育与创作、理论与批评、美学与艺术学研究、宗教艺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期名家、学术争鸣、书评、彩色...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8-9675
国内刊号:32-1008/J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56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1460
总被引量:4570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1
  • 谈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徐元勇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中国古代音乐史强调文献史料描述性的研究特点,依据史料的文字语言了解古代音乐存在情况,属于"无声性"的音乐史研究。近现代历史中拥有了音乐作品的大量印刷乐谱和录音录像,音乐史研究与音乐作品的音响紧密相关,属于音乐史"有声性"的研究。史学研究者的史观决定着史料的选择。史料纪录...

  • 解读“史料”不等于编造“史实”——评杨善武的《史料史实与“同均三宫”》兼及“两种音阶观念”

    作者:刘永福 刊期:2017年第03期

    杨善武"通过史料史实的辨析",认为"京房律的宫商徵、荀勖笛上三调都不是‘同均三宫’,《南诏奉圣乐》中本没有‘同均三宫’,白石道人歌曲也不能证实‘同均三宫’。作为‘同均三宫’理论‘源头’、‘立论依据’、音乐‘实证’的几个重要而关键的史料史实,全都不能成立"。但是,通过分析和论证表明,杨善武对古代文献及宫调理论的解读,以及对"...

  • 议《竟山乐录》中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问题——兼与《试论古笛色九声谱》一文商榷

    作者:漆明镜 刊期:2017年第03期

    依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述,其对"七声"的认识不与前朝同:从第一声起,依序为宫、变宫、商、角、徵、变徵、羽,分别对应十二律中的前七律。在这种排序下,"宫"与调高不再相关,而是一种以某音为起始音的排序方式。笔者通过解读《竟山乐录》卷二中的《笛色七调》、《笛色九声谱》二篇,重新排列了其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并对原文所收录的《叹...

  • 由《琴书大全》管窥“调子”音乐

    作者:薛冬艳 刊期:2017年第03期

    北宋时期盛行的古琴音乐体裁"调子"是与大型琴曲"操弄"相对应的小型琴曲,本文将《琴书大全》中记载的"调子"曲目与明代多种琴谱、琴书进行比较研究,推理出宋代"品"、"调子"、"操弄"这三种不同体裁相互搭配习琴的方式逐渐演化至明代"调意"、"前吟"、"大操"的配奏体例,在明代各式谱本中成为规范化的录谱模式,并对明代琴谱"曲必...

  • 民国晚期南京国立音乐院音乐演奏会考略——以1948年6月南京介寿堂演出为例

    作者:常晶 刊期:2017年第03期

    南京国立音乐院曾经是民国晚期的一所高等音乐专业学府,与民国时期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和建国后中央音乐学院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所音乐院校留存于今的师生音乐演奏会史料可以再现出当年的办学状况与教学特色:该校师生多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名家,开创了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幼小衔接"模式,注重音乐演奏会的社会普...

  • 在传统与现代交响中探索竹笛艺术生命精神

    作者:唐俊乔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舞台实践经历及近年在教学方面体会,总结了竹笛演奏与教学实践的个人经验,并试图借此观察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竹笛,在近现代以来所经历的教学传承、舞台化发展及相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代际优化。由此,本文作为个人经验的现代中国竹笛艺术思索,在回顾个体面临传统与现代逐浪的观念现实之际所做抉择的同时,也提供中国传...

  • 试论伊犁木卡姆的套数及其结构样式

    作者:孙会宾 刊期:2017年第03期

    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与调查来看,伊犁木卡姆在继承喀什十二木卡姆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可能还有新的伊犁木卡姆没有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另外,伊犁木卡姆的结构样式不仅是由木凯迪满、达斯坦与麦西来甫三部分组成的,事实上,在伊犁的各个城乡还有着不同样式的木卡姆,这些木卡姆是在继承木凯迪满(散序)的基本样式基础上,伴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丰富与...

  • 韩国非遗音乐的传承模式研究——以江陵端午祭为例

    作者:钟芳芳 刊期:2017年第03期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非遗音乐传承中的成功典范。自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重要无形文化财第13号"到21世纪初,江陵端午祭逐步完成了体制化和庆典化转型。通过体制化和庆典化,江陵端午祭不仅实现了盈利前提下的有效传承,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独立自主的传承模式和发展策略、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以及在坚守传统基础上的适度创新,这些...

  • 抗战时期的一朵通俗文艺之花——穆木天《抗战大鼓词》略评

    作者:闫峰; 王兆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如果说,穆木天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那么,穆木天的《抗战大鼓词》则可谓"抗战民俗唱词的失传本"。从抗战时期文艺创作发展进程而言,《抗战大鼓词》是穆木天通俗文艺创作实践的代表作,是抗战时期的"一朵通俗文艺之花",也是抗战时期"诗歌大众化"、"文艺通俗化"运动的结晶。

  • 无限自由之空间——郭文景《竹枝词》之横向组织原则探微

    作者:王云飞 刊期:2017年第03期

    《竹枝词》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创作的一部经典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本文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对作品横向组织原则相关的写作技法运用做以简要分析。从单声织体设定及多声织体结合两个主要方面,对所涉及的具体技法运用及其与音乐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进而把握技法运用的总体特点。更希望借此熟知作曲家的创作理念、音乐语言及创作风格。

  • 林德伯格创作中的结构对位思维研究

    作者:苏潇 刊期:2017年第03期

    结构对位既作为一种创作思维存在于当代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中,又作为一种分析理论运用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之中。对于音乐分析者而言,如果能将作品中的结构对位与作曲家创作思维形成相互关照,定会取得良好的分析效能。笔者通过对林德伯格几部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作品中结构对位现象,并就这种规律性与其创作思维相互关照,从而引发更多对作曲...

  • 历史视域下的当代竹笛室内乐“新音响”构建与“传统”——以唐俊乔竹笛乐团为例之研究分析

    作者:张晓东 刊期:2017年第03期

    竹笛及笛乐发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已可以追溯千年光阴。笛箫之属几乎见证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上古礼乐、胡俗宴飨还是民间说唱,在中国音乐的发展沿革中作为吹管乐器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显豁的。本文以"唐俊乔竹笛乐团"的实践为例,在历史发展传承的视域下,通过乐团对传统作品的演绎与再演绎,及新作品所构建的笛乐"新音响"...

  • 钢琴曲《皮黄》及其带给中国钢琴界的思考

    作者:张维 刊期:2017年第03期

    《皮黄》是近年的一部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其在材料、技法、风格、结构、题材等方面无一不彰显出强烈的个人化、中国化审美特征。在这种创作视角中,各种因素的交织给作品赋予强烈的画面感和听觉冲击力,但对于演奏者来说,节奏上对"散板"、"跺板"的理解,纵横结构中对于多重旋律线的对应关系、摇板的具体处理方式等独具特色的...

  • 难道真的“没有任何关联”吗?——也谈J.S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和30首变奏之间的关联

    作者:孙刚 刊期:2017年第03期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咏叹调和30个变奏除了拥有相似的固定低音旋律线之外,还存在着多个层面的不同关联:例如主题节奏特征的延续保留、咏叹调中各种短小动机在变奏的中变化发展以及固定旋律在不同变奏中的运用等。这些多方面的关联,确立了咏叹调作为其变奏曲主题的必然性,同时展示出巴赫对于变奏曲体裁的深刻认识以及丰富多样的创作技法...

  •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演奏风格探究——以肖邦《第一叙事曲》四个录音版本为例

    作者:戴沉雁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对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演奏的肖邦《第一叙事曲》四个录音版本进行比较,通过作品演奏速度和音量两方面,呈现霍氏演奏中稳定性与变异性的情况,试图用"以点盖全"的方式,总结霍氏的演奏风格特点。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读者客观分析钢琴家的演奏风格,对正确把握个人演奏风格特点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