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戏剧论丛

南大戏剧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南大戏剧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研究、戏剧研究前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影视研究、中外话剧研究

主管单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354
总被引量:125
H指数:4
平均引文率:4.122
  • 追求真实就是追求真理——在“董健学术思想暨南京大学戏剧影视学科传统研讨会”上的发言(2015年11月8日)

    作者:董健 刊期:2016年第02期

  •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

    作者:董健 刊期:2016年第02期

    20世纪中国戏剧根本性的变化,是它的古典时期的结束与现代时期的开始。这是戏剧观念、戏剧内容和形式的转型性的变化。而文化进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功能这三个问题始终制约着、刺激着,也可以说是困扰着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进程。

  • 启蒙理性、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精神——董健先生学术特质散论

    作者:陈咏芹 刊期:2016年第02期

    董健先生以现代启蒙理性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戏剧史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建构以入学为核心的戏剧学基础理论,热情呼唤喜剧精神,在当代社会与文化语境中赓续并深化五四启蒙主义思想传统。他的论著从追求真理的高度追求历史真实,既注重从历史的维度去批判现实,又注重从现实的维度去反思历史,表现出弘阔的人文科学视野、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强烈的...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董健《跬步斋读思录续集》读后感

    作者:马俊山 刊期:2016年第02期

    《跬步斋读思录续集》的核心话题是启蒙。作者董健认为,启蒙的本质是思想解放,人的解放。因而启蒙既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前提,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启蒙运动几经挫折,效果并不理想,愚昧野蛮的社会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当代中国仍须启蒙。启蒙需要知识分子来推动,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队伍严重分化,能当此重任者并不太多...

  • 跬步斋主的力量——读董健《跬步斋读思录》、《跬步斋读思录续集》

    作者:徐明祥 刊期:2016年第02期

    《跬步斋读思录》、《跬步斋读思录续集》为董健先生的两部随笔集,贯穿着作者自省、反思、批判、启蒙、立人的内核,显示出一个有风骨的学者关注现实生活、追求历史真实的思想锋芒。作为读书人、思想者、教育家的跬步斋主是有力量的,他发出的声音是深沉的、激昂的、理性的。

  • 董健先生的学术道路与学术思想

    作者:胡星亮 刊期:2016年第02期

    董健先生1978年以来的学术之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从'天亮而梦未醒'走来,而去追寻'真理的阳光';中期,确立从人与戏剧(文学)现代化的总趋势去研究20世纪中国戏剧与文学的学术追求;后期,则体现出学术研究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渗透,有思想的人文学者和作为社会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的结合。贯穿三个阶段的主线,是董健先生坚持现代意识、启蒙...

  •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作者:廖奔; 刘彦君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新世纪东西文化交流的双向努力中,今天世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促使我们从他们的剧作共同关心人类情感和命运的角度,体味其经典作品的深刻人文内涵,重新认识人类智慧和人类情感的本源,也品味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各自审美特征,了解我们共同和不同的历史传统,把握中西戏剧不同的样式品性与美学原则,从而确立人类文化艺...

  • 五十年来“汤沈之争”研究的学术史反思

    作者:路露 刊期:2016年第02期

    '汤沈之争'正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始于吴新雷发表于1962年的《论戏曲史上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一文。此后'汤沈之争'便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并进入各种戏剧史、文学史中,相关研究论文亦不断涌现。近五十年来的'汤沈之争'研究,思路与切入角度各有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文辞与文律的研究、雅俗文化背景的研究。总体而言,学...

  • 元代杂剧及散曲的闭口韵用韵探析

    作者:金欣欣 刊期:2016年第02期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对于当时戏曲创作存在的闭口韵与开口韵混合押韵的现象,给予了严苛的批评。周德清认为,三个闭口韵(侵寻韵、监成韵、廉纤韵)只可以每韵单独押韵。本文就此对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品的闭口韵押韵情况做了考察,证实周德清的上述观点是元代戏曲界的共识,同时对元代杂剧的闭口韵押韵用例远少于散曲的原因做了讨论。

  • 《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所载吴震生史料辨正

    作者:赵兴勤; 赵韡 刊期:2016年第02期

    赵景深等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所载清代戏曲家吴震生之史料,存在着误录、错记、漏收诸种情况。一是将《(康熙)常州府志》所载武进入吴震生,与戏曲家吴震生混为一人;二是在引用《(乾隆)杭州府志》时,将吴震生著作名称、出处均写错;三是漏收《(光绪)重修安徽通志》、《(道光)歙县志》、《(民国)歙县志》等书关于吴震生之记载。

  • 父亲的女儿:论作为个人主义者的海达·高布乐

    作者:陈恬 刊期:2016年第02期

    易卜生在《海达·高布乐》中为主人公设置了'父亲的女儿'这一特殊身份,意在提醒,以19世纪性别角色模式解读剧本可能存在风险,海达·高布乐的离群特征和魔性特质比她的性别更加重要。她排斥一般的人际关系,所谓'伴侣'只是她实现自由之梦的人,而她的悲剧性就在于,只有消灭自身,才能见证自由。海达首先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其次才是女性;海达的困境本质...

  • 《秃头歌女》:荒诞派戏剧的叙事策略

    作者:高子文 刊期:2016年第02期

    马丁·艾斯林认为荒诞派戏剧的形式结构是反理性的,非逻辑的,本文以《秃头歌女》为例,对荒诞派戏剧进行叙事学文本分析,质疑这一观点。通过对剧本中的'事件'排列规则的描述,对'角色'设置规律的分析,以及对尤奈斯库所运用的'拼贴'这一新的叙事手法的揭示,指出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秃头歌女》呈现出一套稳定完整的表意体系,其结构是合逻辑的...

  • 新加坡“戏剧之父”郭宝崑创作研究

    作者:李芩帆; 朱伟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郭宝崑是新加坡当代著名戏剧家,他毕生从事戏剧活动,对新加坡文学艺术的发展及本土文化的建构有极大贡献。论文将郭宝岜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注社会现实的早期创作;80年代关注传统和个体的中期创作;90年代致力于生命意义探寻的后期创作,借此分析郭宝崑戏剧创作的最主要特点。

  • 论解放区的话剧创作

    作者:张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解放区话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续了左翼话剧中的'红色'因子,注重展现工农兵的革命斗争生活,话剧中的'人'尚未完全缺席,但因地理场域上的客观封闭、话剧创作主体受外力的过度干预,话剧作品中呈现出与五四精神有别的某些人学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剧作家精神主体性的弱化、话剧批判精神的失落、'现代民族国家'内涵的变异等方面。

  • 论十七年少数民族戏剧的叙事母题

    作者:申燕 刊期:2016年第02期

    十七年少数民族戏剧在书写新生国家的成长史、民族关系史时,形成了鲜明的母题类型,主要包括'拯救'、'捍卫'、'融合'、'成长'母题。'拯救'母题对旧社会苦难史的控诉与对新社会、新生活的赞美并举,试图在二元对立中建构民族苦难史和救赎史。'捍卫'母题,是将戏剧作为一门武器,赋予其在全国范围内动员人民群众齐心捍卫新生国家的宣传重任。'融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