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戏剧论丛

南大戏剧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南大戏剧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曲研究、戏剧研究前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影视研究、中外话剧研究

主管单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354
总被引量:125
H指数:4
平均引文率:4.122
  • 21世纪头十年中国大陆戏剧文学

    作者:吕效平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世纪中国大陆戏剧文学创作的最大问题是剧作家能否坚持创作的'个人身份'。从这个观点出发,本文选择了《天朝上邦》、《马蹄声碎》、《神荼郁垒》、《知己》、《厕所》、《莲花》、《窝头会馆》、《傅山进京》、《成败萧何》和《春琴传》作为2000—2010年中国大陆舞台剧本的代表作,予以分析。

  • 试论“叙述体戏剧”多样化的戏剧风格形态

    作者:夏波 刊期:2014年第01期

    '叙述体戏剧'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戏剧理论及创作概念,其美学原则主要有:鲜明的戏剧主体意识和哲理意识、矛盾对立的戏剧结构原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戏剧审美体验等。这些美学原则在现当代戏剧创作中会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形态,主要有:寓言剧、戏中戏、怪诞与荒诞、风格化、互文与拼贴、'叙述体戏剧'与'...

  • 融通与互文:戏剧与影视教育的整合拓进——从斯坦尼的“应该”谈起

    作者:周安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世纪以降,由于新兴科技的作用,在引发观众共鸣层面,戏剧和电影形成某种一体化、共生性的存在,叙事元素、视觉风致的同构性,景观、情态的粘连性,使我们有理由把戏剧与影视教育融通拓进、互文升位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以戏剧式的'新鲜蔬菜'的复合营养,促动当代电影逃离庸俗浅薄,获得人类道义精神的沉淀,而当代剧人走向电影,也具有'破茧'甚或'...

  • 谁在写剧本?——再谈编剧的主体性、独创性以及自由度

    作者:康尔 刊期:2014年第01期

    谁在写剧本?这个命题的出处及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语言系统、艺术样式以及编剧的功利目的、使命、责任等,都是剧本创作的制约因素。但是这些制约因素,并非是编剧的仇人、对手与天敌,只能算是'冤家'。只要善于博弈,从对话、独白、故事、结构、题旨、意味等层面,编剧均有可能寻找到摆脱制约的路径。若问谁在写剧本?在通...

  • 陆羽《教坊录》及相关史事考

    作者:黎国韬 刊期:2014年第01期

    据《宋史·艺文志》、《吴兴备志·经籍征》等文献记载,唐人陆羽曾撰有《教坊录》一书(一卷);但从该书的佚文、陆羽的生平以及历代著录的情况来看,应为伪托之作居多;《教坊录》之所以托名于陆羽,主要原因是他早年曾诣伶党、为伶正,并任伶正之师,其间还曾表演过木人、假吏、藏珠等戏。相关考察,对了解唐代散乐伎艺的表演、陆羽生平的情况以及陆氏在...

  • 金代北曲用韵考

    作者:刘云憬 刊期:2014年第01期

    北曲是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一种通俗文学,它通俗化的出身决定了它更贴近也更能反映当时的口语,反映当时的实际语言状况。本文通过对金代北曲材料的穷尽式研究,力图从总体上把握金代北曲的用韵情况、展示金代北方汉语的整体面貌,从而透露出《中原音韵》之前语音演变的一些信息,反映12至13世纪语音演变的脉络。

  • 元曲杂剧舞台遗存考论

    作者:解玉峰 刊期:2014年第01期

    元曲杂剧入明以来颇得皇室宗亲及缙绅阶层之青睐,明中叶后随着南曲(主要是魏、梁改革后的'昆山腔')地位的上升,元曲杂剧的传唱不似以前那样通行,但从现有文献看,其传唱一直未曾中断,直至近现代昆曲舞台及曲社清唱活动中仍保存了一些元剧折子(套曲)。自蒙古人退出中原以来,元曲杂剧在传唱过程中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明清时期舞台上演出的元人杂...

  • 论乾隆以来会馆演剧对昆曲的影响——以北京剧坛为例

    作者:齐静 刊期:2014年第01期

    会馆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演剧场所,承担了当时很大一部分戏剧演出的任务。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馆之多居全国之首。乾隆以后,会馆演剧尤其频繁,而参与、组织会馆演剧活动的主要以官绅、文人为主,他们的观剧嗜好决定了会馆演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昆曲。因此,乾隆以后在昆曲日趋没落的北京剧坛上,会馆演剧对昆曲的留存和延续起到了非...

  • 1918~1922年间文明戏剧人与现代戏剧演剧规范的建构

    作者:向阳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明戏剧人与现代演剧界的关系并不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伊始就已界限分明。新文化运动者提倡改良戏剧,批判旧戏,文明戏剧人纷纷北上,介入现代戏剧建设中,不但控制了游戏场领域,而且对学生演剧运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新文化运动者在认识戏剧'规范',厘清现代戏剧的界限之后,转而批判文明戏。在现代演剧界排斥文明戏的情形下,文明戏的部分剧人自觉...

  • “唱”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作者:施旭升 刊期:2014年第01期

    '唱',作为中国戏曲的主要舞台手段和呈现方式,在清末民初新潮演剧中首当其冲成为革新的对象。'废唱'曾经成为'新剧'形态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或者说,'唱'之存废不仅隐含着新旧戏剧观念的尖锐对立,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因。新潮演剧一方面是在趋新求变中轻'唱'重'白',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唱'戏的传统的制约,表现出一种混...

  • 论“第四种剧本”的成就与缺陷

    作者:洪宏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以《布谷鸟又叫了》、《同甘共苦》、《洞箫横吹》等剧作为代表,'十七年'出现了一批被称为'第四种剧本'的话剧创作。'第四种剧本'是1956年前后国内国际政治与文艺风云变幻的产物,它们以'干预生活'的创作精神,对人情、人性的大胆描写,以及艺术上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创造,成为'十七年''双百'文艺的突出代表。然而'第四种剧本'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 沉沦与拷问——论抗战时期中国剧作家的精神批判话语

    作者:张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抗日战争赋予中国剧作家的精神批判以具体性,而'五四'时期沿袭下来的国民性批判、人性批判又由于战争在话剧创作中得到了深化和拓展,这可以概括为'沉沦与拷问'的主题模式。其中,沦陷区话剧透视人性、叩问灵魂的方式极具特色,丰富和拓宽了抗战时期剧作家精神批判话语的内涵。

  • 启蒙理性的回旋与起伏——话剧《布谷鸟又叫了》及其论争研究

    作者:李兴阳; 胡枝芝 刊期:2014年第01期

    杨履方的话剧《布谷鸟又叫了》是'第四种剧本'的代表作,发表和演出后曾引起长时间的广泛的论争。本文简要描述了论争过程及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该剧引起争鸣的三个方面:一是《布》剧的思想,蕴含政治颂歌、官僚主义批判与启蒙主义思想等,其复杂性得到了论者们不同价值取向的阐发;二是《布》剧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官僚主义者及...

  • 哀婉的蓝调吟唱歌手——试论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剧作

    作者:韩曦 刊期:2014年第01期

    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用他独特的戏剧语言,在他的由十部剧作构成的《匹兹堡组歌》中展示了20世纪美国黑人受奴役、受剥削、争取平等权益的抗争历史。他在剧中关注黑人作为一个个体在历史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并通过普通人的生活折射出每一部剧作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他的剧中人物在讲述自己的过去、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将非裔美国人的历史画卷...

  • 加强戏剧接受研究,构建综合的立体的戏剧研究格局(下)

    作者:陈军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着'艺术极'和'审美极',只不过与文学文本不同的是,其'艺术极'既包括剧作家创作的文学剧本,主要作用于读者的想象,又包括经过导表演的演绎在舞台上呈现的戏剧演出,主要作用于观众的视听和接受。相较于文学文本的接受研究,戏剧的接受研究更为迫切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