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杂志简介:《麦类作物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359/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理、生态与栽培、遗传育种、新品种介绍、病害防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作物学会;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9-1041
国内刊号:61-1359/S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4
复合影响因子:1.08
总发文量:2750
总被引量:32297
H指数:54
引用半衰期:6.8354
立即指数:0.0787
期刊他引率:0.819
平均引文率:19.4815
  • 小麦抗逆相关基因TaGB1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作者:王小婷; 王文静; 李波; 杨雯晶; 胡卫国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解小麦的TaGB1基因特性、表达情况及其与双子叶植物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小麦G蛋白β亚基编码区序列,TAGB1编码区全长1143bp.编码3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1kD.基因组序列中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分别位于小麦基因组的4A、4B、4D染色体上,不同拷贝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91%...

  • 普通小麦TaTFL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

    作者:何庆梦; 高翔; 杨明明; 董剑; 李晓燕; 赵万春 刊期:2018年第09期

    TFL1基因是植物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基因,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植物营养生长和花序的无限生长。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孔兀融』部分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序列组成、结构特征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进行了预测,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

  •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的遗传分析

    作者:秦梦颖; 苑少华; 冯树英; 段文静; 白建芳; 王娜; 赵昌平; 章文杰; 张风廷; 张立平 刊期:2018年第09期

    F型不育系(FA)是我国近年来新选育的普通小麦细胞质的CMS型不育系,为确定FA育性基因的遗传模型,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5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FA/临汾3158、FA/冬81、FA/HB-7三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群体和FA/HB一7的F2:3群体为试材,分析了FA育性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A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

  •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穗粒数QTL定位分析

    作者:王霖; 孙雷明; 黄玲; 邵敏敏; 赵凯; 闫璐; 徐兴科; 王继峰; 冯维营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挖掘在多水分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的小麦穗粒数QTL,以洛旱2号和潍麦8号及其衍生的302个F8:9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分别在3个干旱和3个正常灌溉模式下,对穗粒数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检测到24个加性QTLs,位于16个位点,分布于2B、3A、3B、3D、4A、4B、5A、5B、6B和7B共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70%~20.43%的表型变异。在充...

  • 小麦-黑麦抗条锈病1BL/1RS易位系8-2-1的鉴定

    作者:梁邦平; 刁慧珊; 李家创; 袁凤平; 刘洋; 白宇皓; 李毛; 郝冬冬; 白升升; 武军; 赵继新; 杨群慧; 陈新宏 刊期:2018年第09期

    利用农艺性状优良的普通小麦品系W770B(2n=6x=42,AABBDD)与墨西哥黑麦(Secale cere-ale L.2n=2x=14,RR)杂交,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再经过多次与W770B回交,筛选出若干性状优良的衍生系。在大田用抖粉法人工接种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R32)对衍生系进行多次鉴定,筛选出对条锈病混合菌种(CYR31,CYR32)高抗的衍生系8-2-10为了...

  • 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效应分析

    作者:赵秋实; 李倩倩; 王超杰; 蒋宏宝; 耿皆飞; 杨媛; 刘录祥; 张小燕; 谢彦周; 王成社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解普通小麦品种陕农33矮秆突变体的矮化原因,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茎秆细胞学观察、苗期赤霉素(GA)反应试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和矮秆基因检测,分析了陕农33的13个矮秆突变体植株生长发育、茎秆解剖特征及对GA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野生型陕农33相比,矮秆突变体的株高都显著下降,株高的下降与节间数无关,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的缩短,其...

  • 部分CIMMYT小麦种质的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宫文萍; 李洪振; 付希强; 李豪圣; 韩冉; 刘成; 刘建军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筛选耐盐小麦新种质,以耐盐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苗期以相对盐害指数、芽期以根系盐害易感指数和相对苗长为鉴定和评价指标,对选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417份小麦材料进行耐盐性筛选与鉴定。结果显示,有39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总根长SSI值可作为根系耐盐指标用于耐盐性综合...

  • 小麦品种(系)延绿性的遗传变异及其特征

    作者:吕国锋; 范金平; 刘业宇; 张伯桥; 高德荣; 王慧; 吴素兰; 程凯; 王秀娥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解高湿环境下小麦品种(系)延绿性的遗传变异和延绿特点.2012—2014年以我国主要麦区近年来育成的47个品种(系)为材料,以品种(系)开花后不同日龄下旗叶的绿色叶面积百分比(%GLA)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品种(系)的延绿性进行分类,用Gompertz模型拟合品种(系)开花后旗叶的衰老过程并解析其衰老特性。结果表明,3年试验中,小...

  • 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作者:王成社; 刘录祥; 谢彦周; 许喜堂; 魏红升; 张小燕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探寻进一步提高陕西小麦育种产量水平的途径,以关中地区1942-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2的代表性品种为对象,对其株高、产量、穗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l942年以来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从l875kg·hm-2上升到8250kg·hm,增加了3.40倍;每公顷穗数从390万提高到645万,增加了...

  • 滨麦叶片转录组分析

    作者:李红婷; 魏露阳; 李中虎; 朱路英; 柏新富 刊期:2018年第09期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是小麦遗传育种的良好资源。为了深入了解和挖掘滨麦的基因信息和优异资源,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长于滨海沙地的野生滨麦的叶片转录组进行了深度测序并组装,对得到的所有Unigene进行COG、GO和KEGG分类和功能注释,对Na+转运相关蛋白基因和氧化胁迫响...

  •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差异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分析

    作者:徐肖; 潘雨涵; 沈会权; 吕超; 郭宝健; 许如根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亲本扬农啤5号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对感病品种日引3号性状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除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外,病...

  • 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交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作者:陈晓东; 季昌好; 赵斌; 朱斌; 王瑞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

  • 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作者:姜小凤; 郭建国; 董博; 郭天文; 王淑英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明确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春小麦关键生育期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及经济产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下,春小麦茎秆、叶片和麦穗(不舍籽粒)的全氮含量均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而呈现下降趋势;正常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85%)下,...

  • 河套灌区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鉴选

    作者:吴强; 韦炳奇; 董玉新; 张永平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筛选适宜河套灌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以北方春小麦主产区栽培的2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品质一产量综合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两种灌溉模式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和产量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下多数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较常规灌溉模式有所降低,但籽粒品质优于常规灌溉模式。通过主成分分...

  • 两株生防菌对小麦的影响

    作者:田小曼; 刘继红; 王阳; 宗兆锋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为明确两株生防菌FO47、153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材料西农979、小偃15、S01(6)-19为材料,采取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两株生防菌发酵液处理对麦苗的促生作用,于拔节期、孕穗期测定了不同小麦材料的分蘖数、株高、主根长度、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并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