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杂志简介:《麦类作物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359/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理、生态与栽培、遗传育种、新品种介绍、病害防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作物学会;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9-1041
国内刊号:61-1359/S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4
复合影响因子:1.08
总发文量:2750
总被引量:32297
H指数:54
引用半衰期:6.8354
立即指数:0.0787
期刊他引率:0.819
平均引文率:19.4815
  • 簇毛麦基因组特异DNA序列标记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迟世华; 杨足君; 冯娟; 周建平; 刘成; 任正隆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建立簇毛麦基因组特异DNA序列的分子标记,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绵阳11、川农17和R111以及多年生簇毛麦、硬粒小麦一多年生簇毛麦双二倍体TDB-3为材料,用1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一个多年生簇毛麦的特异性RAPD片段。克隆测序表明该片段全长为937bp(记为OPM2 937)。以OPM2 937的DNA序列为基础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并用该特异引物对...

  • 更正

    刊期:2006年第04期

  • 六个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和鉴定

    作者:王洪刚; 刘树兵; 李兴锋; 高居荣; 封德顺; 陈冬花 刊期:2006年第04期

    以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6个细胞学稳定的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183、山农TE185、山农TE188、山农TE198、山农TE256和山农TE347。这些八倍体小偃麦植株健壮、育性正常、穗大多实,高抗白粉病、务锈病等小麦病害。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证明,6个八倍体小偃麦醇溶蛋白图谱中均具有亲本中...

  • “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刊期:2006年第04期

  • 波斯小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作者:庄萍萍; 李伟; 魏育明; 颜泽洪; 郑有良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从波斯小麦中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对来自15个国家(地区)的81份波斯小麦进行了农艺性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表现为植株高大,平均为110.0cm;有效穗数平均为12.6个;穗粒数较多,平均为42.4粒;播种至抽穗平均为185.5d;千粒重偏低,平均为17.3g。简单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16和12对性状相关...

  • 基因枪法介导转人工合成Rs-AFP2基因小麦的获得和检测

    作者:廖勇; 张增艳; 徐惠君; 杜丽璞; 姚乌兰; 辛志勇; 任正隆 刊期:2006年第04期

    萝卜(Raphanus sativus)抗菌肽Rs—AFP2在体外强烈抑制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nrum)、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longipes)的菌丝生长。为了研究Rs-AFP2在小麦抗病育种上的应用潜力,人工合成了Rs-AFP2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连接),将人工合成的R以FP2基因替代单子叶高效...

  • 小麦新品种川农12号中外源染色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作者:周建平; 张怀渝; 张怀琼; 任正隆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深入了解利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川农12号的遗传基础,对其进行Giemsa C-带分析,结果显示川农12号有两条染色体的短臂具有黑麦IRS的端带特征,其长臂与小麦染色体1B的长臂(IBL)带型一致,表明这对染色体可能是IRS/IBL易位染色体;再利用黑麦总基因组DNA作探针,小麦基因组总DNA作封阻对川农12号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

  •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作者:顾坚; 刘琨; 李绍祥; 田玉仙; 杨和仙; 单芹丽; 杨木军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建立昆明自然条件下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将6个小麦材料和3个玉米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并进行小麦×玉米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小麦、玉米杂交可于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持续期长达6个月;由于玉米花粉充足,采用“滚粉”法授粉,可显著提高授粉效率,杂交颖果结实率达88.77%~98.4%;授粉后睛好天...

  • 云南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

    作者:杨木军; 李绍祥; 刘琨; 顾坚; 田玉仙; 杨和仙; 周金生; 陈佩度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探索适于云南高原麦区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以云杂3号(C49S-87/98YR5)、云杂5号(K78S/01Y1-1069)为材料,在1997-2005年大面积生产制种中,对与制种纯度和产量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制种实践及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极显著地影响制种产量,云杂3号、云杂5号的最佳父母本行比分别为2:8和2:6;对于C49S-87,为确...

  • 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遗传改良

    作者:王鹏科; 亢福仁; 杨智全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改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农艺性状,使其能够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鉴定方法对原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进行了遗传改良,初步转育出了新型蓝标型不育、保持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不育、保持系育性稳定,农艺性状较好,生长发育正常。这说明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选择是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

  •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作者:周淼平; 任丽娟; 张旭; 余桂红; 马鸿翔; 陆维忠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

  • 超大穗小麦穗长和小穗数的配合力及遗传模型分析

    作者:张安静; 张俊祖; 刘凤琴; 王彬龙; 赵会利; 罗洪溪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充分挖掘超大穗小麦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以3个超大穗小麦品系及2个普通小品种为亲本材料,对超大穗小麦的主茎穗长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小穗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在主茎穗长上,86(306)和90(15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

  • 相同遗传背景下7+8与17+18亚基对小麦理化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建军; 康志钰; 尚勋武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准确研究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的贡献,消除因取材不同对结果的影响,用甘春20号(1,7+8,5+10)和永良4号(1,17+18,5+10)分别进行正、反交,使其杂种后代间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在杂种F3代选择只有7+8亚基和17+18亚基差异的单株,对两种类型籽粒的理化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蛋白质含量、灰分含...

  • 四川南部和重庆地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作者:刘悦; 杨足君; 李光蓉; 刘明镜; 黄健; 任正隆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进一步发掘优异基因资源,为小麦品质遗传和育种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分布于四川南部及重庆地区的49种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材料的HMW—GS组成主要有3种类型,以“Null、7+8.2+12”亚基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这些地区的...

  • 国内外小麦种质材料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作者:高居荣; 李兴锋; 封德顺; 陈冬花; 刘树兵; 王洪刚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为了给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108个国内育成小麦品种(系)、40份国外引进小麦种质系和34个地方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的182份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三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N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