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61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育教学研究、遗产与旅游研究、语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研究、三苏研究、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数理研究、历史研究、生化研究、哲...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9-8666
国内刊号:51-1610/G4
全年订价:¥ 204.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4057
总被引量:6588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3.9125
立即指数:0.0046
期刊他引率:0.9863
平均引文率:1.0928
  •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

    作者:陆林深 刊期:2012年第03期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坛巨匠,他还是一个书法理论家,一个划时代的书法美学家,有一套完整的书法理论,有一系列自成一体的书法美学思想。从其原话引伸阐述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可以看出,他真的具备了一系列现代的审美精神,掌握了一系列现代审美原理,他的这些一系列艺术哲学思想与近代、现代、东西方诸多哲学大家、美学家研究揭示出来的科学成果是完...

  • "诚同"与《东坡易传》对党争的反思及对儒家价值的超越

    作者:吴增辉 刊期:2012年第03期

    “诚同”是苏轼反思新旧党争,为化解君子小人争斗不止的政治文化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东坡易传》中,苏轼借助对卦象的解释,对“诚”“同”关系及“同”“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指出“诚”“异”乃是“同”的基础与前提,强调了“诚同”发乎真情至性的自然属性,表现出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诚同”概念以对老庄哲学的改造与升...

  • 苏轼诗歌的雨意象探析

    作者:陆婵娣 刊期:2012年第03期

    雨意象在苏轼诗歌中出现的次数多,频率高,涵义丰富。以写雨为主题的诗歌中,雨意象的运用寄托着苏轼悯农、爱民的思想。在雨主要起烘托作用的诗篇中,雨意象姿态万千,意韵悠长,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物赋形”的创作主张,另一方面,表现了苏轼乐天知命、闲适恬淡的性格特点。总的来说,苏轼对雨意象的钟爱,与他崇尚老庄乐天知命的人生哲...

  • 宋代诗人张扩考

    作者:段莉萍 刊期:2012年第03期

    目前《宋诗话全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等几种文献对宋代诗人张扩名字、籍里、行迹的介绍颇有误漏,且诗话的辑录未全,还可辑补。现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小纪》、《南宋馆阁录》、《挥麈余话》及《宋史》等几种典籍,对其相关问题试作补正。关于张扩的人名,历来文献有几种说法,经考,当作张扩。作张广、张启者,乃作...

  • 构筑内在精神之城——哈罗德·布鲁姆批评历程的复杂性

    作者:高永 刊期:2012年第03期

    哈罗德·布鲁姆的批评历程,也是他不断卷入诗学论战的过程。他的诗学理论,以浪漫主义诗歌批评为基础,以其本人鲜明的个性形象为中心,强调文学(包括文学批评)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无关,从而构筑起一座赋予人的内在性强力以国王地位的精神之城。从这一意义上说,布鲁姆诗学已然超越了纯粹文学理论的范畴。

  • 唐代占彗小说帕叙事特色

    作者:陈玉荣 刊期:2012年第03期

    占梦小说是唐代小说中的一个类型,专以梦象以及解释梦象以据此预示人未来的吉凶善恶为主要内容。根据其叙事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占梦和梦告两类。占梦小说除了可以单独作为小说故事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类型小说当中以占梦为核心建构小说情节,或者以此推动情节发展。这一情节建构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起伏。

  • 诗本性情——析赵翼论性情

    作者:李铮 刊期:2012年第03期

    赵翼性情论的内涵体现为:一是强调情感的真实性,二是提倡情感的自然抒发。在思想禁锢非常严酷的乾隆时代,赵翼主张诗歌要抒发真情,将“情”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反对封建教条对人的情感的束缚上具有个性解放的进步意义,对清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都大有益处。

  • 吕惠如生平及其诗歌创作初探

    作者:徐新韵 刊期:2012年第03期

    吕惠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教育者。她一生经历曲折,长于诗词,她将其人生经历与感情系之于诗,其诗歌思想内容丰富,情感饱满,显示出含蓄蕴藉、工雅秀韵独特的艺术魅力。

  • 沦陷时期上海的底层叙事——郑定文小说《魇》解读

    作者:张厉冰 刊期:2012年第03期

    在迄今可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郑定文是一位近乎被忘却的作者,然而,上海沦陷时期,他却曾被时人誉为可与张爱玲并称的“极有光彩”的作家。在小说《魇》中,郑定文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毫无希望与亮色的底层生命世界,这底层人生中,看客式的市民身上不仅延续着鲁迅所言之国民性的冷漠,却还混杂了人类的怜悯与赏鉴、有限的同情心与恶意的窃...

  • 女性立场的婚恋抒写——论施叔青70年代女性小说

    作者:陈磊 刊期:2012年第03期

    施叔青70年代的一组文本多以两性关系、婚恋家庭为切人点,一向以展现“女人眼中的女性世界”而著称。其作品都立足于女性的角度和立场,透过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来探究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无可逃遁的困境,并对男性的专制和种种缺陷展开批判,从而传达出施叔青对于现代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和人生境遇的深层思考。

  • 中国电影地理:研究视域与个案分析

    作者:张勇 刊期:2012年第03期

    在文化地理学的话语浪潮与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学术倡导中,电影地理研究的议题逐渐被提上学术议程。电影地理研究不仅从电影空间的视域重新构建一种时空并置交融的新型电影史研究范式,而且有助于重新发现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电影空间。目前国内电影地理研究以最具优势的区域性研究为重心,逐步形成区域性研究、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个案性研究四...

  • 国内《交叉小径的花园》研究述评

    作者:张泓 刊期:2012年第03期

    近三十年来,国内对《交叉小径的花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大多研究者都认为该作的主题是表现“时间”,而在表现过程中采用了“迷宫”这一表现形式,这一研究不断得到加强。但对该作的“死亡”主题缺乏足够的研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能有所突破。

  • 叶燮和布瓦洛理性文学观比较

    作者:马耘耘 刊期:2012年第03期

    叶燮和布瓦洛是同一时代的人,分别是中西理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人不约而同地用理性为文学、为艺术立法,以期创造更为合乎规范的精神世界,乃至现实生活。由于二人各自哲学思想、文化上背景的不同,对理性的认识又有各自的特点,叶燮从朴素唯物主义出发,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情和理,布瓦洛以唯心主义为指导,突出强调理性的绝对性。

  • “生活”的词汇化及其词义的发展

    作者:樊苗苗 刊期:2012年第03期

    “生活”在东汉以前是一个松散的并列结构,它是由表示“活着”义的“生”和表示“生命存在”义的“活”组成的并列词组。六朝以后“生活”逐渐词汇化,凝固成词后,其词义也在不断发展。“生活”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除复音化趋势的影响外,还与表活着义的动词“生”在使用过程中被动词“活”逐渐取代有密切关系。

  • 闽方言文献学术价值及研究史略

    作者:黄晓丹 刊期:2012年第03期

    闽方言文献是认识闽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在方言学、音韵学、词汇学、文字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本文对近十几年来专家、学者对闽方言文献的研究作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