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61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育教学研究、遗产与旅游研究、语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研究、三苏研究、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数理研究、历史研究、生化研究、哲...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9-8666
国内刊号:51-1610/G4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4057
总被引量:6588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3.9125
立即指数:0.0046
期刊他引率:0.9863
平均引文率:1.0928
  • 再谈东坡“乐府、歌词、楚词”及其他——兼答田苗女士

    作者:饶晓明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东坡词源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背景。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决定了东坡“新词”的独立地位。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具体词人要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但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化”词,诗中词。

  • 韩愈苏轼民本意识研究

    作者:杨子怡 刊期:2007年第02期

    韩愈苏轼作为封建直臣,都有着浓厚的民本意识,勤政恤民,为民请命是他们共同的本色。但他们两人的民本意识又各自有不同的内容,韩愈的民本意识中有圣人与子民之分,表现出了儒家伦理的等级观念,故其更重视以礼乐教民;而苏轼则平等待民,不分等级,不分贤愚,不分地域,故其更重安民和利民。

  • 苏洵佚文

    作者:孔凡礼 刊期:2007年第02期

    宋王銍《四六话》卷上云: 文章有彼此相贵之事,有彼此相须之对。有彼此相须,而曾不及当时事,此所以助发意思也。唐人方有此格,谓之互换格,然语犹拙,至后人袭用讲论而意益炒。如……苏明允代人贺永叔作枢密启日:“在汉之贵谊,谈论俊美,止于诸侯相,而陈平之属,实为三公:

  • 苏轼书法创作观略论

    作者:马一博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苏轼的书法创作观在创作主体上强调技道两进的境界;在创作理念上提倡不践古人、自出新意的创新精神;在创作传达上讲究书以意造、任其自然的心态。苏轼的书法创作观充分关注创作主体的主体性的发挥,突出书法创作活动的自在性,提升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境界。

  • 略论宋祁及其词

    作者:许菊芳; 王友胜 刊期:2007年第02期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风流蕴藉而又才华横溢的文人,在社会环境的温床中,他无拘自己的才性,追求宴饮享乐,表现出追慕盛唐文人豪迈潇洒的一面。在词的创作中,他突出了写物与写心的结合,闺思与艳情的展露,宣扬了“乐”的文学主题。

  • 从陆游的读诗诗看其诗歌批评——以陆游《示子通》诗为中心

    作者:夏志颖; 周为军 刊期:2007年第02期

    现存的陆游诗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诗中有很多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不少是陆游在读了他人诗作之后而写,从中可以看到陆游读书过程中的反思与学习,这些诗歌批评是陆游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子通》是陆游晚年向其幼子介绍自身学诗经验的诗,本文将以此诗为线索,论述陆游在其读诗诗中所体现的诗歌批评。

  • 仁者之道及其现代性转化——论朱自清早期散文的文化心理结构

    作者:王远明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在“科学、民主”的历史语境中,在“人的文学”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中贯穿着儒家传统的“仁者之道”,并通过仁者之道赋予传统儒家的身、家、国以时代内涵。实践着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日行常用对儒家传统的现代性转化。

  • 近年来孟称舜研究综述

    作者:张军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从孟称舜的生平研究、作品研究、戏曲批评与词论研究、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孟称舜研究的总体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 不变的追寻——五四以来“儿童视角小说”作家创作心理共通之处

    作者:燕琼 刊期:2007年第02期

    五四以来涌现了大批“儿童视角”小说,本文试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研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作家文化心理的相同之处,并挖掘出内在的深层文学底蕴。

  • 走出困境 破茧成蝶——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的分析与展望

    作者:袁诠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文学批评面临建立本土化批评模式的任务,同时也呈现出一些症候和问题,要想建立起本土批评模式,就必须认清当下批评界的问题所在,症候背后的内在原因,排除社会转型期给文学批评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批评界对自身的反省正在开展,本篇论文梳理了已有的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症候的反思...

  • 钱锺书“长吉风格最近明远”论

    作者:汪黎明 刊期:2007年第02期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对李贺进行深入地研究,他认为“长吉与六代作家中,风格最近明远,不特诗中说鬼也”。李贺鲍照诗风相似,相似不是相同,至于不同体现在哪里,钱先生只是点到即止,并没有作太多的评论。解读这一问题,对深入探究诗坛风尚的变迁以及进一步揭示李贺歌诗的特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 从“秋红吟社”看明清女性诗社的发展

    作者:李冰馨 刊期:2007年第02期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

  • 提炼人性的诗意——论王安忆小说的浪漫情怀

    作者:李海燕 刊期:2007年第02期

    王安忆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提炼人性中的诗意。她的青春自叙传作品充满温馨的暖色调,她的精神探索系列洋溢着理想的光芒,她的沉入世俗之作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她的乡镇回味系列传达着她浪漫化的人生想象,古典的王安忆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浪漫情怀。

  • 《三国演义》与《李白成》的战争描写比较

    作者:朱家席 刊期:2007年第02期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战争描写方面,《三国演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此方面同样也卓有成就。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者在对前人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超越与发展,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对作品的影响。

  • 略论《沧浪之水》的缺陷

    作者:黄勇生 刊期:2007年第02期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最重要的主题是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蜕变,但是,由于作者对社会转型的悲观性认识,使得小说未能正确地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从而陷入了精神上的困境。同时,小说存在着艺术构思的模式化倾向和某些细节描写上的弊漏等问题,所有这些都损害了小说艺术上的完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