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黏膜切除术在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正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黏膜切除术在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隗永秋; 武珊珊; 张澍田; 周巧直; 李鹏; 冀明; 牛应林; 王拥军; 朱思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050
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黏膜切除术  

摘要:目的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黏膜切除术(ESD+EMR)在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应用ESD术及ESD+EMR术治疗的14例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和ESD+EMR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转归、病理结果及手术时间等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治疗,整块切除率为100%(14/14)。其中ESD 4例,完全切除率为100%(4/4),ESD+EMR 10例,完全切除率为80%(8/10)。总体并发症发生4例(4/14,28. 6%),均为围手术期穿孔。在4例ESD的操作中,1例来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最大直径较大(16 mm),术前予外科手术备案,术中发生穿孔(1/4,25. 0%),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修补术后好转出院。在10例ESD+EMR的操作中,发生穿孔3例(30%,3/10),其中2例行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治疗后好转;1例为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治疗不佳,转外科开腹探查修补术后好转出院。ESD组与ESD+EMR组内镜下病灶最大直径分别为(16±7)、(16±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71);手术时间分别为(71. 8±39. 7)、(32. 0±18. 4)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2)。结论对于空间狭小、操作困难的非壶腹部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ESD及ESD+EMR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于ESD,ESD+EMR操作更快捷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