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杂志简介:《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表演与教学、音乐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园地、中国传统音乐、本期名栏、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美学、西方音乐...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1499
国内刊号:61-1045/J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5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233
总被引量:4826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7.8889
立即指数:0.0097
期刊他引率:0.9385
平均引文率:10.0777
  • 《三五要录谱》调性运转研究

    作者:庄永平 刊期:2016年第04期

    《三五要录谱》是研究唐代琵琶演奏及其乐曲的重要乐谱之一,该谱所载的“琵琶旋宫法”,提供了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十二均旋宫理论,同时,其所载的100余首乐曲,更是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的唐代乐曲资料。虽然,日本在乐曲具体的调性、调式认识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与误判,但是,只要排除这些认识上的障碍,仍然可以恢复...

  • 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音乐图像研究

    作者:李美燕 刊期:2016年第04期

    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产生年代及生产地,前人的说法大异其趣,至今仍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日本音乐学者林谦三根据琴腹的铭刻而提出断言,这张琴是中国唐代期间(618-907)所斯制的琴,谢孝苹则质疑林氏的断言;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则认为日本学者的研究很少关注遍布于琴身表面的精美图像,而他透过图像学的分析,提出这样乐器无疑地是来自中国...

  • 吴晋越窑青瓷魂瓶乐舞图像研究

    作者:丁同俊 刊期:2016年第04期

    魂瓶,作为吴晋时期的随葬明器,其中大量的乐舞堆塑内容则是两汉以来人们祭祀或享乐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地处江南的越窑青瓷魂瓶在当时最为著名。在魂瓶堆塑中胡人乐舞俑非常普遍,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现象。然而,它们并没有引起音乐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以吴晋时期魂瓶的乐舞图像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乐舞人像、乐器类别和乐舞场合等方面展...

  • “西音”考

    作者:李雄飞 刊期:2016年第04期

    “西音”始于夏末晋南及其周边地区,之后向西向北蔓延,汉末扩展到山西及其以西以北地区。从北宋开始,“西音”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代西北局部地区的汉族方言,之后同样向西向北拓展,扩及西北全境。音乐的“西音”与方言的“西音”诞生与流传在西北及其周边的“西土”,相沿至今,世代依赖于传统“西人”操持。

  • 唐韩休墓乐舞壁画的文化诠释

    作者:武小菁 刊期:2016年第04期

    唐代乐舞壁画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从西安韩休墓出土的乐舞壁画入手,结合陕西地区出土的其他乐舞壁画,采取图像史学研究方法,对韩休墓乐舞壁画蕴含的宴乐信息以及唐代礼乐制度、胡乐胡化等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

  • 诗乐合“淡”:宋代乐论与文论的汇通

    作者:韩伟 刊期:2016年第04期

    “淡”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其从产生之日起便与音乐关系密切。经过先秦、魏晋的酝酿、发展,到了宋代,“淡”变成了成熟的美学概念,并成为宋型文化的核心。这一过程中,宋代的文人乐论和理学家乐论起到了重要作用,将传统乐论对“和”的推崇,具体化为对“淡”和“静”的皈依,“静”体现为审美心理的和谐性,“淡”则是对理想艺术品和...

  • 清代“经生喜欢论乐与文人不习音器”悖反现象思考

    作者:毛睿 刊期:2016年第04期

    清代产生了大量的音乐著作,涉及乐学、律学、琴学、乐器学、戏曲学、音乐哲学、美学等方面,竟有数十种之多,不可谓不繁荣。但在这一片经生几乎人人论乐的现象下面,却有清代学者批评其为“纸上空谈,未尝亲执其器”,“无闻学士高谈乐理而不娴器数声容”,今天学者甚至批评其中一些人不通乐理或不懂音乐。这一悖反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思考。...

  • 苏北柳琴戏当代文化生态研究

    作者:李春颖 刊期:2016年第04期

    苏北柳琴戏具有别致的戏剧形态,其产生、发展、衍变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生态。当代语境下,苏北柳琴戏的内在主体性与外在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当代文化生态的改变,苏北柳琴戏必须在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中创新发展。

  • 陇东唢呐曲牌及音乐特征探究

    作者:王亚娟; 马自刚; 张龙宁 刊期:2016年第04期

    在陇东这块美丽神奇的文明大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质的文化艺术形态,陇东唢呐便是这艺术百花园中绚烂的一枝。唢呐融入陇东民间鼓吹乐的历史极其久远,它从最初的民用普通乐器到今日成为庞大的陇东唢呐艺术方言体系,被称为我国“民间音乐的活化石”,是经过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无数代陇东吹鼓手倾尽心血和汗水传承发展而形成的丰厚硕果,...

  • 蒲剧《苏三起解》唱腔分析——兼及“俊英腔”的特色

    作者:张洁; 赵海英; 张楠 刊期:2016年第04期

    《苏三起解》是一折优秀的新编传统戏,是蒲剧音乐改编的成功范例。学界对这折戏还未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鉴于此,结合音乐学、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苏三起解》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苏三起解》的板式、唱腔、用韵等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 论瓦格纳与叔本华歌剧艺术思想之别

    作者:戴可欣; 李敬民 刊期:2016年第04期

    瓦格纳在《歌剧与戏剧》中论述了音乐、诗词、戏剧、语言的关系,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戏剧”这种艺术作品的理论基础;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与《叔本华美学随笔》两本著作中都谈论了音乐艺术,确立了音乐在所有艺术门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两者都对于音乐和歌剧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根据两者在其著作中体现的艺术思想和观点来进行分析梳...

  • 筝乐“尚悲”之因探析

    作者:贾阳果; 黄汉华 刊期:2016年第04期

    悲情之音吻合了人皆有之的伤悲之心,诉诸悲情可宣泄负情绪,触发心灵感应,使审美主体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乐观直面人生磨难。古筝的音韵特色,奠定了筝乐的悲情基调;筝乐善于言悲的意象表达,融通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感应之美;音韵与意象的结合,诠释着筝乐独特的悲情之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深重悲情因素,长期濡染并孕育出形态各异的社会悲...

  • 古代琴乐演奏论中的声音张力形态探讨

    作者:郭艺璇 刊期:2016年第04期

    张力是一个物理学概念,20世纪被欧美的学者引入文艺理论的应用中,声音张力是张力概念应用于音乐理论的发展。将梳理声音张力的概念来源,对其进行具体界定,并根据声音张力的内在特点,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琴乐理论中的表现形态。

  • 双钢琴新作《自由之翼》演奏剖析

    作者:王毓 刊期:2016年第04期

    双钢琴新作《自由之翼》是一首具有独创性且值得推广和学习的作品。笔者结合演奏经验和个人的感受、见解,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要点以及双钢琴的合作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期望从双钢琴演奏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诠释。

  • 管弦乐队中圆号声部的多样性写法——以关峡《第一交响序曲》为例

    作者:燕杨 刊期:2016年第04期

    《第一交响序曲》是作曲家关峡于2003年根据其创作的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配乐及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配乐改编而成的。从管弦乐配器的角度出发,分析圆号在乐队中的多样性写法,以窥见其对勾勒音乐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描绘音乐画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